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医路·腰你同行”科普大医生技能比赛启动会召开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璐)人生是一场披荆斩棘的远行,挺拔的脊梁、灵动的关节共同塑造了矫健的身姿,让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勇气去冲破岁月的层层阴霾。而帮助每一个生命拥抱健康与幸福,是每位医者的初心和光荣使命。
为进一步促进骨科科普事业发展,不断提升全民骨健康意识,3月27日,由《医师报》社主办,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星耀医路腰你同行”首届骨科科普大医生技能比赛项目启动会在线上召开,全网观看人次超39万。
康缘药业副总经理潘宇在致辞中表示,科普就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一座桥,有助于彼此沟通,有效的科普可以提升患者的健康素养,使其更好地配合临床诊疗,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作为深耕中医优势领域尤其是骨科领域的药企,康缘药业一直致力于为医学专业人士搭建更多学术交流平台、为临床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期待通过本次健康科普活动的开展,让患者吸收掌握更多医学科普知识,实现健康受益翻倍的效果。
会议开幕式环节由《医师报》社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主持。
以星为引,提升骨科医生科普能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董健教授指出,去年6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印发《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中,明确提出了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普创作的要求。上海市作为国内率先将健康科普纳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地区,已经成功实施了三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创造条件提高科普能力,成为所有骨科医生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当然科普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晋升,更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架起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桥梁。”董健教授详细介绍了本次科普活动具体赛程和评分细则,其中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普及性作为最为重要的考量内容。
(1)科学性:科普内容基于科学事实和真实的研究成果,不夸大;输出的内容准确无误无歧义,有数据支持和来源出处。
(2)创新性:作品内容及视频创作形式的创新程度,如科普知识的独特解释、新颖的创意和观点等,展现形式新颖,富于创造力。
(3)实用性:针对目前生活中的知识盲点,且科普内容需简单易行,实际生活中具有可实操性。
(4)普及性:作品是否在各平台上发表过,是否有一定的流量积累。
董健教授介绍,在海选阶段,参赛者将提交3分钟以内的小视频,内容涵盖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涉及关节、脊柱等骨科相关领域。进入大区赛后,将采用真人秀形式进行线下比赛,参赛者将有6分钟的时间进行讲演,并接受评委的提问。最终,全国赛将评选出10名获奖者,颁发相应证书,优秀作品将在医师报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有机会获得更广泛的推广。
为了保证骨科科普内容的高质量输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詹红生教授就如何录制科普视频这一话题进行了案例分享。他首先指出,选题是科普视频制作的关键。考虑到受众主要是普通患者和老百姓,他建议将视频焦点集中在脊柱和关节两大疾病领域,具体选题可从疾病预防知识与技能、治疗方法介绍与解读、康复内容、护理知识以及围手术期健康等五个方面入手。詹教授特别强调,选题要聚焦到一个小知识点或技能操作小技巧,内容要精简易懂,符合患者的医学知识接受程度。詹教授以扭伤后冰敷的科普视频为例,为大家展示了如何在内容制作上实现原创性、科学性、可靠性和引用元素的合法性,且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为参赛选手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希望能有更多医生积极参与到科普视频的制作中来,用专业的知识和创意的呈现方式,为普通患者和老百姓提供更多高质量、易懂的骨科科普内容。”
本环节由浙江省中医院童培建教授主持。
群策群力,腰你同行
“科普不仅仅是将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新表达,更在于帮助人们跨越认知的障碍,理解那些原本遥不可及的科学概念。”童培建教授说。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科普人呢?针对这一引人入胜的话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惠林教授带领与会专家们展开了深入讨论。
讨论一如何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赋能骨科科普
广东省中医院林定坤教授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在治疗骨折时有四句话特别重要,那就是“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医患合作,内外兼治。”以筋骨并重为例,在引导患者认识疾病的时候,就要从“筋”“骨”两方面去认识疾病。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运动系统的健康包含的不仅仅是骨骼,还有软组织、神经、血管等,也就是中医常说的“筋”。所以在科普宣传的时候,不仅要盯住骨骼,还要关注到半月板、关注到周围软组织等,这样能让大众得到更加全面的健康知识。
北京协和医院赵宇教授
要想中西医结合赋能骨科科普,首先得理论互补,提升科普内容的丰富性。西医重点强调解剖学、生物学、影像学等内容,擅长利用数据和科学模型来解释骨折愈合、关节退变等知识点,中医则应当强调整体观念、动态平衡的内容,形成互补;其次是临床经验的融合,拓宽科普实用性。西医优势在于手术技术,比如关节镜内固定、机器人人工智能这些,科普中可以通过手术视频讲解让广大群众了解手术治疗方案,中医则可以突出对保守治疗、慢病管理相关内容。
山东省中医院徐展望教授
中医与西医虽为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但在本质上存在着相通之处。在科普工作中,我们应当体现中医与西医理论之间的这种互通性。以骨质疏松为例,中医或许从“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的角度进行阐述,而西医则将其视为增龄性疾病,或绝经后、老年性的疾病,两者在这一点上有着共通的内容。因此,在科普过程中,我们应当将中医与西医之间这种融通的部分讲述出来,让大众认识到它们之间的优势互补,能够取长补短。同时,还应进行古今互鉴,将现代对中医理论的新认识、新提升也融入到科普内容之中。
河南省人民医院高延征教授
一般科普工作往往侧重于养病或防病,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大众养生、预防疾病或进行康复。中医在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特色,因此选题极具价值。在当今的医疗实践中,西医手术与中医康复相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在科普比赛的内容中,应加强康复方面的介绍,包括中医正骨的理念。正骨不仅涉及骨骼的复位,更是筋骨整体的一种调整与恢复,这是骨科领域不可或缺的观点。
讨论二一个优秀的骨科科普作品有哪些创新法则
江苏省中医院马勇教授
骨科科普有一个特殊性,那就是其解剖结构的复杂。因此在创作过程当中,我认为有几个关键内容需要明确,一是要对于概念有直观的显示和呈现;二是要与生活有密切联系、贴近患者;三是展示方式要多元化、多样化,例如可以借助三维可视、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尝试。从而达到科普内容实用性、普及性、创新性、科学性的目的。此外,一部优秀的骨科科普作品的画像离不开的还有针对性和趣味性。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盛璞义教授
创新不能违背医学的科学性,不能为了创新而造假或者夸大其词的创新,同时充分利用新的智能技术如AI、deepseek等高科技手段,赋能医学科普,让老百姓更容易理解我们表达的内容。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飞教授
首先,内容创新是关键。我们应该结合时事热点吸引观众的兴趣,同时通过讲述病人的精彩治疗过程等故事性内容,使科普信息更加深入人心。其次,表现形式创新同样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动画、互动游戏、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表达方式等,使受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我们传递的科普理念。最后,传播渠道的创新也不容忽视。除了传统媒体外,我们还应充分利用微信、抖音、B站等新媒体平台,甚至结合线上线下的活动,以提高科普作品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随着启动会的圆满结束,“星耀医路腰你同行”首届骨科科普大医生技能比赛正式拉开帷幕。相信在权威专家团的评审指导下,一系列内容优质、形式多样的骨科科普将于大家见面,也期待每一抹科普的亮光,定将汇聚成推动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璀璨星河。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星耀医路·腰你同行”科普大医生技能比赛启动会召开
2025-04-22 -
04-212025
“星耀医路 腰你同行”——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专题研讨会武汉站
-
03-262025
“《星耀医路 腰你同行》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专题研讨会” 巡讲首站 - 广州站顺利召开!
-
“《星耀医路 腰你同行》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专题研讨会” 巡讲首站 - 广州站顺利召开!
2025-03-26 -
“星耀医路 腰你同行”——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专题研讨会武汉站
2025-04-21 -
“星耀医路·腰你同行”科普大医生技能比赛启动会召开
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