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高端 | 李强: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打造呼吸强学科
2020年,对于全体呼吸人而言是不寻常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有6000余名呼吸人驰援湖北,经历了“新冠疫情”防御战、阻击战和歼灭战的洗礼,其中包括400余位上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他们为全国疫情的控制,交上了一份令人动容的满意答卷。
如今,进入疫情常态化阶段,当所有人在庆祝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上海呼吸人在反思学科在应对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上海呼吸学界要从哪些方面发力,如何推动呼吸学科规范建设、丰富学科建设内涵?以及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探索医疗与防疫的融合,将呼吸学科从大学科建设成强学科?
9月11日,在第四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OCRM2020,以下简称“东方呼吸会”)开幕前夕,《医师报》记者对大会主席、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李强教授进行了专访。他提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紧密契合历史发展逻辑,顺应时代潮流,呼吸学科亦是如此。同时,如何吸引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呼吸学科、为呼吸学科培养后备人才,已经成为上海呼吸学界最大的挑战。
《医师报》:李教授好,因为今年疫情,东方呼吸会延时到9月份召开,那么今年会议内容和形式上与往年相比,有哪些不同与创新?
李强教授:因受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第四届东方呼吸会不得不改期至9月11日-13日召开。今年会议与往年不同的地方在于:
一是响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我们希望通过东方呼吸会把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医疗资源联动起来,特别邀请了浙江、江苏、安徽的呼吸主委,希望未来在长三角地区进行学术推广,包括临床研究和人才培养,发挥区域的联动效应。
同时,我们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青委会计划在三省一市定期举办专题论坛,加强青年学者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二是增加了临床研究专题论坛,特别邀请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国际上知名杂志发表论文的上海呼吸学者作报告,倡导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以回答临床科学问题为导向,通过开展临床研究推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整体发展。
《医师报》:本届大会主题为“提升呼吸学科建设内涵,助力医疗防疫体系融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李强教授:主要是源于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呼吸学科是一支主力军,但疫情防控工作也暴露出我们在学科建设和呼吸重症亚专科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短板。呼吸学科现在已经发展成大学科,但还不是强学科,还需要从学科建制、学科架构、学科平台方面,做精做细,提升学科的建设内涵。具体到一个科室,综合实力怎样,并不是由床位数、出院率来决定的,还要看临床、教学、科研的整体情况,以及是否为学科培养了大批人才。
同时这次疫情防控中,医疗和防疫的协作也不够紧密,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何将医疗和防疫更好地融合,建立更完善的行业救治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呼吸学科应该如何做?如何从只关注大医院转向关注“防-治-管-养”的大健康?如何提升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等基层呼吸医师的诊治能力和水平?作为专科学会,我们也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来做一些大的战略调整,这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医师报》:我注意到您特别重视学科人才培养的问题。
李强教授: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城市、一个行业,再到一个单位,竞争到最后就是人才的竞争,这是大家的共识了,医学行业也是这样。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同,承受的压力大,会考虑进入一个行业后,能不能有很好的经济收入?当经济收入满足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会考虑能不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对社会的贡献等。
这一次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大批呼吸医师都获得了国家政府的高度评价,这对于我们呼吸年轻人来说就是一种吸引力,也是一支触动剂,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专科的地位和受尊重的程度。
我最近跟医院领导和很多科主任交流,要把吸引优秀年轻人工作放到行业和学科的战略位置。如果没有这样的战略思维,什么样的人来都行,那么这个学科是发展不起来的。我们招来的住院医师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到了我们医院,到了我们这个学科,怎么让他们快速成长,怎么让他们发挥能力和才华,三年以后他们能不能成才,那就看你培养的水平。作为科主任、作为行业的领导者,如果一味地埋没或者压制,不提供机会,年轻人就不会到这个行业来。
因此,这次年会我们充分发挥年轻人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区域层面乃至全国层面的大会上做报告,对他们自己、对整个年轻人群体而言,都是很好的导向。他们因为要展示,会更加认真准备;通过展示后,会更加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也感受到成长带来的成就和可期的未来。
我经常和年轻人讲,年轻人一定是需要钱的,但是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他一定不会把钱看得过分重,完全为了挣钱,你做不好医生。
《医师报》:作为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本届主委,您对分会未来三年发展的规划和目标是怎样的?
李强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专科分会不是一个行政组织,它是汇集了呼吸专科里最优秀的专家、核心骨干和精英的平台,在这里大家共同推动学科的发展。
作为行业学会的领导者,必须要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结合国家、世界发展的趋势制定规划。
前不久我看到几句话,写得非常好,“紧密契合历史发展逻辑,顺应时代潮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历史逻辑。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地区、医院、学科,都必须紧密契合历史发展逻辑,顺应时代潮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定会创造新的奇迹。
我希望呼吸病专科分会的各学组围绕学组的发展方向,每年开展1~2项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每年发布1~2个专家共识或者技术标准,每年挖掘和培养2~3个优秀的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三五年下来,我相信上海医学会呼吸病专科分会在全国一定有其立足之地,有话语权。
《医师报》:但是我觉得上海呼吸学界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了。
李强教授:还是有很多发展的空间,因为上海这么大的城市,还有很多大医院。有一些很有责任心的主任,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会一步步落实。但也有一些科室主任没有太多责任心,或者说情怀还不太够,那么就要划定目标和计划来带动。
《医师报》:您刚才提到情怀,您认为作为科主任,除了对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在情怀方面也要有一定的要求是吗?
李强教授:对,对有的人来说,情怀是慢慢地历练出来的,到了一定境界才有;有的人是天赋,从小他就有情怀,有很高的志向。
我想当医生还是要有一定情怀的,而对于一个有情怀的年轻人来说,需要有一个同样有情怀的平台和团队,这个团队也在做非常有情怀的事情,在做对行业、对民族、对国家都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他在这个团队里面历练时间长了,也得到了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他的情怀不仅得到保护,在个人学术水平和能力方面也能得到提升;但是如果他落在了一个不太好的平台和团队,他本来的那一点情怀也会被慢慢泯灭。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23名外籍医生来到西安学中医 “岐黄丝路”第七期—2025中医药诊疗技术国际培训班开班
2025-04-25 -
04-242025
深化社区医防融合新实践,构建“社区-家庭”健康守护网络
-
new老年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病例云查房(第八十期)
2025-04-23 -
new甘肃省张掖市中医医院开展“中草药太极图”种植活动
2025-04-23
-
摄影故事征集 | 将心内科的瞬间温暖绽放
2020-12-01 -
规范管理,推进实施——中国VTE防治大会暨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年度进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9-10-22 -
雄安论坛|图片花絮②
2018-11-19 -
雄安论坛 图片花絮
2018-11-14
-
e路有你 联抗慢病丨2021互联网慢病管理大赛收官
2021-09-24 -
福建:龙岩市第一医院3名最美逆行者出征!请平安归来!
2020-01-26 -
规范管理,推进实施——中国VTE防治大会暨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年度进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9-10-22 -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最新发布:有效生物安全防护指南--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试行第一版)
2020-01-30 -
新冠疫情下的“影像幻影”——放射技师一线战斗纪实
2020-02-24 -
2020姑息大会开幕|凝心聚力,推动中国支持与康复诊疗事业勇攀高峰
2020-10-20 -
摄影故事征集 | 将心内科的瞬间温暖绽放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