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21世纪领军科学家J.Craig Venter:人类平均寿命还能再增加30~40岁

时间:2016-12-20 14:00:35来源:未知作者:宋箐 阅读: 76692

 2016年12月16日,由泛生子基因主办的“文特尔先生访华行-基因组学分享沙龙”京举行。

会议现场.JPG

会议现场

 

北京傲锐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为无先生在致辞中介绍J.Craig Venter教授被誉为“21世纪领军科学家”,曾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推动人类基因组计划得以提前完成。他与团队利用电脑设计、在实验室中以化学方法合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人工生命体,并在今年再次取得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其设计制造出了仅包含473个基因的人工合成细胞。

 

hewuwei.JPG

何为无先生(左),Venter教授(右)

 

“每个个体独特的基因组合,预示着个体特征及其接受的疾病治疗方法。通过基因测序发现位点突变,可以从分子层面更科学的解释疾病发生机制。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万人基因组深度测序,发现超过1.5亿个基因变异。”Venter教授表示这些变异的发现将会是健康科学时代的开始,为人类建立基因型、表型,以及各类性状之间的关系提供可能。

 

YTM_0258.JPG


“此外,我们已经与多家企业合作得到具有临床信息的样本及健康人群数据,经过大数据的计算与分析,可预测出生命特征和衰老趋势,未来将进一步通过干预手段、改变生活方式等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人类的平均寿命还能再增加30~40岁。”

“在基因组学领域,中国虽起步较晚,但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仍承担了1%的测序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曹雪涛院士表示,当下我们挑战与机遇并存。创新研究滞后是我们一直以来面对着的挑战,而空气污染、老龄化、城市化、人口流动等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一方面需要政策的扶持,另一方面需尤其关注基础科学的研究及临床转化应用,同时向西方学习先进工具

 

caoxueqin.JPG

曹雪涛院士

 

人类已经进入了功能基因组学时代,目前,基因技术在癌症领域的诊断和治疗应用备受关注。

大多数癌症是由多个驱动基因突变导致。寻找到这些驱动基因,并有效的打击它们,对治疗至关重要。杜克大学讲席教授、泛生子基因首席科学家阎海教授介绍,基因组学提供的海量信息,可以用来判断癌症的发生原因、发展状况和可能的变化趋势,并可依据已知的基因序列和功能设计药物

 

yanhai.JPG

阎海教授

 

最后,阎海教授介绍,“泛生子” 一词衍生于达尔文提出的“泛生论” ,是我们熟知的“基因”一词的真正来源。泛生子作为一家深耕基因组学在癌症领域科研及临床转化的公司,就是希望运用基因技术平台,与临床、科研专家一道,为癌症患者、癌症高危人群及健康人群,提供可靠的分子诊疗方案和专业的癌症遗传风险评估。

据悉,本次沙龙汇聚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Human Longevity Inc.董事长J.Craig Venter先生、中国科学院张亚平院士、中国工程院曹雪涛院士、中国科学院曾益新院士、美国杜克大学王小凡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吴皓教授、知名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学者傅新元教授等国际知名的生命科学领域学者,北京肿瘤医院季加孚院长、北京天坛医院张力伟院长、北京世纪坛医院李文斌主任等临床医学专家以及傲锐东源董事长何为无先生、泛生子基因首席科学家阎海教授、首席执行官王思振先生、首席运营官洪颖先生、中源协和常务副总经理李旭先生、贝达药业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印祥先生、百度战略合作部总经理孙建东先生等行业领袖,新天域资本创始合伙人于剑鸣先生、平安创投总经理张江先生、泰康之家副总裁邱建伟先生等投资界精英及数家财经、医疗健康、基因领域顶级媒体共同探讨基因组学最新研究成果、基因技术转化等热门话题。

 

责任编辑:许奉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