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042023
new 我的病人朋友----专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米彦军
在肿瘤内科, 他治疗和陪伴了很多病人朋友。 他说,足够的安慰, 有时候对患者治疗能起到令人惊喜的效果。 在陪伴患者抗癌的路上, 他选择做患者心中“总是去安慰”的医生朋友。 厦门市卫健委、《医师报》社联手推出“厦门医界新‘声’代”系列访谈,本期专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米彦军
-
new 我的病人朋友----专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米彦军
在肿瘤内科,他治疗和陪伴了很多病人朋友。 他说,足够的安慰, 有时候对患者治疗能起到令人惊喜的效果。 在陪伴患者抗癌的路上, 他选择做患者心中“总是去安慰”的医生朋友。 厦门市卫健委、《医师报》社联手推出“厦门医界新‘声’代”系列访谈,本期专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米彦军
2023-03-04 -
new 汪铮:用医术医德给患者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⑦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宋箐 黄悠然) 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汪铮 在德国学习的时候,经常跟着导师一起查房。有一天查房时,遇到一个高龄患者,他的治疗效果不太好,需要更改治疗方案。患者年纪非常大,对疾病一知半解,口齿也不清楚。虽然工作异常繁忙,汪铮的导师还是非常有耐心地和患者沟通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跟他解释疾病状况,给予他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和建议。秋日金色的阳光轻轻的的洒在导师的身上,那一刻,年轻的汪铮感觉导师沐浴在圣洁的光芒之中, 作为白衣天使,给患者带来了希望之光。 这一幕汪铮始终铭记在心,如今汪铮也晋升为博士生导师,为国家培养医学人才,在他看来, 医生的价值与职责,不仅是掌握医学知识这个“术”,更要秉承医德的“道”,探索无止境的医学之路,让患者获得新生,获得希望之光。 前进之路就是不断对抗遗憾 2009年汪铮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取得了博士学位。他先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胸科医院、德国埃森大学鲁尔胸科医院访学,受世界著名呼吸病与支气管镜专家Ulrich Costabel、Michael Kreuter、Felix Herth等教授指导,学习间质性肺疾病 (ILD)临床科研和支气管镜介入诊断治疗技术。 汪铮与ILD 的结缘,源于一次实验观察到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对吸烟肺气肿动物模型进行药物干预后,动物模型直接转换为肺纤维化而非肺气肿,当时这一现象引起了他极大的好奇。 后来汪铮的导师在编写一本书时,由汪铮撰写了ILD 一章,这些都为他从事ILD领域埋下了种子。在临床上逐渐历练成熟的汪铮,心中的这颗种子也在不断发芽,最终选择亚方向时,汪铮义无反顾的选择了ILD。 ILD 的种类非常多,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会碰到
2023-01-30 -
彭红:做有技术有温度的好医生
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中,彭红实现了一次一次地蜕变。
2023-01-20 -
罗群:让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自由呼吸的“造梦人”
“没有患者的研究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水之源。”
2023-01-11 -
创新引领发展 管理赋能医疗 | 信阳市肿瘤医院:求真务实,做好豫南人民的健康守门人
医师报讯(融媒体中心王璐)2022年10月,信阳市肿瘤医院罗植权教授团队参与协作的临床研究成果荣登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胃肠肝病学》杂志。据了解,这已经不是信阳市肿瘤医院第一次因
2023-01-06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许多ILD患者错过了最佳诊疗时机,导致肺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乃至预期寿命降低,令人感到十分痛心。
2023-01-05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许多ILD患者错过了最佳诊疗时机,导致肺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乃至预期寿命降低,令人感到十分痛心。
2023-01-05 -
未来之星 | 张炎:全心全意做为患者服务的好医生
近日,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指导,健康报社、“健康北京”政务新媒体联合主办的2022年首都卫生健康系统“未来之星”青年典型培育宣传活动举行。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张炎医生从61位选手中
2022-11-08 -
09-232022
项美香:以心医“心” 用心呵护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你我同行
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她是心脏起博器植入的高手,在浙江省率先开展了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 2020年,她还为 99岁高龄的 病人顺利 植入 了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 彰显了她的大爱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