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腕”论道呼吸热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有哪些可以预测疾病转归情况的标志物呢?ELIPSE研究测定了最常用的一些生物标记物如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白细胞计数,研究发现综合上述三项临床指标,可较好地反映COPD急性加重和住院风险。对于生物标志物对治疗药物的反应之间的关系,2005年一项研究表明,诱导痰中的嗜酸粒细胞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反应性之间密切的关系,前者越高,患者从后者中的获益越大。这一结论得到了后续研究的论证。2011年一项研究发现,与血清中其他炎症指标相比,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COPD使用激素预防急性加重的疗效密切相关。2014年另一项研究发现,在嗜酸性粒细胞大于6%的患者中,联合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ICS可减少约一半的急性加重的频率。
为什么要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诊断作出一些改变?原来认为OSAHS是急性疾病,其实它是一种慢性疾病。传统上认为呼气末气道正压治疗(CPAP)是最有效方式,但它并不是根治性方法。对于慢性疾病长期治疗的方式,我们需要一种更加经济和有效的监测治疗手段。现在,美国更加推崇居家式的测定方式,这种居家测定具有费用低、生物学指标收集有效、更多的患者可以在同一天进行监测的优点,但这种方式也有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对于睡眠的记录不完全准确,也可能造成假阴性等。
对于睡眠相关疾病的管理,我们希望最终达到三角形管理目标,包括比较低的诊治费用、患者依从性提高和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最终改善患者预后。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进行居家测定,通过居家的Auto CPAP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和随访,更可通过数据传输分析其睡眠呼吸障碍的亚型,为个体化治疗带来契机。目前,这是美国主要的治疗方式。有一部分患者在居家治疗后需要随访,此时可在社区门诊随访,也可通过专科医师调整治疗方案。
广泛耐药结核病和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非常困难,过去20年中,结核病防治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是一些新的诊断工具得以研发,我们正在期待研发出更好的结核病疫苗。
然而,广泛耐药结核病和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并不乐观,由于治疗不当,很多结核病患者发展成多耐药结核病,对这些患者来说,治疗周期更长、成本更昂贵。目前,欧洲呼吸病学会和WHO建立了结核病治疗网络平台,来免费帮助临床医生处理难治性结核病,在该网站上,医生可以提出临床问题,在1~2个工作日内,便能得到2个专家提供结核病的诊治方案。
在这几十年中,仅有两个新药被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结核,前期研究表明,这两个药物已被证实可有效用于结核,尤其是耐药结核的治疗,并有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柳叶刀》上,重要的是要有效管理好这两种药物,将其与现有的治疗药物合理联合使用,防止耐药的发生,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只要有更远大的目标,我们就能获得更大的胜利。
非结核分枝杆菌与结核杆菌不同,结核杆菌在临床上一定会引发感染,而非结核分支杆菌无所不在,在人的呼吸道中、呼吸机中本身都有定值,不一定引发感染。如果从痰标本中分离检测到了非结核分枝杆菌,是否需要治疗呢?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治疗周期需要六个月以上,且有不良反应,决定对其治疗时需十分谨慎。原则上,当肺部有疾病、胸片显示有结节或支气管扩张不正常、临床上有咳嗽等症状,在用传统的治疗无改善的情况下,再下定决心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治疗。
由于不同类型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治疗用药不同,治疗前,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鉴定清楚菌种类型。当鉴定有难度时,可以同时使用几种药物以覆盖常见的几种类型病菌,待菌种类型鉴定清楚再做治疗方案的更改。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癌症的关系得到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的证据。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在睡眠中会缺氧,缺氧后出现一些生理指标的改变,如心电图、呼吸流速、胸内压等,但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氧饱和度降低。
动物实验表明,低氧血症通过影响宿主的免疫反应,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可以助长黑色素瘤、肺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一项跟踪随访22年的人群大样本,观察低氧血症与癌症的关系及癌症死亡率的研究发现,重度睡眠呼吸暂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30的癌症患者,死亡率最高。西班牙一项针对已确诊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发现,CT90即夜间睡眠氧饱和度<90%的时间严重的患者癌症死亡率最高,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男性、<65岁的患者中。
在临床实践中,我建议对癌症的患者不要漏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要因为其是癌症患者便不进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治,因为后者会影响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依从性及最终预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2024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急性发作评估及治疗方案解读
2025-08-06 -
new贵州航天医院成功开展经支气管镜热蒸汽消融术
2025-07-31 -
new理论为根基 实践为导向 络病理论为慢性病防治难题出“绝招”
专家们着重阐述了脉络学说等中医理论在慢性病防治中的核心价值——从解析疾病病机到构建治疗思路,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医学理念的融合,为破解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防治难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创新方向。
2025-07-28 -
new慢病全程管理新解:中西医协同+通络药物“金钥匙”
专家从最新循证证据出发,结合长期实践经验,共同勾勒出一幅“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管理”的样板,用现代技术验证经典方药,用中西医结合弥补治疗缺口,用精准评估与多学科协作将防治关口不断前移。
2025-07-21
-
国际妇女节专题丨郭晓蕙:保护甲状腺 切忌“听风就是雨”
2024-03-05 -
第九届医学家年会(2024)
2024-01-04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第八届医学家年会⑨ | 吴华:迎难而上 在摩擦力中前行
2023-03-29 -
【热点】17岁女孩吸食笑气中毒,坐轮椅回国治疗……神内医生说:这个流行于酒吧等场所的东西害人不浅!
2017-07-07 -
闫慧敏教授:加强小儿胃肠道疾病防治 重视中医药应用!
2023-04-14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现实版“飞越疯人院”
2017-07-28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