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小切口搞定大麻烦!第一师医院为新疆大叔微创取出“ 皮球 ”大的肝脏虫瘤!

时间:2025-09-05 08:09:18来源:医师报作者:黄叶叶 阅读: 71

       “ 之前两次开大刀遭了不少罪,这次马院长说可以一次性解决问题,还是微创手术,我心里踏实多了!” 9月1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 以下简称“ 第一师医院 ” )普外科一病区病房,55岁的吐尔逊( 化名 )刚能下床走动,就拉着医生的手不停道谢。这个被肝包虫病缠了5年的汉子,终于通过几个小切口,摆脱了肝包虫带来的“ 大麻烦 ”。

       时间拨回半年前,吐尔逊在体检时又一次拿到了“ 肝包虫病 ”的诊断书。这已经是他5年内第三次与这个病“碰面”了。5年前、3年前,他曾两次在其他医院接受过开腹手术,不仅伤口大、恢复慢,还复发了,从此落下了心理阴影。“ 当时医生说还得手术,我一想起之前躺床上半个月动不了的样子,再看着肚子上长长的手术疤痕,就害怕。”吐尔逊说,他抱着“ 再等等 ”的想法,没敢再做手术。

        可等来的不是病情好转,而是身体的各种不适。吐尔逊经常疼得直不起腰,再次来到第一师医院检查,包虫的直径已疯涨到9厘米大小( 差不多一个小皮球一样 ),紧紧压迫到周围脏器。

        “ 患者有两次开腹手术史,腹腔内情况可能比预想的更复杂。” 接诊后,第一师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涛立刻带领普外科一病区团队开会讨论。两次开腹手术早已让吐尔逊的腹腔“ 面目全非 ”:肠管与腹壁、肝脏紧密粘连,原本清晰的解剖结构变得模糊不清,就像被胶水粘住的毛线团,稍不注意就可能扯破肠管或损伤血管。“ 传统开腹手术不仅会再次扩大创伤,还可能因粘连导致术中出血、术后肠瘘等风险,对患者身体打击太大。”马涛院长的话,点出了手术的核心难题。“ 这次我们不仅要把这个顽固的包虫囊肿“ 一锅端 ”,还要争取在微创下完成,面对这块“ 难啃的硬骨头 ”,更要展示我们一师医院微创外科的硬核实力!”马涛院长术前信心满满。

0d4ce4a9-ca01-445a-b1aa-01f7a669f846.png

       团队最终决定采用“ 腹腔镜下肝包虫囊肿切除+肠粘连松解术 ”的方案,既要在微创条件下解开腹腔里的粘连结,又要完整取出9厘米的包虫囊肿,不能有丝毫破裂( 一旦包虫囊液泄漏,可能引发腹腔感染 ),每一步都要特别谨慎。

       手术当天,马涛院长带领普外科一病区副主任李永崇、主治医生刘小龙等医护人员站上手术台。腹腔镜镜头下,粘连的肠管与腹壁及肝脏紧紧贴在一起,医生们手持精细器械,以毫米级的动作一点点分离粘连组织,每分离一处都要反复确认血管和肠管位置,避免误伤。由于包虫囊肿位于肝脏右后叶,且与膈肌粘连紧密,无法采取常规方法游离肝脏,马涛院长术中创新采用了前入路原位切除的方法,经术中B超定位包虫囊肿的边界后,通过牵引悬吊局部肝脏实质,将囊肿从正常肝组织中完整剥出,再小心翼翼地游离囊肿与膈肌的粘连,最终通过腹部小切口将这个9厘米的“ 麻烦包 ”完整取出。经过数小时奋战,手术顺利完成。

d68d153e-10d5-4e54-b6f9-2d90a25bd5c3.png

       更让吐尔逊惊喜的是恢复速度。手术当天晚上他就能少量进食,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如今,吐尔逊恢复得越来越好,很快就能出院。



责任编辑:李辉
本文为医师报/医师网经作者同意转载文章,任何机构和个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