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信息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信息之窗/详情

守护光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干预的科学策略

时间:2024-08-27 22:40:48来源:医师报作者:医师报 阅读: 123917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9年全球约有4.63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7亿人。而大约有1/3的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DR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的发展悄无声息,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患者也未意识到DR带来的危害。随着病情的进展,视网膜上的微血管出现渗漏、出血,晚期还会有新生血管的生成等,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变性甚至失明,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鉴于DR进展的隐匿特性,早期识别与干预成为预防视力损害、优化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旨在系统阐述DR早期干预的必要性及科学策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严谨的理论指导。


一、早期干预的必要性


DR的早期阶段,尽管临床表现可能较为隐匿,但视网膜微循环结构已遭受损伤。此时,实施强化血糖控制、优化血压与血脂管理,内科治疗改善微循环,以及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能够显著延缓疾病进程,减少视力损害的风险。早期干预不仅对保护视力至关重要,还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长期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二、危险因素的控制


血糖水平的波动是DR进展的主要诱因,高血压与高血脂加速DR进展。推荐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科学降糖,同时重视降糖的速度与幅度。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确保血糖水平稳定在目标范围内。建议控制血压在130/80 mmHg以下,以减缓视网膜微血管损伤。RAS阻断剂对糖尿病患者DR的发生、进展有延缓作用。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可采用非诺贝特治疗调节脂代谢紊乱。


三、内科治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推荐:轻中度NPDR患者在控制代谢异常和干预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可进行内科辅助治疗和随访。目前常用的辅助治疗包括: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类药物如羟苯磺酸钙;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如复方丹参滴丸等。复方丹参滴丸在2021年获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适应证,用于2型糖尿病引起的I期、II期NPDR患者。并得到了指南和共识的广泛推荐,成为DR早期治疗的重要选择。近期一项关于复方丹参滴丸预防早期DR机制的研究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滴丸显著改善了细胞排列失调,降低血管通透性和振荡电位的振幅,并恢复视神经纤维层厚度、降低了视网膜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可以通过血管和神经保护作用来预防早期DR。


四、定期眼科检查


定期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是DR早期诊断与干预的基石。糖尿病患者应至少每年接受一次专业眼底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启动干预治疗。眼科检查包括:①眼底镜检查:直观评估视网膜血管状态,早期识别微血管病变。②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精确评估视网膜血流,判断是否需要激光治疗。③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精细检测黄斑区域的结构变化,早期识别黄斑水肿,指导治疗决策。


五、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是DR早期干预的长期管理策略:①均衡膳食:增加蔬菜、水果及全谷物摄入,减少加工食品与高糖食物,维持血糖稳定。②规律运动:持续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促进心血管健康,优化血糖控制。③体重管理: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对血糖、血压与血脂的不利影响。④戒烟限酒:避免烟草与酒精对血管健康的负面影响,减少视网膜损伤风险。


通过综合运用血糖、血压与血脂的精准控制以及内科治疗改善微循环,结合健康生活方式的科学调整及定期的眼科专业检查,可以有效延缓DR的进展,保护患者视力,提升生活质量。临床实践应充分重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积极倡导患者参与,共同守护视觉健康与生命质量。


责任编辑:薛芳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