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拥抱智慧医疗 赋能健康产业
“如今,信息化大潮已将我们推到了智慧医疗的时代!医疗卫生领域正逐步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智慧医疗将是实践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05-17 -
new 宽广的胸怀源自内心的善良
胸怀是与人打交道时的一种态度。
2018-04-26 -
new 张新华 做中国与世界高血压的使者
她叫张新华,现任世界高血压联盟继任主席、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病医学官员。在欧洲、北美、亚洲的大学及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18年后,她回到北京任高血压联盟研究所副所长。医师报记者前去采访她的那天是周一,而就在前一天晚上,张新华只睡了两个多小时,因为她整夜都在字斟句酌地修改《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方案》。 从中国到世界 良师指引我前行 张新华常说,她很幸运,一直有优秀的老师指引。 大学期间,邬正赉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的流行病学课程是她最感兴趣的专业课。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理念,对于干预效果评价的方法学在她的研
2018-04-26 -
段仙芝:守望奇迹的天使
“最高兴的事,就是患者好了,科研论文发表了,学生成长起来了,除此之外,我真的想不出让我更高兴的事情了……”
2018-04-12 -
麻醉学科: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2017年是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主任米卫东教授执掌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CAA)会长的第一年。
2018-04-05 -
志同道合 发出中国麻醉好声音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CAA)多年积淀,参与人数不断增加、会议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的麻醉学学术年会。
2018-04-05 -
祝益民:『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先行人
本期,我们走近这位生动而不乏深度的院长、医者。
2018-03-22 -
赵继宗:神经外科事业的铺路人
他是推动中国神经外科学科发展并使之走向国际化的里程碑式人物。从20世纪70年代涉足神经外科领域,到如今近40年的耕耘中,他完成的神经外科手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令国内同行瞩目,也让国际同仁赞叹。 不满足于只做一个手术匠的他,视神经外科事业为自己的一切。他一直梦想着到2020年,中国神经外科学能进入国际前5名,并在不远的将来引领世界神经外科学发展,他认为那将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赵继宗教授。 国际同行赞赏 美国神经外科专家Mendelow教授曾评价赵
2018-03-14 -
姑息治疗 已融入抗癌治疗主流
不难看出,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到平日的新闻或研究报道,姑息治疗都不再被遗忘,已从“边缘”融入“主流”。姑息治疗贯穿肿瘤全过程,旨在早期识别、准确评估、合理治疗包括疼痛在内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社会、精神问题,预防和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它不加速或延缓死亡,而将死亡视作一个正常的过程;它整合患者的相关资源,为疾病本身、患者护理、丧亲护理提供帮助;它要求团队多学科合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科医生应形成整体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的理念,把姑息治疗纳入肿瘤治疗
2018-03-14 -
百年照片见证医史传奇
有张黑白老照片,在网上流传:一老一小,一高一矮,双手作揖互相行礼,小的看上去5、6岁光景,长衫马甲,彬彬有礼向长者鞠躬;长者为身着西装的外籍人士,腰弯90度深深鞠躬回礼。 这位长者,就是苏格兰医生梅藤更,曾任杭州广济医院院长(浙医二院前身)。130多年前,26岁的梅藤更来到杭州,在广济医院工作了45年。这张照片,据说是在他查房时拍的,这一鞠躬致意的温馨场景成为经典瞬间,表达了患者把健康乃至生命都托付给医生的感激,也体现了医生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这张照片作为浙医二院的核心价值观“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生动写
2018-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