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052023
new研究动物冬眠奥秘 能为疾病诊疗带来哪些启迪
冬眠,也叫 “ 冬蛰 ” ,是一些诸如 蝙蝠、刺 猬 、黄鼠、旱獭等小型哺乳动物为应对食物匮乏、气候寒冷等外界不良环境而采取的一种适应性行为。在蛰伏中过冬,小动物的代谢活动按下了 “休止符”,全身呈麻痹状态;直到来年春暖花开,这些小动物就会“满血复活”,让大地和森林再度充满了生机活力。 对漫长的严冬,用冬眠来对冲 有趣的是,哺乳动物在进入冬眠时,能够将自身体温从 37 度降至 0-10 度之间,甚至跌破到冰点以下,表现出多种可供选择的嗜睡和休眠状态。在 “深睡不醒”的状况下,其心率和呼吸率分别降到 3-10 次 / 分钟和 4-6 次 / 分钟,不及正常水平的 1/30 。在间歇性唤醒期间,冬眠哺乳动物可在 2-4 小时内恢复正常的体温、心跳、呼吸。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冬眠的小动物继承了这种在极端恶劣条件下节省能量的有效策略,得以耐受深度低温和缺氧,而且还能保护自身免受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心律失常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些极端环境条件或病理因素对于人和非冬眠哺乳动物来说是威胁巨大的,乃至带来疾病或死亡。 如果能破译冬眠动物适应性的分子机制和调节奥秘,无疑对人们战胜某些严重和特殊疾病有所启发与借鉴。例如, 严重的外伤、感染、中毒或精神创伤,均可 诱发 过度的 应激反应 , 对康复非但无益,反而雪上加霜。当今人类医学 及仿生物学共同研究的 成果 —— 人工冬 眠 疗法 ,则有助于 减缓 代谢、减轻细胞耗氧、改善微循环, 让身体安静下来, 使 机体 细胞 和组织 免遭损害,为其原发病的治疗 赢得 时间。 在最近一期《寒地医学(英文版)》上,来自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王世强教授 、沈阳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邢昕副教授 的团队共
-
01-052023
new当心衰遇到新冠病毒,怎么办?
心衰患者如果不小心“中招”新冠,要保持心态平衡,安全合理用药,防止心衰再次加重,才能更好地抵抗疾病。
-
new第十届国际疾病基因组变异研讨会 顺利召开
2022年12月23日,第十届国际疾病基因组变异研讨会在线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安徽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GG )和《遗传
2022-12-29 -
第十届国际疾病基因组变异研讨会 顺利召开
2022年12月23日,第十届国际疾病基因组变异研讨会在线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安徽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 JGG )和《遗传》杂志联合主办。会议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级各地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与会人员80000余人次。 本届研讨会以“基因组变异”为主题,聚焦基因组学、分子进化与基因组多样性、蛋白质组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与医学遗传学以及精准医学等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会议邀请到了多位享誉海内外的院士及疾病基因组学领域的国际顶尖学者,共商疾病遗传学和疾病基因组学热点难点问题,共同推进基因组学研究的临床转化应用。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院士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大基因联合创始人杨焕明院士,中日友好医院周军院长,安徽医科大学顾家山党委书记,大会主席张学军教授出席并为大会带来精彩致辞。 张亚平院士主持并表示:人类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的研究与发展,让我们认识许多遗传疾病及癌症等疾病的致病机理,为分子诊断、基因治疗和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出了发展方向,基因技术的应用推动了药物的开发,疫苗的研制,促进了预防医学和精准精准医学的发展。 安徽医科大学张学军教授介绍国际疾病基因组变异研讨会的历史,既往的九届会议共有50多个国际团队,60多个国内团队在此系列会议做学术交流。本系列会议的成功举办,极大的繁荣了我国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的交流,为疾病遗传学和疾病基因组学的交流搭建了国际化的平台。第十届国际疾病基因组变异研讨会的召
2022-12-29 -
我专家发明免气腹腹部牵开器 为胃癌微创术保驾护航
一种国内外全新的免气腹牵开器可确保腹腔镜下探查、游离、血管阻断和淋巴结清扫,以及肿瘤组织离断、切除等手术操作的顺利完成,从根本上杜绝了传统二氧化碳气腹可能诱发的高碳酸血症、皮下气肿、气体栓塞和循环紊乱等并发症——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主任薛英威教授发明的免气腹牵开器,迄今已为100例患者成功施行了免气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这一新型牵开器日前经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评审,被列为2022年度全省医疗卫生新技术推广项目。 据了解,腹腔镜技术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现已广泛运用于外科临床的各个专业,取得了累累硕果。但在施行腹腔镜手术前,首先要使用二氧化碳建立气腹,以便形成手术操作空间。而当往腹腔内充气后,气腹压力会波及到下肢血流,对高龄、有血栓和心肺功能基础较差者十分不利,术后引发下肢血栓或肺栓塞的风险加大,同时还会酿成酸碱平衡失调及循环紊乱。这些问题虽不常见但并不罕见,一旦发生则后果难测。上述系列并发症始终困扰着医患双方,期盼医学界同行开展深入的关于免气腹腹腔镜手术的器械研发,而到目前尚无重大突破。 自2011年起,薛英威教授带领团队开始自主研制免气腹腹部牵开器配合腹腔镜使用,先后完成了多个版本的升级改良。经过10余年大小数十次的改进与创新,目前研创的4.0、5.0两个版本免气腹装置,已能充分满足临床开展免气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需要。这种全新的免气腹装置由1个机械臂、1个连接器和3个悬吊钩式腹壁提拉牵开器所组成,外围支撑框架经滑轨关节固定于手术床之间的滑轨中,悬吊臂固定在支撑框架上,下端悬吊半圆环。半圆环连接腹壁牵开器,向上将腹壁悬吊,
2022-12-01 -
直播预告|中国首个中药治疗双心疾病重磅研究——GLAD研究结果发布会即将召开
研究显示,PCI术后焦虑的发病率为5%~74%,抑郁发病率为10%~65%,且焦虑和抑郁使PCI术后患者的死亡率显著增加,尤其是术后10年患者死亡率分别增加77%和50%。因此,积极探索有效治疗手段,改善PCI术后伴焦虑或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对减少社会负担,实现健康中国2030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由陈可冀院士和胡大一教授牵头的我国首个中药治疗双心疾病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GLAD研究),历经5年,于2022年10月在权威期刊《Chin J Integr Med》发表。 为了让更多的专家了解此项研究结果,让更多的患者多一个获益的选择,由《医师报》社主办的 “科学循证 权威评价!中国首个中药治疗双心疾病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GLAD研究)结果发布会” 将于 11月26日15:30-17:10 与您云端相约。 让我们一起关注双心疾病最新进展,推动临床实践不断进步,助力健康中国!
2022-11-23 -
11-232022
艺人服用精神药品?院士提醒该药物必须有医生处方才能开药
近日,汪小菲举报小s通过非正规途径取得镇静药思诺思冲上热搜, 当小编看到这个消息时,心里一直在疑问这个药物是什么样的药物,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伤害? 思诺思是一种酒石酸唑吡坦,是一种咪唑吡啶类镇定催眠药,与苯二氮类安眠药有相似之处,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等作用,通常用于治疗短暂失眠症和偶发失眠症,使用作催眠剂可减少夜间醒来次数,增加睡眠的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等作用。 但患者如果存在肝功能不全或者呼吸系统疾病的情况,则不宜使用思诺思,以免加重病情,影响健康,长期服用安眠的药物,也可能会导致药物依赖性,如果需要长期服用思诺思,建议经过医生的诊断后,遵医嘱用药。 “该药具有作用快、效果肯定、副作用轻的特点。在临床上对于入睡困难人群很有效果。”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思诺思依赖性比较小,长期服用成瘾可能性小,但该药为二类精神药品,必须在正规专科医院,通过医生处方才能开药。
-
直播预告|热搜话题再现,关注无痛分娩“以爱之名 解生育之痛”
“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的确,在孩子眼里,妈妈就是那个无所不能的超人。但对于妈妈来说,有一件事却是既痛苦又艰难。 俗话说:“生娃如进鬼门关。”短短的几个字,表达出了过去女人在生育时所经历的痛苦与危险。 如何让产妇在面对生产时能更“坦然、轻松”一点?继10月10日《医师报》主办“2022世界镇痛日:无痛分娩公益行动”新闻发布会暨科普直播活动,“我国仅30%产妇使用无痛分娩”的词条冲上新浪微博热搜第一、百度热搜第四,阅读量超5亿之后,《医师报》与业界大咖们将再次关注产妇分娩镇痛的问题。 11月24日,在感恩节之际,《医师报》联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发起【感恩生命 关爱女性“无痛分娩——以爱之名 解生育之痛”】活动。 生育问题不是一个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群体问题,不仅是女性的问题,更是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生育政策能否有力推行。 本次活动邀请到麻醉学、产科领域9位知名专家,请他们为我们解读“如何让分娩镇痛走入寻常百姓家?解决妈妈的生育之痛”,并特邀奥运会女子100米蝶泳冠军、三个孩子妈妈的钱红女士,与医者共同呼吁:不要让因疼痛坠亡、难产等悲剧事件再次发生;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分娩镇痛,“以爱之名,解生育之痛”。 11月24日 17:00~19:30,《医师报》直播间不见不散~ 扫码观看直播 直播日程
2022-11-23 -
黄荷凤院士:生育保健,就是从源头抓住慢病防控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王璐)当今世界,慢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WHO于2019年发布的数据可以发现,全球因慢病而死亡的比例已经从2000年的60.8%,上升到2019年的73.6%,且存在着城市经济发展越好,慢病负担越大的倾向。相关预测显示,到2011~2030年,在慢病上的花费将会达到2010年全球GDP的48%。仅在我国,每年就有500万人口因肿瘤、心脏病、中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内分泌代谢相关疾病而死亡。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临床的生育保健以及研究重点,要根据疾病谱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黄荷凤院士 说道。 黄荷凤 院士 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需要贯穿每个人的全生命周期,甚至要提前到父母孕前的健康管理,而生育保健便是从源头抓住慢病防控。而在此之中,夫妻的健康状态,会影响到子代,因此,临床提倡夫妻双方在孕前就要积极做好健康管理,比如戒烟、减肥,尽可能地在帮助孩子从生命早期就建立起健康支持。也正是基于此,黄荷凤院士及其团队率先提出了“配子源性成人疾病”学说,并对其进行探索。在本次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保健分会2022年第七届生育保健论坛上,黄荷凤院士以糖尿病为代表,对其进行了介绍。 一直以来黄荷凤院士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跨代遗传与代际间的遗传。2010年,临床研究发现,宫内糖尿病会造成子一代的糖尿病,更有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诱发跨代遗传。2022年,黄荷凤院士及其团队的研究不仅证实了糖尿病的卵母细胞起源,并首次揭示了卵子源性糖尿病代际传递中表观遗传甲基化的精确调控机制,解析了卵母细胞母本Tet3调控父本亲缘遗传特性的子代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实现糖尿
2022-11-23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两本好书荣膺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创作出版扶持计划”
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医师郝淑煜所见与脑瘤战斗的日常——《没有硝烟的手术室:一名脑外科医生的“战地日记”》,带读者走进医者的理智与情感、医患的携手与温情、医学的思考与人文;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任景怡教授团队编写的心脏养护科普书《知心:心脏科医生教你专业养护心脏》,带读者感受医学科普的魅力,让医学知识真正走进患者和家属的心里。
2022-11-23
-
摄影故事征集 | 将心内科的瞬间温暖绽放
2020-12-01 -
规范管理,推进实施——中国VTE防治大会暨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年度进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9-10-22 -
雄安论坛|图片花絮②
2018-11-19 -
雄安论坛 图片花絮
2018-11-14
-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最新发布:有效生物安全防护指南--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试行第一版)
2020-01-30 -
福建:龙岩市第一医院3名最美逆行者出征!请平安归来!
2020-01-26 -
新冠疫情下的“影像幻影”——放射技师一线战斗纪实
2020-02-24 -
摄影故事征集 | 将心内科的瞬间温暖绽放
2020-12-01 -
2020姑息大会开幕|凝心聚力,推动中国支持与康复诊疗事业勇攀高峰
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