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详情

钟南山院士、赖克方教授最新研究:五类炎症因子可预测感染后咳嗽

时间:2025-09-02 10:43:22来源:医师报作者:刘则伯 阅读: 49

8月24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院士、赖克方教授团队发表研究论文指出,无论是感染后亚急性咳嗽还是感染后慢性咳嗽,患者体内均存在激活型IFN-γ阳性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并伴随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包括IFN-γ、TNF-α、IFN-α、IFN-β和IL-10)上调,而在康复人群中,这些异常指标显著回落。研究团队据此提出,痰液中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组合可作为预测咳嗽风险的生物标志物,为未来精准治疗提供了可能方向。(Med Comm.8月24日在线版)                                          

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队列设计,自2019年9月至2024年1月共纳入169例受试者,其中40例为健康对照组,64例为感染后慢性咳嗽患者,65例为感染后亚急性咳嗽患者以及20例感染后亚急性咳嗽康复者。

针对感染后咳嗽患者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谱特征的明确诊断需求,该研究系统分析四个研究组(健康对照组、感染后慢性咳嗽患者、感染后亚急性咳嗽患者及感染后亚急性咳嗽康复者)的临床特征、外周血及诱导痰免疫表型(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并探究其与咳嗽敏感性及气道炎症的关联。通过建立逻辑回归模型,成功预测感染后咳嗽患者的咳嗽风险因素。

结果显示,感染后亚急性咳嗽与感染后慢性咳嗽患者血液及气道中均存在显著的激活型IFN-γ T细胞升高,痰液中CD8/CD4比值亦明显上升。与此同时,痰液内的IFN-γ、TNF-α、IFN-α、IFN-β和IL-10等炎性因子显著升高,且在感染后慢性咳嗽患者中,TNF-α水平高于感染后亚急性咳嗽,咳嗽更为严重,小气道功能下降更明显。相比之下,感染后亚急性咳嗽康复者患者的上述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接近健康对照水平,提示炎症与咳嗽敏感性在康复过程中同步缓解。

相关性分析显示,咳嗽阈值(LgC5)与血液和痰液中的多类激活型IFN-γ T细胞呈负相关,与痰液尿酸、LDH活性呈正相关。基于痰液中四类IFN-γ相关T细胞亚群建立的模型AUC为0.892,而基于五类炎性细胞因子建立的模型AUC为0.824,均具备较强的预测效能,提示可作为感染后咳嗽风险的免疫学标志物组合。

赖克方教授等在文中指出,该研究揭示了感染后咳嗽患者的免疫学特征,即以激活的 IFN-γ T 淋巴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为核心的炎症反应。这一研究发现不仅可为感染后咳嗽的发生与康复提供了免疫学解释,也为未来咳嗽相关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次研究首次明确了,感染后慢性咳嗽和感染后亚急性咳嗽患者不仅血液中 IFN-γ T淋巴细胞、CD8IFN-γ 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活化的IFN-γ T淋巴细胞同样显著增加,而这些指标在感染后亚急性咳嗽康复者人群中均已恢复正常。这提示咳嗽敏感性可能与血液中活化的 IFN-γ T淋巴细胞密切相关。类似现象也在哮喘慢性咳嗽患者和长期咳嗽人群中被观察到,表现为活化 CD8 T 淋巴细胞升高。既往动物实验亦证明,血液来源的活化 IFN-γ T 淋巴细胞可迁移至气道,引发淋巴细胞性炎症,从而加重临床表现。痰液分析结果同样支持这一结论。

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感染后慢性咳嗽患者与感染后亚急性咳嗽患者相比,表现出四个关键差异:临床症状更为严重,LCQ 评分更低、干咳发生率更高;小气道功能下降更明显(FEF75% 更低);咳嗽敏感性更强(LgC2 值下降);气道炎症水平更高,尤其是痰液中 TNF-α 和活化的 IFN-γ T 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升高。这些差异进一步解释了为何部分患者的咳嗽会从亚急性发展为慢性。

责任编辑:刘则伯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