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视频
当前位置:首页/视频/详情

刘波:追寻姑息医学的生命之美

时间:2018-09-11 19:43:00来源:未知作者:张艳萍 宗俊琳 阅读: 131367

本期嘉宾:山东省医学会姑息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肿瘤医院  刘波  


“在改革开放40年造就的新时代的好环境下,当今医学不断从‘循证医学、个体化医学、精准医疗及整合医学’等大概念下进步,医生的职责依旧是,不仅要使患者活得更长,更要注重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山东省医学会姑息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肿瘤医院刘波教授满怀感触地说,我们不仅要治病,更要治心;不仅要关注患者本人,更要关注疾病诊疗对于每个家庭成员心理和生活状态的影响;不仅要对因治疗,更要确保治疗过程舒适顺畅;不仅要使患者活得美好,在治愈没有可能时,更要帮患者实现完整、有尊严、充满美好回忆的人生。           

从国家统计局1978年和2017年两份统计公报,能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变,譬如:我国GDP从1978年的0.3645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5元增长到2017年的59660元,年均增长约9.5%,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7年达到 45.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高铁运营网和移动宽带网,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占世界经济比重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重要引擎;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2017年达到76.7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癌症姑息治疗事业,在我国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正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光阴。在孙燕院士、李同度教授、刘淑俊教授、于世英教授、王杰军教授、秦叔逵教授等几代人的带领下,癌症姑息治疗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进步。1990年,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推向了全国。1994年8月,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落叶之静美”,刘波教授将这句话作为癌症姑息治疗的终极意义和价值。而她本人给大家最直接而深刻的印象也是——如花般绚烂,如叶般静美。

印 象

沉静和谐  走向姑息治疗的灵魂深处

一袭合体、鲜亮的旗袍,素白如雪的温和脸庞,简洁大方的盘发挽起,说话轻柔却不失力量,行动平和却不失利落,与刘波教授的交谈和相处,不自觉会让人浸入一种沉静、和谐的氛围之中,然后走向心灵、灵魂的深处。她说,“没有独立的学科,人才就进不来;没有人才就没有团队,没有团队就没有发展。”

当年,山东省几乎没有专门从事肿瘤姑息治疗的专家。刘波看到了国内姑息治疗的诸多问题——大多是肿瘤科临床大夫兼做姑息治疗,没有单独的科室,通常挂靠在综合科、肿瘤内科等科室之下,根源在于姑息治疗在中国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从孙燕院士、于世英教授、王杰军教授等学术报告中得知了姑息治疗的不断进展,经过反复思考,刘波和于金明院士进行了深入商讨,得到于院士和院领导、山东省医学会的支持,自2014年山东省医学会姑息医学分会成立以来,担任首任主任委员。

为了推动山东省乃至全国姑息医学的发展,她相继在山东省各地市级医疗机构进行巡讲,同时,为了传播肿瘤姑息治疗与疼痛规范化管理的医学理念,她开办了多次有关疼痛规范化诊疗、营养治疗学院、颅内恶性肿瘤学院等专题学习。在各方的协同努力下,刘波相继推动了山东省姑息医学青委、癌痛学组、营养学组和护理学组、基层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不断发展。

曾经,一位非常“倔强、固执”的老干部患者,肺癌多发转移,每次看病愁眉苦脸,医生开4片药,他只吃2片。通过查房,刘波了解到老夫妻离婚多年。刘波敦促老人与老伴见了面,之后老人开始积极配合治疗。老人说,这段经历让他决定在即将完成的小说中写入医生的美好。

“其实,这只是肿瘤姑息治疗的最后一个层面——临终关怀。”她强调,姑息治疗应在“病程早期”与放化疗共同应用于临床并发症。

历 程

还有什么比生命更伟大高贵

当年,姑息治疗事业无人问津,敏感、知性的刘波不禁产生了很多想法。她写道,医学不仅仅是装在瓶子里的药,医生也不仅仅靠手术刀和开处方,癌症有人性的一面,对于患者,我们需要做更多——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她说,医学深奥的学科背后所蕴藏的实质,是热爱生命、关注生命的不变旋律和永恒追求。还有什么比生命更伟大高贵?当年,姑息治疗重重阻碍,刘波坚守信念,提出了“姑息治疗是针对患者高度结构化的医疗体系”,成为了先行者之一。

4年  “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医疗领域,医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医学人文关怀则相对迟缓。

经历了4年多的蓬勃发展,如今,山东省姑息治疗事业已日益成熟、队伍不断壮大,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作为现任山东省医学会姑息医学分会的主任委员,刘波在工作初始所说的“星星之火”早已“燎原”,分会的委员逐步涵盖了各个学科,在山东省医学会、山东省肿瘤医院和山东省各地市委员、学组组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姑息医学分会得以充分的发展。

对 话

image.png

张艳萍执行总编辑对话刘波教授(左)

姑息医学需涵盖各个学科

医师报:40年前,姑息医学刚刚起步。如今,学科发展正当时。对此,您有哪些具体建议?

刘波:抗击肿瘤不仅包含抗肿瘤治疗和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还应该包括早期肿瘤相关症状的控制、抗肿瘤治疗合并症的处理、整体治疗结束后的康复治疗等。在学科建设方面,应涵盖肿瘤支持治疗、肿瘤相关肝损伤、呕吐及骨相关事件、肿瘤营养、癌症疼痛管理、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肿瘤相关血栓治疗等热点知识。

改善症状  给予“更有效”的诊治

医师报:对于未来该领域的医师们,您有哪些期待和要求?

刘波: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的根本原因是癌症本身和抗癌治疗两方面造成的,两者所致的症状负荷是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的直接原因。因此,帮助患者减轻癌症和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改善疲乏、营养等方面的困境,是姑息医学领域的医师所担负的首要责任,希望后来者能让更多患者获得“更有效”的诊治。

吗啡是国际医学界的金标准用药

医师报:2017年,医师报社为一起吗啡纠纷案正言,挽回了吗啡在晚期癌痛治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请您进一步科学解读吗啡在癌痛治疗方面的作用。

刘波:吗啡作为国际公认的癌痛治疗金标准药物,是癌痛治疗经典和首选药物。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癌痛与姑息治疗水平不断发展,药物应用与研究的不断进步,吗啡口服溶液等新剂型研发成功并在中国广泛应用,象征着中国癌痛治疗的未来发展将更加趋于个体化和规范化。医生用吗啡解除临终患者的极度痛苦,此医学干预应该得到伦理学辩护。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