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彬:“美丽医院”的患者情怀
访谈专家: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 刘安彬
对话者:《医师报》社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 张艳萍
撰稿:融媒体记者 陈惠 湘雪
“这是一个坐落在山上的医院,美得让人忘记了生死。”5月12日,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刘安彬在接受《医师报》专访时,满怀自信地分享了一则患者微信朋友圈的内容,他认为,这是对“美丽医院”最生动的诠释。
“美丽医院”荣誉的背后,彰显着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的患者情怀。刘安彬作为医院掌舵者,推动医院发展的一件件都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医院成为重庆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推动了科研教学与临床融合;通过老院区改造、环境整治等10余项工程,获评“重庆市美丽医院”第一名;成功晋级“国家三级医院”,完成了几代人夙愿;牵头组建巴南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底,由重庆市睡眠研究会主办、重庆市睡眠研究会麻醉治疗专业委员会及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承办的重庆市睡眠研究会麻醉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第二届成渝睡眠医学麻醉创新诊疗论坛在重庆巴南成功召开,不仅大力推动睡眠医学规范化建设,为睡眠医学发展提供新思路,更彰显了医院在睡眠医学领域科研创新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的实力,提升了医院在睡眠医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每一步前行,都饱含这家“美丽医院”对患者的深切关怀。
几代人夙愿成真 晋升国家三级综合医院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创建于1949年4月份,在历史长河中几经更名。20世纪60-70年代,医院作为重庆长江以南医疗实力最强的医院之一,已能开展腰椎前路手术、WHIPPLE手术、异体牙移植、角膜移植等复杂外科手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根基。
“自2022年开始,医院发展进入快速上升阶段。当年,医院成为重庆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睡眠医学与电子工程学院共建实验室,骨科与车辆学院合作噪音研究,医院与学校的合作措施达40项,在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有力推动了科研教学与临床融合。”刘安彬说,2023年,医院迎来里程碑式突破。老院区改造、环境整治等10余项工程的实施,不仅医院美丽了,也增强患者的获得感,还获评“重庆市美丽医院”第一名,建设经验在全市推广。与此同时,历经三年筹备,医院一次性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更值得高兴的是,成功晋级“国家三级医院”,实现了几代人夙愿,这也充分彰显了医院在医疗服务、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2024年,医院又添新成就,成为重庆市老年医院。同时,作为国家级医改项目承担单位,医院牵头组建巴南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覆盖10家成员单位及60万居民。此外,医院还牵头“医养结合联盟”,聚焦慢病管理与医养服务整合。
“76年来,医院历经技术积累与管理变革,如今以三级医院为平台,通过高校合作与医改项目,逐步形成‘技术创新+区域辐射+健康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刘安彬表示。
综合能力提升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获得“美丽医院”,晋升国家三级综合医院,这不仅是荣誉,更是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是刘安彬带领的重庆七院患者情怀的生动诠释。
“医院发展和管理一切要以患者为中心。”刘安彬举例说,医院开展了三项专项行动:一是患者体验提升工程,医院推行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服务流程、提供优质暖心的服务态度,让患者享受热情的服务,拥有良好的就医体验。院领导每周深入病房,切实了解患者的需求。二是员工关怀长效机制。医院着力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健康保护,改建职工食堂,将医学影像科搬入设计更为合理的影像楼,完善健身房、情绪宣泄室等设施……让医护人员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只有医院对员工好,员工才会对患者好。”三是健康宣教体系建设,整合全院专科,从院前、院中到院后开展相应宣教工作,以专业知识和创新形式,持续推动健康知识普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知识需求,有效提高当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从现代医院管理发展理念方面来说,医院开展的学科建设、精细管理、患者服务的出发点最终惠及的是患者。”刘安彬举例,医院紧跟老百姓健康需求,开展睡眠障碍诊疗服务,第一时间打造了“一站式”睡眠诊疗中心,这是今年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是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急百姓之所急、应百姓之所需的具体体现。
刘安彬特别介绍,该中心隶属睡眠与心身医学科,作为重庆市首个以麻醉学理论为主导,中西医结合治疗睡眠心身疾病的临床科室,针对睡眠-觉醒障碍、情感性障碍、神经症、心身疾病、应激相关障碍等不同病因及需求的患者,提供监测、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满足群众对优质睡眠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
据了解,除临床诊疗外,睡眠与心身医学科还联合重庆理工大学率先在区域内成立了“睡眠医学协同创新实验室”,专注睡眠相关产品研发、科技攻关,形成“医工合作”特色。
今年4月,就在重庆市睡眠研究会麻醉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医院牵头组建的“睡眠障碍麻醉治疗专科联盟”成立,该联盟覆盖全国49家单位,通过整合资源、推动技术标准化和多层级协作,有望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
再如,“体重管理”同样为今年国家卫健委倡导的重要民生工程。医院探索多种体重管理方式,包括内分泌科依据病情合理使用药物,胃肠外科针对体重指数大的患者开展袖状胃切除减重手术,血管外科开展胃营养血管栓塞介入治疗,消化内科开展胃转流支架植入技术,共同打造“七院”体重管理特色。
而老年医学科采用多学科合作(MDT)模式,整合呼吸、消化、心血管等专业医生,共同参与老年病的治疗和管理。医院其他30多个科室也各司其职应对老年常见病、多发病。
优质人才是提升医院服务质量的核心要素。最近两三年,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在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积极作为。人才引进方面,开拓引才渠道,80%以上学科带头人于近年从大型医院引进。除常规引进人才,医院还推行柔性引才,有效融合了外来人才与自有人才力量,为医院发展注入新活力。育才方面,医院高度重视医生培训,要求医生前往本专业全国头部医院进修,目前医生均前往北京、上海、广州、四川等地顶尖院校优势科室进修。每年还开展技术冲击行动,鼓励各科室瞄准全国本专业前沿技术,集中资源与力量进行攻关,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全面提升医院技术实力。
医院院训“厚德致和 精医致远”同样体现的是“以患者为核心”,刘安彬介绍:“厚德”意指医院注重医德建设,对医院全体人员而言,医德至上,追求更高的职业精神境界,这是根本准则;“致和”意指医院要实现全院员工内心平和、团队内部和睦,医患关系和谐,医院才能可持续发展;“精医”意指医院以精良的设备和精湛的医术不断打造精品学科、培育名医精英,持续提高业务水平;“致远”则寓意一代代七院人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为医院的发展不断书写新的辉煌。总之,院训从“德”与“才”两方面,精准概括医院发展方向与愿景,指引医院前行。
医疗同质化 保障医联体60万居民健康
在不断提升医院自身实力的同时,作为巴南区卫健委所属医院,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牵头组建巴南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覆盖10家成员单位及60万居民。
“医院秉持责任优先理念,致力于推动医联体共同发展。”刘安彬表示,首先是推进同质化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在管理方面,建章立制、完善架构,明确成员功能定位,确保集团顺利运行。在医疗质量上,成立各专业质控委员会,定期组织质控活动,确保各成员单位医疗服务水平的一致性与规范性。
其次是实现资源共享。医联体建成“远程会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六大资源共享中心,“胸痛、卒中、创伤、咯血、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急诊急救”六大中心和“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有序运转的分级诊疗模式。举例而言,基层单位无法开展的检验项目可送至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部分地区还尝试利用无人机转运,而放射影像由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统一阅片,提升诊断准确性。
与此同时,巴南区卫健委正在搭建大型信息平台,旨在打通医联体内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助力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并为精准诊疗提供支持。
医院始终将预防置于首位,保障辖区60万居民健康。刘安彬表示,调研发现,浙江福建等地医疗集团,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工作,他们通过冬天给慢阻肺患者免费打流感疫苗,为癌症家族成员免费做胸部CT等,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希望患者越少越好,真正做到了为患者着想。作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牵头单位,今后,医院将借鉴浙江福建等地医疗集团经验,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工作,更好地守护巴南区域60万居民的健康。
医院发展蓝图 如长江般奔流不息
站在医院以长江为背景的文化长廊,刘安彬对医院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
作为重庆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双方合作依托巴南区重庆国际生物城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构建起了医工合作产品在生物城成果转化的完整链条,目前,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睡眠科、骨科、耳鼻喉科、心血管科等积极投身医工合作,聚焦于制药、穿戴设备、耗材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致力于实现产品转化。刘安彬表示,预计未来3到5年,将陆续产出大批成果,力争解决一些“卡脖子”问题,助力老百姓健康。
刘安彬说,从宏观区域医疗布局看,医院定位为以老年病为特色的三甲综合医院。鉴于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就医需求增长,医院将深入钻研老年病特点,从理论到临床提升服务水平,作为战略发展方向。目前,医院仍需在学科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力争在 2027 年通过三甲综合医院评审。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有非常辉煌的历史,我们的院歌《爱如长江》与以长江为背景的文化长廊,都象征着医院如长江般奔流不息,希望医院始终保持这一精神状态,不断发展,更好地服务百姓。”刘安彬说。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刘安彬:“美丽医院”的患者情怀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