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陈宏翔: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转化为临床研究
陈宏翔 教授
临床与科研的“做取舍”亦或“求兼顾”,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话题。 但课题、论文等与个人职称评定、学科建设、医院的影响力等密切相关,做与临床相关的科研,尤其是源自临床的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临床医生开展临床科研普遍存在缺时间、缺信心、缺思路、缺平台、缺经费等问题,但却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医疗信息。临床研究的开展与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的提高、学科建设和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休戚相关,也有利于加强国内外学术地位的提高。如李久宏教授、陆前进教授、乔建军主任以及郑捷教授等的临床成果相继被顶级杂志《LANCET》和《NEJM》等报道。
那么,临床医生如何选题?来源大致分为临床问题,尤其是临床中偶然现象和特殊现象;学术争论;实际需要;科研热点;交叉学科;对已有的理论、传统观点和结论的质疑等等。以银屑病的研究为例,发病部位、肥胖、复发与治疗等临床实践中常常遇到的问题,能否将其转化为临床研究呢?答案不言而喻。诺奖获得者威廉·凯林也是在对罕见疾病的研究过程中,奠定细胞感知和适应氧供应的理论基础。如此,临床研究就完成了从“0”到“1”的跨步。
在临床相关科研与国自然申报方面,基金申请除申请内容具有创新性、明确的科学意义或临床价值外,申请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国内外进展是否系统了解与阐述;关键科学问题的凝练;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工作基础扎实、可靠;申请人及其团队的学术影响力等。
最后,结合自身经历讲解研究思路。例如,我们自己课题组也做了一些摸索,以女性无症状感染淋病为例,阐明孕激素等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在女性的淋球菌无症状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炎症堵疏兼治介质”为例,发现其作为炎症过程中重要的内源性“刹车信号”,促进炎症消退。结合“表观遗传学”进展,深入探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为应用“炎症消退介质”治疗银屑病奠定理论基础。此外,还进行了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治疗银屑病的机制研究等,体现了医工交叉的必要。
因此,临床医生不应只满足于理论与技能的提高,积极参与探索与创新,才能共同推动我国临床科研的发展。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粤宁协作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启动 为宁夏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5-05-08 -
05-082025
泰安市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2025年学术会议举行
-
new智能骨科技术实现高海拔常态化!西藏完成全国首例机器人辅助生物膝置换
2025-05-07 -
new龙南市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江西省赣州市超声专业质量控制中心质控培训班(河西片区)暨龙南市超声诊断专业质量控制中心成立大会顺利落幕
2025-04-26
-
龙南市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6 -
“医呼百应 专家下基层” 中西医结合护航慢病防治
2025-04-19 -
兴国县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1 -
“针”心“针”意除囊肿,锦旗感恩表深情
2025-04-14 -
APASL 2025北京盛会即将启幕,大会主席魏来教授带您看亮点
2025-03-25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