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把医务社工打造成医院品牌,河北医大一院如何做的

时间:2024-10-17 15:08:10来源:医师报作者:杨红桃 阅读: 197224

“ 你好!麻烦问一下这个地方怎么走......”

“ 姑娘,快来帮忙看看怎么报到?”

一位老人手里攥着一沓单子,“ 也帮我看看这个怎么弄?”

9月的一个上午,来自石家庄学院的实习社工王昌明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河北医大一院)健康管理中心大厅忙着为患者解答就诊中遇到的问题。

王昌明学的是社工专业,在河北医大一院已经实习有一个多月了。她非常高兴能通过医务社工这个平台参与到医疗工作中,也非常珍惜这个实习机会。在采血处的志愿者谷宁远,是河北医科大学大三学生,志愿服务已累计40多个小时了。“咨询最多的大都是老年人,他们对线上挂号、自助服务不太熟悉,需要帮助输入、排队、取号等。问题大多是某某地儿怎么走。在我们志愿者协助下,可以缓解大家就医看病的焦急情绪。”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印发的《 关于印发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中要求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充分发挥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在医患和谐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而早在2013年,河北医大一院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社会工作部,在“ 服务患者、助力医疗 ”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医院的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4年4月25日,全国首个“ 博爱社工站 ”在河北医大一院启动运行,进一步推动了医院社会工作的发展,让医院的人文关怀有了更加专业且具象化的体现。

1729148343254.jpg

2024年4月25日,全国首个博爱社工服务站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揭牌启用

把社工服务打造出医院品牌

医务社工是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简称,最早在欧美地区兴起并发展,当前很多发达国家都已形成了完备的医务社工体系。

医务社工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始于北京协和医院,虽然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又先后经历了中断停滞、萌发新机、初步发展、稳步推进的发展历程。

国家卫健委在《 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中要求,自2018年起,医疗机构要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此后各省对医务社工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020年10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在《 关于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意见 》解读中,对医务社工的工作内涵如此描述:不同于医护人员,“ 医务社工 ”提供的是诊疗之外的心理、社会方面的专业服务;不同于志愿者,接受过专业训练,有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是全职工作者,志愿者是其助手;不同于医院的护工,属于医疗机构多学科诊疗团队的一分子。

据河北医大一院宣传部部长王保中介绍,河北医大一院社工服务从先心病的爱心普查开始,一直不断发展和提升。自2013年在全省率先成立社会工作部以来,医院一直积极探索服务患者、助力医疗的医务社工与志愿者道路,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1729148385988.jpg

2013年,河北医大一院在全省率先成立社会工作部

“ 通过广泛宣传,让志愿服务更具吸引力,我们不仅推出了社工志愿者专业服装以增强志愿者的归属感,还开展了诸如特色理发服务、迎新春书法家写春联等特色活动,使志愿服务在医院蔚然成风。”医院社工服务站负责人王艳介绍。

1729148409755.jpg

“ 同时,我们积极引导,通过岗前培训提升志愿者的专业素养,使爱心服务更加专业有力,并创办了‘时间银行’,吸引了近1700余名社工志愿者注册,累计服务患者时长达16000小时。”

“ 此外,我们注重服务临床,让医疗更有温度,如在儿科创办‘阳光病房’常态化志愿服务以缓解患儿家长焦虑。骨科开展‘住院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并为跨地域患者提供帮助。急诊科也设有志愿服务,为患者提供支持并协助医护人员工作,同时为先心病患儿家庭开展专属社工‘1+1’对接活动等一系列品牌项目。”

1729148437245.jpg

比如急诊科工作紧张且忙碌,而且工作量也很繁重。在急诊就诊的患者及家属,往往因病情紧急、危重、环境陌生而感到焦虑不安。

急诊科张帆护士长夸赞说:“ 医务社工引导、安抚患者,帮着推平车、推轮椅。协助我们做一些基础的测量体温、血压、维持秩序等工作,帮我们大忙了!”

当患者匆匆赶来,一脸迷茫与无助时,志愿者们第一时间上前,亲切地询问需求,耐心地引导就诊流程。从挂号、缴费到寻找科室,志愿者们一路陪伴,让患者不再孤单。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主动提供轮椅服务,小心翼翼地护送患者到达目的地。在等待的过程中,还会送上一杯温水,一句安慰,让患者感受到如“ 家人 ”般的关怀。

1729148465138.jpg

如今,医院社工服务已经成为河北医大一院的特色和品牌,并让医院更温暖、人文。

与大学合作,

积极探索医务社工可持续发展

河北医大一院梳理了的“ 医务社工大事记 ”,详细记录了医院社工服务的发展历程。

2013年设立社会工作部后,同年3月,全国首个“ 医务社工实践基地 ”在医院挂牌。

2015年,医院举办了“ 河北省第二届医务社工志愿者交流会 ”。

2016年11月,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河北医大一院当选理事单位,王保中荣获该年度中国百名社工人物。

2022年3月,创建“ 时间银行 ”,吸引了更多志愿者参与。

2023年3月,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签订博爱社工服务站项目资助协议,启动社工站建设项目。11月,医院党委下发《 医务社工志愿者服务奖励及星级评定方案 》,全面提升志愿者的社会荣誉感。

2024年1月,“ 时间银行 ”社工志愿者注册人数突破1000人。在第十三届中国社工年会上,《 “ 时间银行 ”让志愿服务更具活力 》入选2023年全国社工联“示范项目”。

医院宣传部部长王保中也是医务社工项目的核心推动者与实施者,他亲历并见证了医院内医务社工志愿服务工作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全过程。

“ 医务社工志愿服务在医院的人文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已成为医护人员坚实的后盾,搭建起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有效缓解了医护人员的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该项目也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社会实践平台,让他们在丰富人生阅历的同时,增进对医院的了解,吸引那些真正热爱医疗事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为医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外,它还为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和机构提供了一个展现爱心、贡献力量的舞台。依托医务社工服务站这一平台,我们得以与国内外医院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这不仅是医院人文建设的重要推手,也是提升医院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有效途径。”王保中说。

社会工作部负责人王艳表示:“ 借助创新的‘时间银行’机制,我们现已确保每日至少有15名社工志愿服务者活跃于门诊、急诊等患者流量密集的科室,为患者提供贴心的服务。”

为了持续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和优秀人才加入到医院的社工团队中,王保中介绍:“ 我们将继续坚持与大学的深度合作,这条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路径。具体而言,我们的医务社工骨干将被大学聘为导师,通过指导学生实践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同时,这也为我们的医务社工岗位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

如今,王保中和王艳都被聘为石家庄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本科生驻校导师。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开展医院社会工作服务的医院仅1034家,其中独立设置医院社会工作服务部门的医院仅有394家。全国共有医务社会工作者4833名,其中专职人员占18.1%。这些医务社工主要分布在京、沪、深等大城市公立医院,且大多数由医护人员转型而来,真正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医务社工相对较少。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兼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冰在接受“医学界智库”采访时强调,医务社工对社工领域中的专业性要求极高,其工作远非简单的导诊或问路服务,而是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评估和判断能力,以精准地服务于真正需要帮助的患者,因此,医务社工属于专业技术型人才范畴。

因此,在推动医务社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医务社工在医疗体系中的定位,提升其社会地位和认可度。同时,还应加强医务社工的专业化建设和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此外,建立健全的薪酬待遇和激励机制,为医务社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前景,也是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关键所在。

周冰指出,当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尚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首要任务在于加大宣传力度。“ 我们需要让社会各界,包括行业内外的人士、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其家属等,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重要性以及他们所能解决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其次,必须加强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因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患者的病情和每个家庭的困境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要求医务社会工作者具备专业的技能,以便精准地帮助那些真正有需求的患者。此外,还应精准地引入相关的社会慈善机构,将需求方与供给方有效地连接起来。最后,应鼓励医药器械企业积极参与医务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将慈善爱心与情怀融入其中,共同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







责任编辑:李辉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