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预告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预告/详情

探秘槐耳神奇功效 或将改变多种疾病治疗格局

时间:2018-11-08 17:30:00来源:未知作者:《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贾薇薇 黄晶 秦苗 阅读: 165544

10月27日,日本Bradeion医科学研究所所长田中真奈実教授带着关于槐耳的最新研究成果来到中国,分享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对于使用槐耳的患者用药前后的RNA信息收集分析后发现,经过28 d治疗,患者的4000多个基因发生了改变,并且这种改变不只发生在细胞增殖相关信号上,而是影响了机体几乎所有功能,包括免疫系统的激活、神经退行性变、帕金森病的线粒体损伤等。可见,槐耳不仅可以纠正和改变被扰乱的Hippo信号通路,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细胞增殖、内分泌系统等均可产生作用。

10月29日,《医师报》副社长黄向东、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李丽对话田中教授,探秘田中教授如何与槐耳结下不解之缘,又如何一次次发现槐耳的神奇作用,也许,未来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治疗格局都将因此改变。槐耳这一自然界的馈赠,经现代医药技术提取出有效成分的现代药物,正静静等待人们慢慢挖掘自身更多的神奇功效。


blob.png

惊喜成果

“数以千计的基因发生改变,这真是自我重构的过程!”


今年9月,已研究槐耳5年的田中收到了基因公司的第一份数据报告。从观察槐耳改变果蝇基因突变开始,到今年2月采集服用槐耳患者用药前后的血液样本进行基因分析,槐耳的作用已带给她无数惊喜。尽管患者的样本量并不充足,但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已是一大突破,这是实验室观察结论是否适用于人体的分水岭。

打开数据报告,田中又迎来了一个大惊喜,报告显示,肿瘤当中10%~40%的人类基因发生了改变,“你会发现,这个结果并不只发生在一个患者身上。” 作为临床医生和学者,田中已无法掩饰自己得到数据结论的惊喜之情,“数以千计的基因发生改变,这真是一个自我重构的过程!我尝试过使用其他药物成分控制细胞转录,但都是徒劳,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槐耳真的具备使人类基因组从疾病和失调中恢复的作用。”

与槐耳初相识

遇见创造奇迹的神秘药物

田中还记得时隔3个月再见到恩师时的情景,被胃癌病痛折磨了几年的老师,突然就恢复了往日的神采奕奕。

田中的研究生导师几年前被诊断为胃癌伴淋巴节转移,眼看着一天天因疾病的折磨而逐渐消沉憔悴。事隔3个月再见,老师的身体情况不知为何得到了巨大改观。

问其原因,原来3个月前,一个在日本做槐耳颗粒销售的朋友建议老师服用槐耳颗粒,正是这个建议创造了奇迹。

欣喜于老师的康复之余,作为一个学者,被这个奇迹震撼的田中决定找出槐耳与欧美其他抗肿瘤药物相比,具有如此神奇作用的原因。

然而,科研工作是艰辛的,要想取得突破,仅是努力还远远不够,更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持之以恒的韧性,即便这样,也会面临最终可能失败的结果。

从决定一探究竟至今,田中研究槐耳已经5年了。5年时间里,随着研究的深入,槐耳带给田中一个又一个意外和惊喜。

实验室阶段

修复Hippo信号通路 改善机体功能

抗肿瘤相关研究通常使用药物或某种成分处理带瘤老鼠等实验动物,最初,田中也用此种方法进行了试探性研究,结果显示:槐耳的有效率达100%。

但动物实验存在一个缺陷,不能确定实验动物每天服用药物的剂量。于是,田中选用更易于观察并可控制药量的果蝇作为实验对象,果蝇只有4条染色体,可接种研究者需要的任何基因突变。田中建立了一种细胞模型,破坏一部分染色体后,果蝇的眼球出现过度增殖,形成糙眼,并传给后代。

田中筛选出肿瘤突变体的果蝇,用槐耳定量喂养,她惊奇的发现,一周之内,槐耳治愈了肿瘤突变体果蝇体内的突变。在实验过程中,果蝇除了槐耳之外没有接受任何其他成分,这个证据清晰而简单——槐耳可修复染色体,治愈肿瘤。

槐耳是通过什么途径完成了果蝇染色体的修复?田中提取了喂食槐耳前后果蝇体内产生的所有成分进行比较,发现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是修复Hippo信号通路。该信号通路是调节细胞和组织功能的主要系统,与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性疾病以及肿瘤等增殖性疾病有关,可与体内多种信号传导通路交联,形成网络,维持机体稳态和健康。

临床证据突破

从实验室到人类基因检测:改变肿瘤基因

在对槐耳的研究中,田中的每一步实验都得到了良好效果。2017年,田中决定与基因公司合作。今年2月,田中开始收集患者在服用槐耳前后的血液标本,检测每个患者全部的RNA序列,包括小核苷酸RNA和非编码RNA等在内的数百万个碱基。

今年9月,田中收到了公司的第一份报告,报告显示,肿瘤当中10%~40%的人类基因发生了改变。

20世纪70年代,人类被科技的进步发展而激励,几年内征服肿瘤的豪言壮语犹在耳。而几十年过去了,人们对肿瘤的研究正飞速发展,但依然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和未开发的领域。

1993年,癌症基因还局限在1个通路中的1个基因,人们认为1个过程仅有1个基因改变。但随着研究进展,事实证明,并非如此。田中的研究显示,经过28 d的槐耳治疗,多达4000多个基因发生了改变。人类基因组包括26 000个基因,这个改变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接一个,而是成千成千的发生。这种改变发生的范围非常广泛,不只发生在细胞增殖相关信号通路上,而是影响了机体几乎所有的功能,包括免疫系统的激活、神经退行性变、帕金森病的线粒体损伤等。

因此,槐耳不仅可以纠正和改变被扰乱的Hippo信号通路,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细胞增殖、内分泌系统等均可产生作用。另外,Hippo信号通路在核内通过RNA、蛋白质等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影响转录调控,并和其它通路产生级联反应,无限放大,从而对细胞生长及其他多种功能产生影响。

从未出现任何一种药物可如此广泛的影响转录功能。田中在老鼠、兔子等多种动物模型上做过很多相关实验,一旦人为改变这些实验动物的转录系统,实验动物将会立即死亡。但是槐耳可以改变转录,而这种作用是自发的,除了治愈患者的肿瘤外,不会产生任何毒性。

双重神奇作用

疗效确切和无毒副作用完美结合

目前,癌症治疗药物的一大困境是治疗疾病的同时给人体带来严重副作用,这也直接催生了靶向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但靶向药物并非对所有患者有效,癌症患者本身的身体素质也限制了药物使用。

以肝癌患者为例,很多肝癌患者多伴有慢性肝损伤,无论是靶向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等都有相关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因此不能接受治疗。但槐耳却无任何不良反应,如果能够有更多数据支撑其在逆转干细胞上的作用,将彻底改变肿瘤治疗理念。

田中5年来扎根于槐耳研究,除了惊叹于槐耳的神奇疗效,另一大惊喜就是其无任何毒副作用,此结论已通过动物实验以及在中国人群中超过20年的使用过程中得以验证。而槐耳又在多种疾病中展示了100%的有效性,这意味着其中有太多的机制等待研究发现。

目前,田中在日本已开始进行槐耳治疗各种肿瘤的临床研究。在临床研究中,槐耳的功效也并不是全能的。肝癌是对槐耳治疗尤其敏感的肿瘤之一,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即取决于每天口服槐耳的剂量与服用时长。

此外,田中发现槐耳对一些终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也有效。1例结肠癌患者,医生诊断其生存期不超过1周,口服槐耳后患者又生存了140 d。

田中表示,槐耳疗效明确,1例肝癌胰腺转移患者,每天口服20 g槐耳,服用28 d。田中分析患者服药前后基因变化,超过4000个基因发生改变。此患者所有肿瘤在28 d内神奇的“消失”了。

根据田中的治疗经验,ⅢB期以内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率相对较高。

等待深入挖掘

东西方融合 推动医学“一带一路”

导致癌症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强度过高、压力过大、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等。但是仅一种抗肿瘤药物不能够覆盖以上全部因素,而槐耳的有效成分是复合物,可对任何患者起效,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都可以使用,与人种无关。

田中所做的临床研究以肝癌为主,从临床试验的角度,田中应该集中在一个瘤种进行研究,但是作为一名医生,田中不忍心拒绝患者的要求。所以除了肝癌患者外,还有脑瘤、结肠癌、肺癌等各种患者前来就诊,最终的实验结果是可喜的,田中发现槐耳的治疗作用、对基因的改变作用,对于不同组织器官来源的肿瘤效果是一致的。

田中对每个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28 d及90 d,共3次,包含7.5 百万基因进行分析,“这真是很大的工作量啊!”田中掩饰不住满脸的兴奋“报怨”接下来的工作将会越来越繁重。

在田中眼中,西方医学有两个重要的发现,一个是抗生素,一个是止痛药物,槐耳对感染和疼痛没有控制作用,但在细胞类疾病上具有强大功效。田中认为自己在从事一个伟大工程,以槐耳作为东西方现代医学的融合,这就是田中理解的、医学的“一带一路”。

槐耳研究走进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日对话 开启槐耳功效探寻之路

10月26~28日,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防治交流大会在深圳召开,与会专家共同探讨肝癌防治对策。

会上,田中教授分享了槐耳研究最新成果:槐耳不仅可以纠正和改变被扰乱的Hippo信号通路,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细胞增殖、内分泌系统等均可产生作用。

10月29日,田中教授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进行了专题讲座,旨在分享有关槐耳研究的新成果,加强中日交流,为中国学者提供更多的科研思路,开启槐耳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探寻之路。

田中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讨论,并表示,“非常高兴中国医生在槐耳使用过程中和我有相似的经历,让我们在不同的语言与文化背景下能够更好的理解对方,希望未来我们能够在槐耳的应用中有更多突破!”


blob.png



槐耳:结合“中西”优势的现代药物

blob.png

槐耳将改变肝癌治疗格局

目前槐耳被写入多个指南、药典,作为癌症的辅助治疗方式。槐耳从“入市”至今,已历经二十年的时间。二十年看似漫长,但对一个药物的开发和研究而言,只是白驹过隙。仅为量化其在防止肝癌复发方面的功效,就经过了6年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Gut》杂志上,只是阶段性“胜利”,对肺癌、胃肠癌和乳腺癌的研究正在进行,实验室研究也“捷报频传”。

“肝癌术后复发率较高”,据广东省中医院吴万垠教授介绍,控制复发率是控制肝癌的根本,槐耳颗粒的RCT试验结果证实,槐耳颗粒同时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功效,因此研究结果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其将改变肝癌治疗方式。

吴教授认为,槐耳研究发表在《Gut》杂志,证明世界主流科学界认可了槐耳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下一步如果能够促进世界开展对槐耳的相关研究,那将是槐耳走向世界的开始。

辨证施治与靶向治疗并不矛盾

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签署了《国家癌症法案》,当时提出的目标是5年内在美国消除癌症,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结果已不言而喻。人们与癌症之间的战争,一方面是振奋人心的消息,很多癌症的5年生存率大幅提升,“癌症=死亡”的理念也有所改观;另一方面,则是一些癌症仍无法攻克,在外科方面几乎无禁区的肝胆外科,5年生存率和死亡率并未随着技术发展而取得大幅提升。

广东省中医院陈前军教授认为,将槐耳的研究深入,最终单体化并人工干预加强的思路非常合理,但换一种思维模式,如果发现其关键成分是“一个军团在作战”,而不是其中某种成分的“士兵”功劳,也未可知。

“只要质量可控”,陈教授说,军团作战也是优势。目前化疗也在提倡联合方案,简单理解就是将不同成分药物在不同时间注入体内,PD-1在某种程度上也算耦合药物,所以是单体还是复方?陈教授说,“只要能证明疗效确切,医生和患者需要的只是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多年的临床使用及观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邬晓东教授介绍,槐耳在中药典籍中记载,具有“破血”“补血”“清毒”等功效,依据中医理论可应用到更为广泛的疾病治疗中,邬教授以乳腺良性肿瘤为例,一些患者服用槐耳后,3个月为1个疗程,肿瘤显著减小,“虽然还需要更为广泛的案例和扎实的数据来验证槐耳在其他疾病上的功效 ,”邬教授说,但是在西医精准靶向治疗的方案下,应看到槐耳这样兼具靶向药物特点,且在中医理论支持下,适应证更为广泛的药物。

干细胞:What doesn't kill it make it stronger!

癌症干细胞(CSC)理论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CSC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能够促进肿瘤生长和复发。临床上,CSC对包括放化疗在内的传统疗法有抵抗作用,与癌症复发密切相关,而复发是癌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陈教授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曾与正在进行槐耳逆转干细胞研究的田中教授相遇并交流。陈教授认为,以乳腺科为例,有些乳腺癌患者5年、10年都不复发,但10年后会复发,很有可能是干细胞导致的。陈教授介绍,有干性特征的细胞对放化疗不敏感,本身又具有分化功能,其在身体内无法被杀死,多年后可能慢慢发展为癌细胞。

“乳腺癌有一种治疗方法叫做新辅助化疗”,陈教授举例,新辅助化疗是通过术前化疗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但临床上一些特殊案例显示,新辅助化疗有可能会促进癌细胞转移,用干细胞理论就可解释此现象,“干细胞对放化疗不敏感,而放化疗会对人体内环境造成损害,杀不死的干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发生了分化和转移。”在这样的前提下,槐耳逆转肿瘤干细胞的作用就显得越发珍贵,控制、逆转干细胞,就是控制了癌症复发的本源。

“槐耳颗粒”药品援助项目惠及湖南

9月25日,湖南省慈善总会“槐耳颗粒”药品援助项目启动仪式在长沙举行。该援助项目启动后,从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全省范围内患有肝癌、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的低保户和中低收入患者将因此受益。


blob.png

blob.png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项目更多信息,获得药品援助。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