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信息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信息之窗/详情

2024“中西合璧心获益”黄金话筒病例演讲大赛总决赛获奖病例展示 | 卓见侦知:一例罕见的脑梗

时间:2025-02-14 16:12:43来源:医师报作者:医师报 阅读: 106578

参赛选手:益阳市中心医院  陈燚医生


病例简介

男性患者,36岁,主诉“四肢乏力3天,站立不能4小时”。


既往史:近半月来存在发热、咳嗽,于当地诊所测体温最高达39℃。无吸烟、饮酒史。家族史无特殊。


起病情况:患者于2023年10月30日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表现为四肢轻度无力感,但生活能自理。11月2日凌晨5时醒后发现站立不能,同时出现右侧肢体抬举困难、不能直立行走,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无肢体抽搐、无意识障碍等不适。


体格检查:体温37.9℃,脉搏103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96/60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律齐,心音弱,未闻及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不肿。


专科检查:言语流利,计算力、定向力和记忆力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无偏斜,伸舌居中,咽反射正常。右侧肢体肌力2级,左侧肢体肌力4级。双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右侧巴氏征阳性。


辅助检查:

◆  血糖:随机血糖8.7mmol/L。

◆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

◆  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

◆  肺部CT:支气管炎改变,双肺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

◆  头部MRI:Flair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示双侧小脑半球、额顶枕叶、半卵圆中心多发点片状高信号。DWI序列呈高信号,双侧小脑及大脑皮层区域弥漫性病灶,考虑急性期腔梗。


入院诊断:急性脑梗死;支气管炎。


入院实验室检查(2023年11月2日):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肌酶等均有异常,提示可能存在心功能不全和血液高凝状态。


图片1.png


心内科会诊

◆诊断考虑:1.心肌酶升高查因: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急性脑梗死;3.脓毒症

◆会诊建议:1.完善血培养、抗O(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风湿免疫全套、病毒全套、结缔组织相关检查,完善心脏彩超、肝胆胰脾、双下肢血管彩超。2.积极抗感染,动态观察心肌酶、cTnI(心肌肌钙蛋白I)、心电图变化,必要时完善冠脉造影检查。


病情变化:患者出现神志嗜睡,血压下降(89/59mmHg),心率增快(130次/分),呈奔马律,四肢湿冷、末梢循环差、持续低氧血症。白细胞计数(WBC)呈动态变化,持续上升,分别为30.34×109/L,31.44×109/L,33.25×109/L及34.99×109/L,持续存在严重感染。


治疗方案

◆抗休克治疗:大量补充晶体液+去甲肾上腺素。

◆抗感染治疗:美罗培南(1g q8h)+万古霉素(1g q12h)。

◆抗心衰治疗:呋塞米+左西孟旦。

◆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

◆支持治疗:无创辅助通气、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腹部彩超:肝稍大,肝内静脉增宽,下腔静脉增宽。


下肢动静脉彩超:双下肢动脉暂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静脉暂未见明显血栓。


双上肢动脉彩超及双上肢静脉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2023年11月3日):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


图片2.png


血培养:人葡萄球菌亚种


腰椎穿刺

◆脑脊液常规:压力130mmH2O,无色透明、细胞总数8×106/L,白细胞数1×106/L,潘迪氏试验阳性(+)。

◆脑脊液生化:蛋白定量581.0mg/l↑,葡萄糖4.54mmol/L↑,氯化物132.2mmol/L↑;革兰氏染色、墨汁染色、抗酸染色阴性。


实验室检查(11月2日-11月5日)结果见下表


图片3.png


心脏彩超:左房内径(LA)22mm,左室舒张末内径(LV)37mm,左室射血分数(EF)65%,右心室中部和心尖部存在等回声区域(27mm×23mm),考虑Loeffler心内膜炎可能性大。三尖瓣、主动脉瓣轻度返流。


病例回顾:经与患者沟通,发现患者是湖南洞庭湖区的水产养殖工人,长期接触疫水,结合患者存在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升高以及心脏彩超提示的Loeffler心内膜炎改变,推测患者发病原因可能与寄生虫感染有关。


病原学检查

◆NGS病原微生物检测: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免疫吸附试验:阳性

◆血寄生虫:裂头蚴IgG抗体阳性,日本血吸虫IgG抗体阳性


多学科会诊:组织影像科、超声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感染科、胸外科、风湿免疫科及肿瘤内科多学科会诊,诊断考虑为急性血吸虫感染(脑型)、Loeffler心内膜炎和脓毒血症。


综合治疗

◆杀虫治疗:使用吡喹酮60mg/kg进行足剂量、足疗程的杀虫治疗。

◆抗炎治疗: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5mg/天,减轻脑水肿。

◆抗凝治疗: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和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并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抗心衰治疗、抗感染治疗,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中医治疗:使用麝香保心丸,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保护心肌细胞。


转归:患者病情好转,平安出院。


后续头部MRI(2023年11月22日,湘雅二院):颅内多发病灶范围较前缩小,弥散受限及强化程度减轻,符合(血吸虫相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所致)脑梗死转归。


后续经皮心内膜活检(2023年12月1日):心肌纤维化和坏死,局部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Loeffler心内膜炎的病理特征相符,进一步支持了该诊断。


诊疗体会

在诊疗过程中,陈燚医生深刻体会到病史采集的重要性,尤其是疫水接触史对于诊断急性血吸虫感染和Loeffler心内膜炎的关键作用。同时,也强调病原学诊断的基础性,多学科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影像学检查在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中的重要性。


在治疗方面,陈医生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优势,尤其是在使用麝香保心丸进行辅助治疗时,在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方面体现出治疗优势。麝香保心丸芳香温通的性质有助于开窍醒神、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同时具有益气强心、通补兼施的作用,对心肌缺血缺氧具有保护作用,并能抑制细胞凋亡。


最后,陈医生强调了对于复杂病例深入思考的必要性,追根溯源以探究疾病的本质,并在治疗过程中提供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治疗。


专家点评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鹏教授对陈燚医生呈现的病例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病例从局部到整体,从“对抗”到“融合”,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通过该病例的诊治过程,陈教授提醒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以确保患者得到良好的救治。同时,鼓励年轻医生多参与全国性的病例讨论会,以扩展视野和知识面,从而在临床工作中考虑更广泛的可能,特别是北方地区较少见的疾病,如血吸虫感染相关疾病。


链接

为规范我国冠心病诊疗,切实提升临床医生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在心血管疾病诊疗方面的认识和应用,增强对患者的综合干预与治疗能力,2024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发起,上海和黄药业协办的2024“中西合璧心获益”黄金话筒病例演讲大赛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顺利开展。


在发展中心的指导以及上海和黄药业的努力下,本次病例演讲大赛在全国21个省市征集到了300余例各具特色的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诊疗病例,通过初赛、半决赛等层层比拼,来自浙江、上海、河南、河北、湖南、贵州的7名选手成功晋级本次病例演讲的总决赛。


2024年12月14日,总决赛以线上结合线下的形式成功举办,近万名国内心血管领域临床医生参与了本次活动。经过精彩的病例演讲及问答比拼,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伍锋医生获得本次病例演讲总决赛一等奖,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彭慧医生及益阳市中心医院陈燚医生荣获二等奖,邯郸市第二医院李静医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赵琳琳医生、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杨熙医生以及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黄亚萍医生荣获三等奖。其中,李静医生还荣获了“最佳医学翻译官”称号。


在这场心血管领域的学术盛宴中,我们见证了中西医结合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实际效果。其中,麝香保心丸凭借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成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策略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本次大赛,我们看到了麝香保心丸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在降低患者残余风险、提高治疗效果方面的显著贡献。未来,随着MUST系列研究、LESS研究等更多循证证据的问世,期待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认可。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推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发展,造福更多患者。





责任编辑:薛芳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