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新共识用26条推荐 带您明晰肿瘤患者心脏生物标志物筛查秘钥

时间:2024-11-20 13:01:28来源:医师报作者:医师报 阅读: 187585

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水平不断发展,肿瘤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肿瘤更多以慢性病的形式长期存在,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日益凸显,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有效治疗和生存期,肿瘤心脏病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备受关注。然而,肿瘤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常常起病隐匿,早期识别与诊治往往被忽视。在肿瘤治疗全程合理应用心脏生物标志物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早期识别和筛查,以及提高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治水平十分重要。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肿瘤心脏病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写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心脏生物标志物对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进行规范筛查和管理提供依据。

肿瘤心脏病学是指由于肿瘤疾病的特殊性,肿瘤合并心血管疾病(CVD)以及肿瘤治疗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发生的诊疗策略往往较普通CVD人群存在较大差异,为此专门研究肿瘤患者CVD而提出的新兴交叉学科。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肿瘤心脏病学协作组联合欧洲血液学协会、欧洲放射肿瘤学会、国际肿瘤心脏病学会(ICOS)联合发布了《2022 ESC肿瘤心脏病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肿瘤心脏病学的基本概念、学科定位、发展方向及各类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进行了详细梳理。肿瘤心脏病学的指导原则是临床多学科的整合,推荐的治疗策略需充分考虑安全性(CVD角度)及有效性(肿瘤学角度)。与普通人群的CVD不同,肿瘤患者的CVD常常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早期识别与诊断存在困难。在肿瘤治疗全程合理应用心脏生物标志物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筛查和识别,以及对提高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水平十分重要。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心脏生物标志物对CTR-CVT进行筛查和管理提供参考。

推荐意见1推荐在AC方案化疗前,无论基线心血管风险高低,均建议行基线cTnBNP/NT-proBNP测定。(A

推荐意见2推荐监测心脏生物标志物同时结合影像学监测,首选的监测方法是TTE评估LVEFGLS。(A

推荐意见3在急性和早发型AC心血管毒性监测中,cTn优于BNP/NT-proBNP,而在迟发型AC心血管毒性监测中,BNP/NT-proBNP优于cTn。(B

推荐意见4对于低、中风险患者,推荐AC方案化疗第246周期前,末次化疗后3个月行cTnBNP/NT-proBNPCK-MB测定。对于高、极高风险患者,推荐AC方案化疗每个周期前,末次化疗后312个月行cTnBNP/NT-proBNPCK-MB测定。(A

推荐意见5推荐高、极高风险患者抗HER2靶向治疗前,需行基线cTnBNP/NT-proBNP测定。(A

推荐意见6推荐监测心脏生物标志物同时结合影像学监测,首选的监测方法是TTE评估LVEFGLS。(A

推荐意见7对于HER2靶向治疗前行AC方案化疗的低、中风险患者,需行cTn基线测定。(A

推荐意见8对于低、中风险患者,推荐HER2靶向治疗期间每3个周期,末次化疗后12个月行cTnBNP/NT-proBNP测定。对于高、极高风险患者,推荐HER2靶向治疗期间每2-3个周期,末次化疗后312个月行cTnBNP/NT-proBNP测定。(A

推荐意见9AC方案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建议将推荐意见48相结合,个体化制定更为严密的心脏生物标志物随访监测策略。(ⅠIaB

推荐意见10推荐抗VEGF治疗之前,除低风险患者外,常规行基线cTnBNP/NT-proBNP测定。(A

推荐意见11对于中风险患者,推荐抗VEGF治疗第一年每4个月行1BNP/NT-proBNP测定。对于高、极高风险患者,推荐抗VEGF治疗后4周,第一年每3个月行1BNP/NT-proBNP测定。(A

推荐意见12推荐所有患者在接受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前行基线BNP/NT-proBNP测定。(A

推荐意见13心脏淀粉样变患者在接受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前基线、治疗期间每3-6个月测定cTnBNP/NT-proBNP。(B

推荐意见14在卡非佐米或硼替佐米治疗的前6个周期中,推荐所有患者每个周期行1BNP/NT-proBNP测定;在伊沙佐米治疗期间,推荐所有患者每2个月行1BNP/NT-proBNP测定。(A

推荐意见15推荐ICIs治疗之前,常规行基线cTnBNP/NT-proBNP测定,同时进行基线心脏风险评估,包括采集临床病史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心电图、TTE,并考虑测定CK-MB及自身免疫抗体。(A

推荐意见16推荐所有新发心脏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均需暂停ICIs治疗,直至排除心肌炎诊断,并启动肿瘤心脏病多学科团队会诊制定个体化监测及治疗方案。(B

推荐意见17对确定为 ICIs 相关的亚临床心肌损伤,推荐将cTn 和心电图监测频率增加至每周 1 次,直至cTn水平恢复到基线或保持相对稳定且无新出现的心电图或影像学异常,可将监测频率降低到每个治疗周期前1次。(B

推荐意见18推荐在激素减量期间每周随访症状、体征、心电图及cTnBNPNT-proBNP,同时推荐在激素停用后的3个月内,至少每2-3周进行上述随访。(B

推荐意见19ICIs相关心血管毒性作用的心脏生物标志物随访监测策略见表4。(A

微信截图_20241120125752.png

推荐意见20CAR-T治疗前,推荐行基线cTnBNP/NT-proBNP测定。(A

推荐意见21推荐基线TTE评估LVEFGLS,同时测量心电图。(A

推荐意见22CAR-T治疗当天,治疗后37天推荐行cTnBNP/NT-proBNP检测。(ⅡaB

推荐意见23对于CAR-T治疗过程中,ASTCT2CRS患者,推荐更为密切的cTnBNP/NT-proBNP以及TTE监测。(ⅡaB

推荐意见24推荐放疗前的肿瘤患者,行基线cTnBNP/NT-proBNP测定。(A

推荐意见25推荐放疗后24小时和1月行cTnBNP/NT-proBNP测定。(ⅡaB

推荐意见26推荐放疗后每2年监测cTnBNP/NT-proBNP,以便早期发现迟发型心血管毒性。(B

在肿瘤治疗全程,接受潜在心血管毒性肿瘤治疗患者的cTnBNP/NT-proBNP异常处理流程见1

1 接受潜在心血管毒性肿瘤治疗患者的管理流程

图片1.jpg

注:BNP B型利钠肽;cTn为心肌肌钙蛋白;NT-proBNP为氨基末端利钠肽原;TTE为经胸超声心动图;ULN为参考范围上限

心脏生物标志物在肿瘤心脏病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精准医学时代,CTR-CVT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都需要肿瘤科医师、心血管医师、检验医师以及肿瘤心脏病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合作,平衡患者肿瘤治疗的风险和获益,进一步推动和促进肿瘤心脏病学领域规范化诊断与治疗的发展。

 


责任编辑:薛芳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