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0公里的生命回声:西藏听障儿童在温医大附一院听见世界!
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以下简称“ 温医大附一院 ” ),一场跨越4700公里的生命接力圆满完成:3岁的藏族女孩曲珍和4岁的藏族男孩顿珠,先后成功接受了先进的人工听觉装置植入手术,并在专业团队的守护下成功“ 开机 ”,首次清晰聆听到了世界的声音。
洁白的哈达,承载着雪域高原最深的谢意,被郑重地献给了主刀专家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黄益灯主任医师。“ 孩子们平安,能听见了,这就是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 在温州听到世界的声音!” 这场跨越了4700公里的生命接力,起始于5月温医大附一院“ 众善·爱心 ”团队的赴藏公益行......
公益团队千里赴藏 为听障儿童架起声音桥梁
西藏地区由于高海拔环境及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听障问题困扰着不少儿童及其家庭。
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温医大附一院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号召,由多学科中青年专家组成的“ 众善·爱心 ”公益医疗团队远赴西藏,克服高原反应,深入西藏拉萨、山南等地的基层进行听力筛查。
“ 我们到了当地才发现,由于长期缺氧等多种因素,听障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 温医大附一院“众善·爱心 ”秘书长,耳鼻喉科副主任李贺主任医师在走访中发现,受技术条件、家庭经济等因素限制,当地每年能顺利人工听觉装置植入的听障儿童无法满足需求。在漫长的等待中,很多儿童长大后成了聋哑人,生存质量并不高。
学语期是听障儿童治疗的关键时机,超过6岁就失去了最佳手术机会。李贺对2名患有严重听障的儿童进行了仔细的检查,与家长进行了仔细的沟通交流,经过评估,他们都符合人工听觉装置植入手术指征。“ 他们装上人工听觉装置,能更好地提升生活质量,以后跟你们都能正常交流了。 ” 李贺跟家长们说。
图示:李贺在西藏为曲珍检查评估
家长们听到十分高兴,可随即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虑......他们,担心的正是手术的费用。
经过一番讨论,李贺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费用由我们承担。而且,我们建议把孩子接到温州进行系统治疗和康复。”
“ 如果能去温州治疗,就太好了,我们全家感谢你们,扎西德勒!” 当家长们知道这一好消息时,喜悦溢于言表。
藏族女孩出生自带缺陷 术后“ 单声道 ”迈向“ 立体声 ”
3岁的曲珍十分活泼,面对陌生的叔叔阿姨丝毫不会“ 怯场 ”,还总给他们“显摆”着自己心爱的玩具。曲珍出生时就被诊断为瓦登伯格综合征,这是一种影响色素和听力的遗传性疾病,耳聋、虹膜异常是其典型症状。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曲珍得到了所有的爱,但受限于家庭条件,想要治疗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惜我们给不了她好的条件,只能陪着她在听不到的世界里行走。”
去年,因为一次公益行动,曲珍有幸在四川接受了右耳人工耳蜗植入。声音涌入右耳,甚至有些嘈杂,曲珍一下子没有适应过来,甚至大声哭了起来。
“ 能半边听到,我们已经非常知足了。” 妈妈说,曲珍还小,听见外界的声音,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
还没来得及系统地教曲珍语言,女孩再次被幸运砸中。这次在温医大附一院,曲珍的左耳被植入了电子耳蜗,将与她右耳已有的人工耳蜗协同工作,首次为她构建起“ 立体声 ” 听觉世界。
随着声音阈值被缓慢上调,仪器发出“ 嘀嘀嘟嘟 ”的调试音。女孩的蓝眼珠四处转着。“ 宝贝别怕,这是声音在跟你打招呼。” 一直陪伴的护士轻声安抚她。这一次,曲珍实现了双耳聆听。
“ 双耳聆听不仅仅是音质更立体,更重要的是能显著提升她在嘈杂环境下的言语分辨能力和声源定位能力,这对她的语言发育和学习至关重要。” 黄益灯解释道。
耳道闭锁自我封闭 寂静世界被打破学会了叫“ 爸爸 ”
比曲珍大一岁的顿珠,一直摸着耳后的装置器,还没有完全适应它的存在。
顿珠出生在西藏一个普通的小康家庭。是家中五个孩子中唯一患有先天性双侧外耳道闭锁的,仅能依靠右耳微弱的残余听力感知模糊声响。
“ 我们平常的交流,他都听不见。只有在他耳边大声扯着嗓子喊,他才能听见微弱的声音,即使听到了,也不会表达。”父亲说。
为了改善顿珠的生存状况,夫妻俩带他去四川安装了一个助听器,可惜效果并不理想。在幼儿园里,因为交流障碍,顿珠“ 自我封闭 ”的状态并没有得到改善。
这次来到温医大附一院进行手术,顿珠接受的是BaHa Attract吸引力系统骨传导植入装置,该装置将绕过他闭锁的外耳道和中耳问题,直接将声音振动传导至内耳。
“ 等待‘开机’的时候很矛盾,一边担心像上次一样结果落空,一边又期待着他能够听见。” 父亲说。随着“ 咔嗒 ”一声轻响,顿珠的骨传导装置外机启动。刹那间,诊室内的风声、脚步声、呼吸声等都涌入他的世界。突如其来的声音让男孩瞬间愣住,随即紧紧扑进父亲怀里。父亲强忍激动,用藏语一遍遍在他耳边轻声呼唤:“听见了吗?儿子,这是爸爸的声音。” 术前总是怯生生躲在父亲身后的顿珠,此刻眼中充满了对声音世界的新奇,并开始尝试模仿医护人员发出的“ 哥哥 ”、“ 爸爸 ”等简单词汇。
“ 输血 ”变“ 造血 ”延伸“ 课堂 ”赋能本土医疗力量
新生活只是一个开始,两名藏族孩子回到家乡,后续的康复又该如何持续?
在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负责耳鼻喉保健工作的扎西曲珍自告奋勇,主动承担起后续管理的责任。扎西曲珍是李贺的学生,缘分要从2020年说起。
温州医科大学是浙江省唯一负责西藏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单位,而温医大附一院自2016年作为首批西藏住培承接基地招收学员以来,已培养9批77名西藏住培学员。扎西曲珍是第五批学员之一,2020年来医院进行培训,2023年顺利通过国家考试结业。带着对临床医疗技能提升的渴望和对两位小患者的关切,她全程参与本次项目,包括在西藏的筛查、治疗方案制定、手术观摩、术后康复跟进和后续效果随访等。
这生动诠释了温医大附一院“ 西藏住培学员赋能项目 ”的理念精髓——变“ 输血 ”为“ 造血 ”,将东部先进的医疗技术,通过系统化的培训,“ 种 ”在西藏本地医者身上,让他们有能力守护家乡同胞的健康。“ 技术传承不是单向给予,而是教学相长。看到扎西曲珍能独立完成关键步骤,并把关怀带给家乡孩子,这就是项目最大的成功。” 李贺在术后表示。
温医大附一院将手术室作为最生动的“ 教学现场 ”,把病房延伸为实践的“ 课堂 ”,将西藏学员的培养深度融入国家推动医疗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布局中。
为了能让更多的藏族听障儿童得到康复,诊疗指导结束后,温医大附一院“ 聆听新声 ”志愿团队与拉萨市残联签订了“ 听障儿童康复帮扶项目 ”合作协议。每年为西藏自治区符合条件的听障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帮助他们重获“ 有声 ”世界。同时帮教结合,通过培养当地医务人员在听障诊治、康复方面的前沿技术,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8-312025
上海技术平移山西 首例现代针麻无气管插管肺切除手术成功完成
-
new手臂完全离断险遭截肢 陕中二附院多学科协作6小时再植成功
2025-08-30 -
new全国名中医李应东教授工作室落户酒泉市中医医院 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赋能
2025-08-30 -
new陕西西安中医夜市七夕开"摊" 三甲医院送健康点亮古城夜生活
2025-08-30
-
我的病人朋友——专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米彦军
2023-03-06 -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室召开“内镜治疗及内镜技能指导”入基层科普宣传,手把手志愿帮扶线上会议
2022-09-13 -
无陪病房,让病友感受“家”的温暖
2022-09-13 -
好好记录平凡却闪着光的日子
2022-09-13 -
做完无痛胃肠镜,我就后悔了……
2022-09-13
-
赣医大一附院“ 白鹭文化健康促进新模式 ”项目获评2024年国家级健康促进医院优秀案例
2025-01-03 -
南华附二医院2024年 “ 5·12 ” 国际护士节暨第十三届护理文化节系列活动顺利启动
2024-03-13 -
在心脏骤停6次中完成急救和心梗支架植入 28分钟里创造生命奇迹
2024-03-15 -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成为国家卫健委“中英卫生人才发展平台”首批成员单位
2023-09-19 -
既挂牌又出征! 通用技术宝石花医疗辽阳辽化医院成为辽阳市宏伟区区域医联体牵头单位
2024-07-19 -
做完无痛胃肠镜,我就后悔了……
2022-09-13 -
兰州大学健康管理中心被评为全国“三级医院健康管理医学科共创共建单位”甘肃唯一合作单位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