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鬼门关里抢人!浙大援疆医生与12种重症“ 正面交锋 ”的10个昼夜

时间:2025-09-24 10:27:25来源:医师报作者:黄叶叶 阅读: 588

       9月1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 以下简称“ 第一师医院 ” )急诊内科病房内,患者艾迪莎( 化名 )的女儿和女婿握着急诊科( EICU )援疆专家、主任吴定钱的手再三致谢,这一天,曾被医生告知“ 凶多吉少 ”、家属甚至备好后事的艾迪莎,从10天前的生死边缘挺了过来。此前,她因脓毒性休克、真菌性败血症叠加多脏器功能衰竭等10余种重症入院,经医院多学科团队昼夜攻坚,最终闯过鬼门关。

危急入院:40.5℃高烧+全身花斑,多脏器亮“ 红灯 ”雪上加霜

       9月7日凌晨3时,艾迪莎因双侧腰疼、胸闷、剧烈呕吐被紧急送医。第一师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周志祥回忆,患者到院时已出现休克早期症状,双下肢、腹部皮肤布满花斑,体温高达40.5℃,血压仅80/50mmHg,意识模糊。

e1789f57-2c0f-44a9-9efc-df7313b46c8b.png

       经查患者血小板急剧减少至危急值、肝酶超出正常范围数倍、1型呼吸衰竭需紧急氧疗、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持续进展。更棘手的是,艾迪莎有20年高血压病史和15年糖尿病史,近期还擅自调整用药剂量,导致血糖、血压控制极差。而进一步的生化检查和影像学评估显示,她的心、肝、肾等多个重要脏器已出现功能衰竭迹象,肌酐、尿素氮指标显著升高提示肾功能损伤,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的诊断已然成立。

       急诊团队当即给予快速补液、纠正酸中毒、血管活性药物升压等对症处理,初步诊断为“脓毒血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随即转入急诊监护病房( EICU )进行进一步治疗。

多科会诊:从“ 准备后事 ”到制定“ 三阶段 ”方案,援疆专家牵头破局

       转入EICU后,艾迪莎病情持续恶化:意识半昏迷、呼吸频率达35次/分钟、血氧下降、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皮肤出现散在出血点,连静脉穿刺都变得异常困难。急诊科(EICU)援疆专家、主任吴定钱第一时间联合肾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分泌风湿免疫科、心血管病科开展多学科紧急会诊,最终确诊为“ 脓毒性休克、急性肾盂肾炎、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真菌性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 心、肝、肾 )、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 )、2型糖尿病性坏疽 ”等12种病症。

        “ 感染引发的休克是核心矛盾,多脏器衰竭又相互影响,加上基础病限制了药物选择,稍有不慎就危及生命。” 吴定钱主任的话让在场医护人员倍感压力。

        “ 医生一条一条跟我们说妈妈的情况——感染控制不住,心肝肾都快‘停摆’了,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 艾迪莎的女儿红着眼眶回忆,“ 那天我们在病房外蹲了一夜,一边哭一边联系亲戚,甚至开始悄悄准备后事。”

31ab5927-f85a-4bec-a5d4-c4f84005d294.png

       面对家属的绝望和患者的危急病情,吴定钱主任和急诊科( EICU )主任黄元飞、副主任赵立孝没有放弃,最终确定了“分阶段、多靶点”的精准救治方案:

       抗休克+呼吸支持优先:黄元飞主任、赵立孝副主任带领团队采用平衡盐溶液进行液体复苏,每小时精准监测尿量、血压变化,通过血管活性药物持续泵入维持收缩压≥90mmHg,为脏器供血“ 守住底线 ”;同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将血氧饱和度从危急的82%逐步提升至95%以上,24小时专人紧盯监护仪上的波动曲线,稍有异常立即调整。

       精准抗感染攻坚:通过血培养、尿培养快速锁定“ 细菌+真菌 ”双重感染病原体,特意选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抗真菌药物,结合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种类和剂量,将每日药量分4次均匀输注,确保血药浓度稳定。两天后,艾迪莎的体温成功降至38℃以下,皮肤花斑逐渐消退,感染指标开始回落。

       多脏器并发症同步应对:针对凝血功能障碍,及时输注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紊乱;通过静脉泵入+口服补剂联合方式,逐步纠正电解质紊乱,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制定“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糖尿病足局部换药”方案,将血糖严格控制在7-10mmol/L,阻止糖尿病性坏疽进一步发展,为脏器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日夜守护:护士团队贴身照料,3天迎来“ 生死转折 ”

       治疗方案的落地,离不开急诊监护病房护士长田甜带领的护理团队“ 无缝衔接 ”的照料。“ 患者初期意识不清,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我们每15分钟测一次生命体征,每小时记录出入量,哪怕是10ml的尿量变化都要标注清楚;每2小时帮她翻身、按摩,预防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 田甜护士长说,护士们还会定时监测艾迪莎的指尖血糖,根据数值微调胰岛素剂量,哪怕是深夜她因烦躁拔掉静脉导管,护士也能一边轻声安抚“ 阿姨别怕,我们在呢 ”,一边以最快速度重建静脉通路,确保治疗不中断。

       9月10日,也就是艾迪莎入院的第3天,病房里传来“ 艾迪莎有意识了,体温恢复正常 ” 的消息,家属探病时,艾迪莎的女儿紧紧握住母亲的手,激动得声音发抖。经评估,艾迪莎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多脏器功能指标逐步改善,成功转入急诊内科继续康复治疗。

康复出院:医患携手渡难关,医疗援疆筑牢健康防线

       出院当天,艾迪莎的女儿特意为她换上新衣服,并向吴定钱、黄元飞、赵立孝、蒋雪敏等医护人员送上“ 医术精湛救危难,医德高尚暖人心 ”的锦旗。“ 这10天就像做梦一样,是你们把我妈妈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艾迪莎的女儿哽咽道。


责任编辑:李辉
本文为医师报/医师网经作者同意转载文章,任何机构和个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