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预告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预告/详情

肿瘤心理学敲开一扇鲜有人关注的门

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心理学协作组成立暨《中国肿瘤心理临床实践指南(2020)》再版发布会召开

时间:2020-09-17 14:37:20来源:未知作者:秦苗 凤凤 阅读: 182584

(上接第A10版)

blob.png

讨论环节,五位专家就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多学科管理探讨了各自在临床中的经验分享,从如何全面筛查和评估,以及症状管理需要怎样的精神心理相关的支持;在人文关怀的话题中,各位专家从临床中如何践行真正的人文关怀和肿瘤医生如何给予癌症患者心理支持做了精彩分享。

心身医学是肿瘤医护必备的基本素养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于世英、

blob.png

于教授介绍,心身医学是一个研究心与身相互关系,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心身疾病。

从发病来看,心身疾病约占门诊和住院患者的1/3,而癌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躯体的疾病影响的不仅仅是身体某部分或某几部分的功能,还可能造成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甚至心理障碍,尤其是对人的心理有严重打击的疾病,比如癌症。躯体疾病会引发四大心理反应,即影响患者认知、导致患者自我意识转变、致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引发原发性心理障碍。

从心身关系角度来关心肿瘤疾病的临床诊治问题,是肿瘤医护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无论患者接受多么高端的诊疗技术,患者都期望医护人员同时还能对他们的恐惧、无望、无知提供医疗帮助,这种医疗帮助也是情感触摸。

用灵性之光照亮别人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于欣 

blob.png

于教授介绍,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对于灵性的定义为“在寻找神圣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感受、想法与经历。”灵性包括五大要素:活在当下;寻找内心的安宁,解脱与满足;在苦难中寻找希望,活出精彩;爱己爱人,爱万物,有归属感;我们所珍视的价值与意义。

灵性不是宗教,灵性包含宗教,并且无关道德,更加个体化。灵性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精神心理健康。世界精神病学学会在2016年发表宣言“目前全球已经有3000多个研究探索灵性与健康间的关系,特别是在精神障碍领域,目前发现灵性与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障碍、物质依赖等的诊断与治疗相关。有研究发现,在门诊癌症患者对于灵性需求的关注远远高于临床医生的认知,即患者不仅想要知道我的治疗是什么样的,对于患癌后生活意义是什么?面对死亡威胁我的生活重心是什么等灵性相关话题也是非常关注的,渴望能与医生谈论。

肿瘤患者心理卫生服务的现状及展望

▲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于恩彦

blob.png

根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2019年年报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分钟就有7.5个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其中约有30%-50%的癌症患者会出现心理社会问题,这不仅会导致患者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下降,更可能缩短其生存期。因此,积极有效地筛查及管理癌症患者的心理社会问题,是肿瘤临床医务工作者的任务及挑战。

早在19世纪70年代,美国斯隆凯瑟琳癌症纪念医院的 Jimmie C. Holland 医生在全世界范围内创建了心理社会肿瘤学,开始对癌症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并发症进行观察、调查和干预。

我国首先将心理社会肿瘤学这一新兴学科引进国门的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丽丽教授,她带领团队注重癌症患者的症状及心理社会问题的管理,积极宣传心理社会肿瘤学在肿瘤诊疗中的积极作用并付诸实践,让国内更多肿瘤临床医务工作者及社会人士不仅关注癌症,更关注患癌的整个人,注重全人照顾。

营养投入1元   治疗减25元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石汉平

blob.png

石教授介绍,营养不良是全球共性问题,而医院是营养不良最高发的场所,30%~80%的住院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而临床营养治疗率却普遍低下。营养不良带来诸多不利的经济学后果,不但增加了患者的花费还增加了国家的负担。营养不良会导致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增加,并存疾病和并发症增加,从而增加医疗费用。而营养治疗能够帮助患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促进身体技能的恢复。营养治疗还能够带来经济上的益处,研究表明,在营养治疗上投入1元,整体花费将节约25元。

营养治疗不是支持,不是辅助,而是治疗,是一线治疗,营养治疗具有身体、社会、心理、灵性及经济五方面的作用。营养治疗示范病房是推进营养治疗的有效手段,建设“无饿医院”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大举措。

将心理社会肿瘤学融入肿瘤临床服务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唐丽丽

blob.png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的一份癌症生存报告显示,发展中国家癌症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另有研究显示,发展中国家支持治疗不足可能是癌症患者生存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人文关怀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作为人文医学中交叉学科的心理社会肿瘤学越来越多的走入人们的视野,这一专业强调在疾病的过程中关注患者的体验和感受与关注疾病的生物学内容同样重要。支持治疗中的两个重要领域为缓和医疗和心理社会肿瘤学,而这两个学科交叉重叠的部分是症状管理和人文关怀。统计数据显示,肿瘤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受到多个症状的困扰,这些症状包括躯体症状也包括精神心理的症状。

心理社会肿瘤学在肿瘤诊疗的全过程中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疾病早期,肿瘤临床医务人员需要医患沟通技能培训,让患者更容易接受疾病和陆续出现的负面消息;在疾病进展期,目前有多项专注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方法如支持-表达治疗、意义为中心疗法、管理癌症与寻找生命意义CALM疗法等已经得到研究及实践证实其带来的有效性;在生命末期,通过生命回顾、尊严疗法以及叙事疗法能够帮助患者更积极地面对有限的生命。将心理社会肿瘤学更密切地融入肿瘤临床,为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