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信息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信息之窗/详情

七旬老人千里求医终见光明

时间:2025-05-06 08:15:29来源:山西省卫生健康委作者:王德政 阅读: 34811

“以前一直生活在黑暗里,今天见了晴天了!”近日,在临汾市人民医院眼科病房,眼科主任高建红轻轻地给70岁的李奶奶揭开左眼纱布后,曾经陷入无边黑暗的左眼再度重见光明,她激动地握着高建红的双手说出了这番话。

微信图片_20250506080458.jpg

“你儿子和侄儿在哪里?”高建红温柔地询问这位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千里迢迢前来就医的老人。

“在那里。”李奶奶用手指了指他们的位置。

“这是几根指头?”眼科护士长丁竹青紧接着询问。

“两个。”李奶奶看了一眼便不假思索地准确回答。

……

李奶奶家属、眼科医护团队看到此情此景后,都忍不住欢呼雀跃起来,因为他们深知这场从黑暗到光明的治愈之旅多么艰辛而坎坷。之前,李奶奶双眼患有白内障几乎失明,但由于其有着再生障碍性贫血,导致全国多家大医院都无人敢接手治疗。如今,临汾市人民医院眼科高建红团队却用精湛医术缔造了奇迹,帮助她走出黑暗、重见光明,为这场跨越1300里的求医之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微信图片_20250506080446.jpg

这个七旬老人千里求医的故事得从头说起。原来,今年70岁的李奶奶家住准格尔旗,2018年她患上了白内障,双眼逐渐开始看不清了。随着时间地推移,她的视力是一天不如一天,尤其是三年前白内障急剧加重,她的双眼视力从最初的模糊、浑浊到最终只能看到一点点强光,从此她的世界陷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

双眼几近失明后,给李奶奶生活带来巨大的麻烦,平时只能靠用双手摸索着来走路,有一次她意外摔倒,摔破了额头流了好多血。从此,家人再也不敢让她独自行动,走到哪都得有人跟着照顾,她大部分时间只能坐在家中。然而,这对已到古稀之年但身体硬朗、步态稳健、头脑清晰的李奶奶而言,这样的晚年生活是无比痛苦而又备受煎熬的。

白内障手术是患者复明的希望及寄托,然而由于李奶奶有着20多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存在异常,一旦手术时骨髓造血功能受损,会大大增加出血风险,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由于手术风险极大,儿子带着李奶奶辗转于各大医院,却没有好办法。

微信图片_20250506080508.jpg

重获光明的希望一次次燃起,又一次次破灭,李奶奶的内心也渐渐被绝望填满,一度心如死灰。看到日渐沉沦的母亲,儿子并没有放弃,他每天都会上网查询最新的医疗进展。今年3月29日,当他在网上看到“临汾市人民医院眼科成功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帮助50岁患者重见光明”的新闻后,便立即行动,致电临汾市人民医院后获得了高建红的电话。当天下午,他直接给高建红打电话,说明李奶奶的病情。高建红考虑到患者行动不便且到临汾路途遥远等因素,约好了在清明节后就诊。

4月6日,李奶奶在儿子、侄儿的陪伴下来到临汾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经过检查发现她右眼视力是光感(5级盲),左眼视力是眼前手动(4级盲),双眼白内障已到晚期,核硬度为5级(最硬级别),基本上是坚硬如石的程度。更令人揪心的是,由于她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血小板数量是正常值的七分之一,而且还伴有2级高血压,多项身体指标偏低,如果进行手术的话难度极大、风险极高。

“这个比之前那位患者严重多了,北京的大医院都没人敢做,干嘛要逞能。你这个月底就要退休了,不值得再冒险去做这种高难度手术了,万一手术不成功,一世英名就毁于一旦了。”家人和亲友们纷纷劝高建红知难而退,平稳过渡到退休,这也一度让高建红萌生了退意。

李奶奶的儿子也找到了高建红说:“母亲自从看不见后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每天深陷黑暗过得非常痛苦,经常以泪洗面。我们儿女不忍她这么痛苦下去,虽然手术风险很大,但我们愿意承担一切风险和后果,您只管放手去做手术。”患者家属情真意切的恳求和无条件的信任,让高建红感动不已:“你们不远千里而来,我也不想让你们遗憾而归。我豁出去了,一定拼尽全力做好这台手术,帮你母亲重见光明。”

微信图片_20250506080516.jpg

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高建红和眼科大夫王东、主治医生田蕊组成手术团队,并联合血液科、输血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了会诊,对李奶奶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详细讨论手术方案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最终决定对她的左眼实施手术。

万事俱备后,4月10日上午9点52分,高建红带领团队走上手术台,在局部麻醉下为李奶奶实施“左眼晶体超声乳化摘除+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中他们小心翼翼、精准操作,最后历时38分钟成功完成手术。

手术后,丁竹青带领眼科护理团队每日定时为李奶奶滴眼药、监测眼压和角膜水肿情况,细致进行术后护理。李奶奶说方言,语言交流不便,护士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微笑着用肢体语言沟通,让远道而来的患者及家属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

术后第二天,李奶奶左眼上的纱布拆除后,立即重见光明,经检测视力达到了0.2。住院恢复期间,4月13日正逢周日,她的眼压忽然急剧升高,很可能会影响手术效果、导致功亏一篑。得知情况后,当天正在休息的高建红火速赶到医院给李奶奶进行对症治疗,及时消除了危险。之后,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恢复方案,促进她的视力一天天好转,最终左眼视力恢复至0.7。

“没想到古稀之年还能重见儿孙们的笑脸,多亏了你们!我们准格尔旗有辽阔的草原,盛产鲜嫩肥美的牛羊肉,你们有时间了一定要过来玩,让我好好感谢下。”4月15日,李奶奶出院时,对眼科医护人员再次表达了心中的感激之情,热情邀请她们到草原去做客。

回到准格尔旗后,李奶奶的儿子接连向高建红所在的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员会、九三学社临汾市委员会和临汾市人民医院写了三封感谢信,感谢她在即将退休之际,依然坚守岗位,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崇高精神,感谢她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为母亲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同时,信中盛赞临汾市人民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为从术前心理疏导到术后康复指导,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的担当,并恳请医院对眼科团队予以表彰。这场医患之间的“双向奔赴”,为这个春天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李奶奶来时眼不能视物,是坐着轮椅来的,干什么都靠双手摸索。出院时,她左眼重见光明,能正常进行日常活动,是微笑着走出去的。看到她恢复光明,看着患者及家属脸上的灿烂笑容,我感觉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高建红感慨地说。


责任编辑:杜焕朝
本文整理自。本文为医师报/医师网经作者同意转载文章,任何机构和个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