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学术交流 注重理论与实操——妇科智能医学高峰论坛学术讲座篇
6月23日,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北京医学会妇科内镜分会、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妇产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妇产科协办的“妇科智能医学高峰论坛”继续在京进行。一天的学术学习安排得满满当当,共邀请到30多位学界大咖讲学论道,学术报告、手术案例视频、病例展示等内容更是精彩纷呈,小编部分学术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首先,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孟元光教授进行开场致辞,并庆祝达芬奇妇科手术突破1000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陈刚 《从临床试验看卵巢癌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陈刚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目前PARPI在复发卵巢癌患者中均已铂类敏感人群为对象、适应征人群的探索,将有利于更精准和更大范围人群的治疗。PARPI在一线治疗中的应用是目前的热点、单药维持治疗的确定人群为BRCA突变患者、对All Comer 人群一线维持治疗的研究值得期待。PARPI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是今后拓展其应用的重要方向、合理的联合应用可能扩大靶向治疗的获益人群、要关注联合治疗可能产生的风险。“一刀切”式的卵巢癌治疗模式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精确把握卵巢癌的关键分子特征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模式、合理联合治疗是克服卵巢癌目前治疗困境的希望。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妇科中心 向阳 《卵巢癌治疗新方法新模式的探索》
向阳教授分享了复发性卵巢癌的5点治疗目标:(1)延长PFS和OS;(2)延迟复发;(3)控制肿瘤症状;(4)最大限度地减轻治疗相关症状;(5)维持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铂类敏感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奥拉帕利单药治疗(PSR人群均有效,不仅BRCA突变患者受益显著,非BRCA突变患者也能受益)、联合治疗的探索(奥拉帕利联合血管治疗(非BRCA突变患者))。难治性卵巢癌的治疗目标:控制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对于难治性卵巢癌患者:奥拉帕利单药治疗(FDA适应症)、替代化疗:SOLO-3和CLIO研究,联合治疗展望:奥拉帕利联合血管治疗,或奥拉帕利联合化疗。
耶鲁大学妇科肿瘤科副主任 Alessandro Santin Genomics and endometrial carcinoma
耶鲁大学基因组分析中心主任 Shrikant Mane Single Cell Genomic Analysis Using 10X Genomics Chromium System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 梁志清 《临床资料的数据化与智能化》
梁志清教授指出临床资料的数据化与智能化未来的五大战略方向:(1)临床辅诊(AI影像、CDSS、语音电子病历);(2)患者流程智能辅助(室内智能导航、诊疗流程导航、人脸与生物识别);(3)陆军卫生大数据(为军服务数据分析、陆军卫生大数据平台);(4)智能化管理分析(管理BI、DRG);(5)科研数据服务(数据统计学分析与展示、专病库、数据搜索、科研随访)。
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副主任 赵恩锋 《经阴道妇科手术临床典型病例分享》
赵恩锋教授指出,经阴道手术利用自然的腔道进行手术、腹部不瘢痕、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完美体现微创手术的理念,对一些特殊病例,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不需要高精尖的手术器械,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对于良性病变,子宫切除首选阴式手术,尤其子宫小于孕12周,阴式子宫切除术是最佳选择。当阴式子宫切除禁忌/技术不成熟时,则选择腹腔镜手术。未产妇、非盆腔脏器脱垂、剖宫产史不应该认为是阴式子宫术的禁忌。在阴式子宫切除时,如果无卵巢病变,且无卵巢/乳腺癌家族史,不建议同时切除卵巢,因为风险超过收益;而如果有乳腺癌/卵巢癌家族风险,阴式子宫切除术中应该常规切除输卵管及卵巢,必要时腹腔镜辅助。
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主任 凌斌 《卵巢癌保留生育功能的处理原则》
凌斌教授指出:腹腔镜一路狂奔几十年,所向披靡,现在真的需要静下心来、放缓脚步,回首望一望自己走过的路,唯有客观认识功过是非、成败得失,才能理性知晓未来之正道。譬如,卵巢肿瘤剔除时虽不敢言之不破,但是予以必要的防护,就实实在在不是徒劳之举。其破与不破,不可等同视之;破而未可弥散者,不亦功德无量乎!
山东大学附属青岛市立医院妇科中心主任 陈龙 《再论腹腔镜在晚期卵巢癌诊治中心的价值》
陈龙教授指出:腹腔镜在卵巢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明确诊断、相对准确的临床分期、帮助临床决策——分层治疗)精准医疗在卵巢癌诊治中的应用前景(辅助诊断、指导用药、术后监控)NACT+精准靶向+药物治疗+腹腔镜诊治结合也许是一个方向?晚期卵巢癌的内镜手术医生不但要有手术技巧,更需要妇科肿瘤规范化培训。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主任 黄向华 《从卵巢癌复发模式谈对初次手术的思考》
黄向华教授指出:讲证据、重实践、勤思考。提倡卵巢癌MDT模式(影像,外科),初次、再次都要术前准备评估,目标RO。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指征及获益,尚需积累经验,探究转移及复发模式,对探讨卵巢癌转移模式及指导初次手术有益。初次手术淋巴结清扫水平,应遵循指南及个体化(医患双方),系统淋巴结清扫的指征在减少。卵巢癌治疗新时代已来临:PO+化疗/靶向治疗有望改善卵巢癌预后。AI可有作为。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妇产科主任 黄浩 《宫颈癌QM-C1术中相关神经镜下解析》
黄浩教授指出,血管前的神经网络丛(内脏运动)与血管后的躯体运动神经通过内脏感觉神经节(腰、骶、内脏感觉)的交通支(桥梁)相互连接共同工作,内脏感觉神经如同躯体感觉神经,其初期感觉神经元也位于脑神经和脊神经结节内,周围支则分布于内脏和心血管等处的内感觉器,把感觉到的刺激传递到各个中枢,也可到达大脑皮质,内脏感觉神经传来的信息经中枢整合后,通过内脏运动神经调节这些器官的活动,从而在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保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产科主任 薛敏 《妇科肿瘤医源性播散的原因和预防》
薛敏教授指出:对于腹腔镜下卵巢癌肿瘤手术,仔细的术前评估,适当选择病例,准确的术中判断和谨慎的手术及标本取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术前已知恶性或癌前病变不应使用肌瘤粉碎器;使用肌瘤粉碎器前应很好地评估患者的宫颈、子宫内膜及子宫肿块性质;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知情告知,尊重患者的选择。重视宫颈癌微创手术的危险因素,严格无瘤原则、规范手术操作。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主任 仝进毅 《一例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术后复发的病例引发的思考》
仝进毅教授指出:强调肿瘤及周围组织的整块切除、肿瘤操作的无瘤技术、足够的切缘、彻底的淋巴结切除、关注膀胱功能、无血技术。导致复发可能的原因:局部巨块型、举宫器、CO2气腹、肿瘤旁超声刀的使用、手术范围不够、无瘤原则观念不强。改进方案:无气腹、不举宫、巨块型不做腹腔镜或者辅助化疗缩小再做腹腔镜阴道内环切阴道或全套器套扎阴道穹窿。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妇产科主任 王世军 《如何掌控A型与B型子宫切除的手术范围》
王世军教授指出:A类(最小切除子宫旁组织,宫旁组织在输尿管内侧、宫颈外部横断。宫骶韧带近子宫段切除。膀胱宫颈韧带近子宫段切除。阴道及阴道旁组织尽量少,一般在1cm以内,不切除阴道旁组织。输尿管不游离,以直视或触诊方式确定其位置及走行。)B类(宫颈旁组织在输尿管隧道水平被切除。宫旁组织垂直输尿管隧道切除。宫骶韧带部分切除。膀胱宫颈韧带部分切除,输尿管上方切除。阴道及阴道旁组织,阴道边缘切缘距肿瘤至少10mm。切开输尿管隧道,暴露输尿管,外侧牵拉。B1只切除闭孔神经内侧的宫旁淋巴结。B2切除包括闭孔神经外侧的盆腔淋巴结。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妇产科主任 孟元光 《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妇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解放军总医院孟元光教授带来的讲座是《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妇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首先,孟教授简单介绍了热灌注化疗的发展历程、作用原理以及应用机制。随后便围绕热灌注化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应用时机、置管方法、堵管方法、注意事项、用药剂量等方面对热灌注化疗做出了详细的阐述。授课中,孟教授讲到,根据卵巢癌初治病例对照研究数据表明,HIPEC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高龄增加HIPEC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年龄大于75岁时应慎重选择。最后总结课题时,孟教授指出:腹腔内肿瘤种植、转移是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腹腔热灌注化疗安全性高,局部刺激小,耐受性好,但还需更多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妇产科主任 孟元光 《TS:人工智能开创宫颈癌筛查新纪元》
TS人工智能宫颈癌筛查技术:智能筛查,准确度高、方便快捷、实时结果、妇科医生即可操作、无痛无创,更适用于妊娠期使用。不断加入中国人群大数据,人工智能筛查技术算法迭代升级,更适用于国人使用。弥补我国尤其是基层细胞学人员能力不足、数量太少的问题,提高宫颈癌筛查的质量及覆盖率。配合HPV及阴道镜检查确保更佳的筛查效果,尤其在进入后疫苗时代。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谭文华 《妇科手术加速康复的具体实施策略》
谭文华教授指出:无痛、无应激、无风险是手术的最高要求。(不常规放置鼻胃管、优化的镇痛、液体管理、早期下床活动、饮水进食)是加速康复外科的核心措施。术中术后优化的镇痛是术后快速康复的基石。无论开腹、腹腔镜、机器人合理选择适应症最为重要。尽管ERAS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其减轻手术创伤应激、促进康复的理念及追求零痛苦无风险zero pain and no risk的目标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医学模式宗旨,顺应了外科的发展方向和潮流。ERAS包罗万象,难以界定实施ERAS的完整性,故选择性应用部分ERAS措施更容被妇产科医生接受;建立妇科单病种的ERAS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在建立临床路径的基础上逐步扩大ERAS日间手术涵盖的手术病种。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华克勤 《人工智能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中的初步探索》
华克勤教授指出:AI医学领域的数据、常识、突变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瓶颈,目前面临一些困境:1、(机器学习结果在医学理论的可解释性和因果性较差;2、医生痛点与技术理解之间的鸿;3、时间产生的变化、疾病进化、文化之间的消岐4、很多临床问题缺乏共识定义,无法借助机器学习;5、通识型的常识知识很难建立,不少常识很难被自动学习和有效穷举;6、公开数据质量差,数量少,标注数据缺乏和跨时间难度数据,数据结构化差;实验理影平台五大愿景:1、实现扶持基层;2、提升诊疗水平,规范诊疗标准;3、人工智能全流程融合『宫颈癌诊断理影』示范应用;4、专科大数据;5、数据治理平台;医疗AI就像是一束光,即将实现更多的治愈与希望,智慧融合的背后是医者的情怀与坚守,伟大创新的前提是更多的呼应和投入跨出艰难的第一步。
四川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主任 张国楠 《再谈腹腔镜下子宫肿瘤分碎术与防范措施的进步》
张国楠教授指出:分碎术子宫肉瘤的不利影响,有时使得人们开始怀疑子宫肌瘤是否应该常规使用,腹腔镜机型手术出于对子宫肉瘤的担忧,手术医生在面对子宫肌瘤时,已经开始变得更加谨慎。由于子宫肉瘤的发生率低,目前的研究显示,在子宫肌瘤的手术中,发现子宫肉瘤的几率仅为0.08%~0.49%,在腹腔镜下在分碎的几率很小。同时我们应该明白,肉瘤的几率虽极低,但对具体的患者来说,灾难却是百分之百,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子宫肿瘤分碎术这种与子宫肉瘤要完全切除恶性病变的手术原则相违背的处理方式,必然会降低子宫肉瘤的完整切除率。子宫或肿瘤分碎术对于子宫良性肿瘤进行微创手术依然是可行的,但必须在密封的取物袋中进行,以免肉瘤种植。对怀疑肉瘤的患者,应不用分碎术,开腹手术是明智且正确的选择!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主任 任琛琛 《前哨淋巴结示踪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任琛琛教授指出:前哨淋巴结识别标准化盆腔SLN引流的三条通路:UPP:(上宫颈旁路径)沿子宫动脉走行,引流髂外内侧和(或)闭孔淋巴结。LPP:(下宫颈旁路径)沿子宫动脉走行之腹下区和(或)骶前区,引流髂内和(或)骶前淋巴结。IPP:骨盆漏斗韧带途径。淋巴结转移最容易发生在UPP通路上。利用ICG荧光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可以十分精准的预测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在将来取代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医院妇科主任 朱琳 《重视妇科肿瘤患者VTE的预防》
朱琳教授指出:VTE是最有可能被预防的致死性因素,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高发。妇科肿瘤患者由于本身高凝状态和手术、放疗、化疗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VTE风险较高,且发生VTE会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率,需及时关注。国内外多项指南对于肿瘤和妇科患者的VTE预防管理给予了建议,均建议住院肿瘤患者住院期间进行VTE药物预防,高风险患者延长预防至术后四周。希望大家重视起来。
福建省人民医院妇科主任 陈捷 《基于无瘤理念的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新思路 ---腹腔镜下免举宫套扎法广泛子宫切除术》
陈捷教授指出,开腹手术无瘤原则——不可挤压原则、锐性分离原则、隔离肿瘤原则、整块切除原则、减少术中扩散原则、减少癌细胞污染原则。无论开放性或微创手术,无瘤理念如同无菌理念一样,需得以贯彻。免举宫腹腔镜下套扎法广泛子宫切除术体现了无瘤理念中的肿瘤手术不接触、不挤压和隔离原则。随着微创手术技术提高,和微创手术器械设备的进步,以及微创无瘤理念的贯彻,宫颈癌微创手术的预后会更好。坚信妇科微创手术的明天会更好。
一天的会议让妇产科同仁及青年医师们对妇产科肿瘤的各种治疗、妇科智能AI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参会人员热情高涨,学术气氛浓厚,工作人员异常辛苦,充分体现了大家对妇产科及妇科智能AI的热爱与重视。在此,妇科智能AI组委会向大家表示由衷地感谢,正是因为大家对妇产科的执着与热爱,引领着妇产科及妇科智能AI的进步与发展。
今天是如此充实的一天,让我们共同期待明日更加精彩的机器人手术展示。届时,今晚的妇幼智能管理专场也将同明日的手术展示一同播报,敬请关注。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粤宁协作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启动 为宁夏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5-05-08 -
05-082025
泰安市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2025年学术会议举行
-
new智能骨科技术实现高海拔常态化!西藏完成全国首例机器人辅助生物膝置换
2025-05-07 -
new龙南市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江西省赣州市超声专业质量控制中心质控培训班(河西片区)暨龙南市超声诊断专业质量控制中心成立大会顺利落幕
2025-04-26
-
龙南市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6 -
“医呼百应 专家下基层” 中西医结合护航慢病防治
2025-04-19 -
兴国县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1 -
“针”心“针”意除囊肿,锦旗感恩表深情
2025-04-14 -
APASL 2025北京盛会即将启幕,大会主席魏来教授带您看亮点
2025-03-25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