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推动“ 医理工 ”融合与诊疗一体化,培养高质量医学影像学复合人才

时间:2024-12-23 11:58:35来源:医师报作者:邱志强 阅读: 158543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影像检查技术快速发展,国家亟需医学影像相关专业人才。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川北医学院于1985年创办医学影像学专业,为国内首批创办该专业的院校之一。40年来培养了服务西部地区的5000余名医学影像人才,并在长期的教学改革中逐渐形成了医学影像人才培育的 “川北医模式”。

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形成“一纵四横”文化养成模式

       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通过思政课程引领,重点培育医学人才的品德与才华。学院构建以思政教育为纵向,以红色文化、乡土文化、校园文化、专业文化为横向的立体培养模式。通过“邮”学党史、探访红色文化胜地以深刻的历史现场教学,塑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引导学生们树立扎根西部,服务基层,面向全国的价值观。举行读书文化节、医德文化节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促进自信心的提升。带领学生在“泰山杯”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技能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多次获奖,开办读片技能大赛、杰出校友回校分享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推动课程重构,强化“医理工”融合与诊疗一体化发展

       学院以“医理工”融合为核心,重构《机器学习与医学应用基础》《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成像原理与设备学》等交叉学科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多学科综合素质。同时,学院深化与附属医院、重点实验室及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与上海联影、奥泰医疗等12家企业联合,建立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和师资联合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机会。在影像学学科边界不断扩展的背景下,学院顺应影像技术从诊断学向诊疗一体化转型的趋势,开设《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学》等课程,推动影像学诊疗一体化发展,培养兼具影像诊断与临床治疗能力的复合型医学影像人才。通过这一模式,学生能够熟练掌握CT、MRI、DSA机等多模态影像技术,完成影像分析、治疗计划制定与实施,为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持。

探索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创新型育人模式

       川北医学院通过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实行“3.5+1.5”的早临床、早实践教学模式,并采用小班级课堂授课,确保知识传授与实践反馈的有效结合。以PBL教学法、翻转课堂、实验室演绎等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增设“影像梦之队”科研小组,推动人才的“早科研”。拓宽师资培养途径,通过双向交流培训,不断壮大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及专业水平;组建学科带头人、企业骨干、高校教师为代表的教材编写团队,积极参编众多国家级规划教材、专著。围绕“数智化”教学平台建设,广泛应用AI技术,提供沉浸式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医疗行业挑战。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灵活性和自主性。

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提升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大幅度提高,近5年来培养本科生2175名,执业医师首次通过率约74%;就业率近九成,就业群体中76.88%进入三甲医院工作;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8.13%;本科生升研率逐年上升,近年升学率达40%以上,向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输送大量优质生源。近五年来本科生获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等国家级奖项47项,省部级157项。对于西部地区医疗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近年来92.75%毕业生留在川渝陕等省份工作,265名毕业生中在西部地区各医院担任科主任级别及以上职务。

        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创新,已成为西部医学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挥优势,助力西部医疗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李辉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