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精神专科医保支付方式 为健康中国助力
精神专科医院作为医疗体系中专注于精神和心理健康的机构,如何以医保改革为契机,通过持续完善相关医疗保障体系,推动自身更好、更快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心理健康需求,是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DRG:精神科医保改革核心工具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是用于衡量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开展医保支付的重要工具。DRG实质上是一种病例组合分类方案,即根据患者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和资源消耗等因素,将患者分入若干诊断组进行管理的体系。DRG付费通过将相关疾病打包付费,替代了逐项收费的传统方式。这种支付方式在精神科领域也已得到应用,特别是针对短期和危急重症精神科疾病。精神专科医院充分利用DRG分组产生的数据为导向,借助数据提升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持续性,实现效益最大化。
根据2022年中国覆盖31个省区市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群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6.8%,12个月患病率为3.6%,按此患病率估算,我国每年至少有3000万人患有抑郁障碍。成人焦虑症的终生患病率达7.57%,12月患病率为4.98%,每年焦虑症患者约为4000万人。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精神疾病的高发态势,致使精神专科医院的门诊和住院工作量急剧攀升,由此突显了精神健康服务供给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不仅如此,精神疾病的诊疗复杂且周期较长,患者病情容易复发、反复、迁延难愈,往往伴随漫长的诊治和康复过程,这对医保基金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尤其是DRG模式的引入,不仅要求医院在精神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更加规范和高效,还要求对患者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应当积极应对,通过改革创新增强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并合理使用医保基金,自然成为精神专科医院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精神科DRG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精神专科医院与其他综合性医院相比,在门诊服务量和住院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如何做好精神科医保费用的精细化管理,无疑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任务。精神专科医院应通过将患者根据诊断、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等因素进行分组管理,并针对每个分组给予精细化的管理和质量控制。这不仅有助于保障精神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减轻家庭负担的必要手段,更是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
制定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根据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的精神科服务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支付标准,既能够体现服务成本的差异,又能确保服务质量的差异化管理。例如,对于精神疾病患者,尤其是重症病例,可根据其治疗周期长、病情复杂的特点,设定不同于常规疾病的支付标准。
逐步完善医保费用结算方式。推行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多元化的结算方式,使精神科服务的实际成本得以更精确地反映。医院还可以探索实施按人头付费的结算方式,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跟踪随访的精神疾病患者,通过提供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确保其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全方位保障。
提高病案质量。病案质量直接影响DRG分组和付费标准测算的准确性。为确保DRG分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医院必须加强病案质量管理。医院职能科室和各临床科室应从病案首页的完整性、主要诊断选择的准确率等方面对病案首页质量给出严格考核和评价,确保每一份病案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紧密对接,积极融入三医联动体系
三医联动是一种旨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最优模式。精神专科医院要借助和融入三医联动体系,做好服务与医保政策的紧密对接,实现服务与医药供应的协同发展,促进医保支付与医疗服务质量的共同进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健康需求。
优化服务流程。精神专科医院应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服务效率,减少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增强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通过信息化管理,还可以更好地协调医药供应链,确保精神疾病用药和医疗资源能够及时到位。
强化质量控制。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通过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的双重保障,确保每一项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精神专科医院特别需要在诊疗过程中确保药物的精准、规范化使用,避免因治疗不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或医保费用的浪费。
促进资源共享。精神专科医院应积极与其他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享医疗资源,保证整体服务水平。例如,与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实现患者的转诊和分级诊疗;与药企合作,确保精神疾病治疗药物的供应和质量控制;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精神疾病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加强政策宣传。医院应积极开展医保政策的宣传教育,促进患者对医保政策的了解和认知,帮助群众合理使用医保资金。同时,通过政策宣传,医院还可以引导患者选择更加科学、规范的治疗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提升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新形势下,要对发展理念做出调整
精神专科医院在实施DRG付费改革后,将面临许多新任务、新挑战,需要医院管理者从管理和发展理念上做出相应调整。
由原来的扩张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在DRG打包付费的前提下,医院还是继续延续多开药、多检查的行为模式,将导致费用超支,而超支部分需要医疗机构自行承担,进而增加医院的运营负担。因此,精神专科医院必须调整发展理念,意识到过去依赖无序扩张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用,必须优化诊疗路径,增强医疗服务内涵质量,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主动实施临床路径的标准化。过去,由于各家医院、不同医生在临床路径上的差异,治疗过程往往过于个性化,造成资源浪费和治疗效果不一致。在DRG病组的约束下,精神专科医院应以DRG病组方案为基础,形成高效、趋同、标准化的临床路径,通过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治疗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医院管理者需改变管理理念。精神专科医院的管理者应摒弃单纯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思路,转而着眼于专科医院的特色化发展。医院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合的学科领域进行重点推进。例如,医院可以集中资源,发展精神疾病的专科治疗,形成特色专科优势。同时,管理者还需考虑到未来医院的发展方向,合理布局医院的发展规划,明确哪些领域值得深入发展,哪些领域需要进行适当的缩减或分离。通过这样的策略,医院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能更好地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带来的挑战和变化。
探索精神科多元化的医保支付方式
精神专科医院应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通过推动亚专业学科的发展,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精神卫生服务。这不仅是医院立院之本,也是永不褪色的初心和使命。
灵活应用多种支付方式。针对精神科疾病的特殊性,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应采取多元化的支付模式。例如,对于急危重症精神类疾病患者,因其救治时间较短且病情复杂,可采用DRG支付方式,通过按病种打包付费,提高支付效率。而对于重性精神疾病慢性期患者,因其住院治疗时间较长,治疗过程持续性强,则可采取按床日付费的支付方式,以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医院还可以针对门诊患者,尤其是需要长期随访和治疗的患者,探索实施按人头付费的方式,确保患者在整个治疗周期内都能获得全面的医疗服务。
整合与优化医疗资源。精神专科医院应在推动多元化医保支付方式的同时,还要整合优化现有的医疗资源,形成更加合理高效的资源配置。通过学科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医院可以在诊疗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医院还应与医保机构进行紧密合作,确保各项支付方式的实施和运行能够与医院的服务模式无缝对接,进而提升整体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注重患者就医体验与满意度。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背景下,医院不仅要关注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成本控制,还要高度重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通过改善服务流程、优化就医环境、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医院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和依赖感。这不仅有助于医院提高患者的回访率,还能通过良好的口碑效应,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医,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医保政策的宣传与普及。医院应积极开展医保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医保政策。通过开展定期的健康讲座、发放医保政策宣传资料以及利用新媒体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医院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医保政策的知晓率和利用率。同时,医院还可以通过患者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从而在治疗过程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作者武金玉:哈尔滨市医院协会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龙南市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江西省赣州市超声专业质量控制中心质控培训班(河西片区)暨龙南市超声诊断专业质量控制中心成立大会顺利落幕
2025-04-26 -
new“药有所为”—2025年临床药学领域案例分享及成果转化方向 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5-04-25 -
newCACA指南前沿理念与创新技术落地辽宁营口
2025-04-24 -
new我国13项重要医学进展发布!阿尔茨海默病可提前18年预警
2025-04-21
-
龙南市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6 -
“医呼百应 专家下基层” 中西医结合护航慢病防治
2025-04-19 -
兴国县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1 -
“针”心“针”意除囊肿,锦旗感恩表深情
2025-04-14 -
APASL 2025北京盛会即将启幕,大会主席魏来教授带您看亮点
2025-03-25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