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需考虑特殊性

时间:2017-11-17 14:58:22来源:未知作者:本版责编: 董杰 阅读: 110889

近期,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更新了 2015 年糖尿病诊疗标准,其中对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进行了重点阐述。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治疗需考虑特殊性,如性成熟、身体发育、自我护理的能力、幼儿园及学校里管理、易发生低血糖、高血糖及酮症酸中毒。因此治疗应联合: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支持、医学营养治疗和社会心理支持。诊断时需进行血压、空腹血脂、白蛋白排泄率及眼科检查等;特别是多囊卵巢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肝脂质沉着症、骨科并发症等。

血糖控制

所有儿童年龄组均建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7.5%   采用“逐步式”降糖,特别要注意年龄<6岁的儿童,其患低血糖风险较高,需要个体化治疗。

此外,新型治疗方法,如快速、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持续血糖检测、胰岛素泵等均可减少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在患者初诊或症状加重时,需评估有无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如乳糜泻、甲状腺疾病、维生素B12缺乏、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自身免疫型肝炎、重症肌无力等。

乳糜泻

诊断标准  具有乳糜泻阳性家族史或不明原因的生长障碍、体重降低、腹泻、腹胀、腹痛或吸收不良,不能解释的频繁低血糖、血糖恶化等;谷氨酰胺转胺酶或脱酰胺基麦胶蛋白抗体阳性,血清总IgA正常;最后经活检证实。

治疗  无麸质饮食,同时需要特殊的糖尿病及乳糜泻饮食。

甲状腺疾病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最常见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约占17%~30%。

诊断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及球蛋白抗体阳性;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或降低。若出现甲状腺肿大、生长状态异常、血糖异常变化、甲低症状等而促甲状腺激素正常时,需每1~2年进行复查。

心血管危险因素诊治  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

高血压

筛查  患儿每次就诊时均需测血压。相比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健康儿童,若收缩压或舒张压值≥同龄儿童的90%界值为血压偏高;若收缩压或舒张压值≥同龄儿童的95%界值为高血压;确诊需监测3天以上的血压值。

治疗  患儿血压≥90%界值时,采用饮食疗法、加强锻炼等改善症状,若3~6月内未降至正常,则需考虑药物治疗。

当患儿血压≥95%界值时,应进行药物治疗;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同时需要注意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血压控制目标:血压<90%界值。

血脂异常

筛查  年龄>2岁儿童,控制血糖后仍发现空腹血脂升高;发现血脂异常时,需每年监测;直至LDL胆固醇值<100 mg/dl,则每隔5年监测。

治疗  初始治疗时,优化血糖控制和医学营养治疗,以降低饮食中的脂质;年龄>10岁后,若LDL胆固醇>160 mg/dl或>130 mg/dl但伴1个以上的心血管病时,需给予他汀类治疗;LDL-C目标值<100 mg/dl;吸烟:鼓励戒烟,宣传禁烟教育。

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肾病综合征  对于病程≥5 年的糖尿病患儿,应至少每年定量评估1次尿白蛋白,如尿白蛋白 / 肌酐比值(UACR);测量肌酐清除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2)治疗:3个样本中至少2次出现UACR上升(>30 mg/g),经6个月控制血糖、调整血压等干预治疗后,方可使用ACEI。

视网膜病变  (1)年龄>10岁或青春期患儿,糖尿病确诊后应每3~5年接受1次全面的眼科检查;(2)视网膜病确诊后,应每年随访;若经过专业的眼科护理,可放宽至每2年随访。

神经病变  年龄>10岁或青春期患儿,病史≥5 年时需每年接受全面的足部检查,包括视诊、足背动脉触诊、髌骨或Achilles反射、本体感觉等。

糖尿病自我管理

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儿及看护均需普及糖尿病知识。

看护应评估糖尿病治疗中的教育、行为、情感及社会心理因素;此外,日护、校护、学校人员等都可以参加青少年糖尿病教育。

学校及幼儿保健至关重要,因为大部分儿童一天都在学校或幼儿园,因此与学校及幼儿园保持密切沟通,以指导其正确的保健和护理非常重要。


666613127165444301.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