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预告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预告/详情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 注重以平为期 多靶点综合 既病防变

时间:2017-10-13 15:08:15来源:未知作者:admin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科 杨传华 阅读: 108900

blob.png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首先强调人群防治。通过建立中医功能社区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简便易行的中医保健方法。使广大患者提高对高血压疾病过程的认识,增强健康管理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定期关注血压值,有意识的将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控制作为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要部分。

其次是临床医生针对个体的辨证用药。在传承先师周次清教授“从肝肾分期论治高血压”专病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笔者团队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和系列化的临床研究,重新梳理创新形成了“从肝脾肾论治高血压”的理论框架,以肝、脾、肾三脏为轴心点认识高血压的“因、机、证、治”。高血压是由于先天禀赋、体质因素、饮食失调、劳逸失当等病因作用导致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而发病。存在“初病在肝、病中由肝及脾、久病入肾”的不同阶段特点,以及“中青年在肝、中老年及肾”的年龄特点。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气亏虚分别是高血压进展各阶段病机特点,各阶段存在内在的轻重顺序和病机演化规律,分别以肝火亢盛证、痰瘀互结证、阴阳两虚证为常见的证候类型,相应以调肝降压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及补肾和脉方为基本处方。以此为纲目便于清晰辨证、化繁为简,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的整体临床疗效。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具有自身特色和巨大优势。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进行整体调节,“以平为期”,使血压恢复平衡状态,并减轻症状、保护靶器官,以期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

第一,中医药降压疗效以平稳、持久见长,协助纠正紊乱的昼夜节律、降低血压变异性,可单用或与西药联用,实现“平稳降压”。

第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是一种多靶点综合效应。目前的主流方法仍是内治药物,被较多认同的是基于辨证论治的复方治疗。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的复杂性、配伍方法的灵活性以及药物间的交互作用,从根本上决定了中药复方可通过多种机制干预人体血压调节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共同发挥降压、保护靶器官、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多重治疗作用。

第三,中医治疗注重“既病防变”,在高血压靶器官保护方面具有优势。高血压病变过程中可能变生心悸、喘证、水肿诸证,即高血压靶器官损伤或并发症,这种病机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临床上如能围绕病机变化的主线,把握演变脉络,准确辨证,知常达变,即可于发病早期及时干预,阻断或延缓证候演变,从而起到靶器官保护作用,临床防治意义重大。

第四,中医药内、外治法灵活多样,譬如代茶饮、耳穴压豆、针灸、气功导引等,可谓“简、便、廉、验”,易于为患者所接受,便于形成规范而易于推广的社区综合防治适宜技术,有利于实现高血压的人群防治。




微信图片_20170913132016.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