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外科技术:一场国际顶级对话
5月26~27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北京楷祺心血管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首届“冠心病外科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召开。
来自欧美、大洋洲、亚洲40余名国内外冠心病外科顶级专家与200余名业内专家欢聚一堂,共享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聚焦热点问题。会议议题包含最新的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解读,改善长期预后新技术尝试,阜外专家手术直播。此次会议不仅为与会代表提供了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了解行业新动态的重要平台,而且为冠心病外科提供了专业学术思想碰撞的舞台。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郑哲教授和阜外医院成人外科中心主任孙寒松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冠脉旁路移植术
大会主席、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
中国冠脉旁路移植术逐年增长
胡盛寿院士作了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俗称“搭桥”)现状的报告。他介绍,1974年,中国第一台CABG在阜外医院完成。在过去20年,尽管CABG在西方国家有所下降,并稳定在一定水平,随着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升高,CABG却逐年增长。
研究表明,在中国CABG的治疗效果有很大地域差异,因此建立质量控制系统来提高CABG效果十分重要。此外,我国大多数医生选择左侧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而全动脉化CABG比例仅占5%~7%。在术式方面上,我国非体外循环下CABG和体外循环下手术比例基本相同,而年轻医生更倾向于选择新的术式。
此外,阜外医院还率先开展了一站式杂交手术,同期完成CABG与支架置入术,至2015年已完成500余例,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还存在不足,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降脂药物上,我国的使用率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
胡院士介绍,阜外医院自开展杂交手术来,手术量逐年增长。关于病例的选择,杂交手术更适合于不适合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前降支病变患者、多血管病变需要多次行PCI的患者和传统CABG术高危患者。阜外经验和既往研究均表明,一站式杂交冠脉再血管化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技术手段,在处理冠脉多支病变中具有明显优势。
悉尼大学阿尔弗莱德王子医院心胸外科主任
Paul Bannon教授
全动脉移植术发展前景广阔
Paul Bannon教授介绍,全动脉移植术(双侧乳内动脉移植术,BIMA)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大分别占4.1%、12%和12.6%。双侧乳内动脉移植的重要并发症为胸骨坏死,而研究表明,取双侧乳内动脉出现胸骨坏死并发症的风险与取单侧乳内动脉相似,并且不带蒂与带蒂取的方法没有显著差异。
Bannon教授团队研究表明,BIMA与单侧乳内动脉移植术(SIMA)的30 d死亡率和深部胸骨创伤感染没有显著差异,而双侧乳内动脉表面胸骨感染BIMA组显著高于SIMA组。
此外,两种术式的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无差异,这表明BIMA尽管难度高,有经验的医生并不会因此而延长手术时间。BIMA较SIMA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但BIMA的治疗效果目前尚存争议,随着时间与年龄变化,人们对这种技术的排斥也逐渐减少,相信未来这种技术可以得到广泛推广。
大会共同主席、美国Mount Sinai Beth Israel心血管外科主席John Puskas教授
美超半数心外科手术为冠脉搭桥
John Puskas教授是国际首例不停跳CABG完成者,他介绍,CABG是北美心外科手术最主要的手术方式。根据STS数据,过去十年北美单纯CABG的年手术量维持在1.4 万例以上,占全部心外科手术量的54%以上。与此同时,尽管接受单纯CABG的患者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和(或)高血压的比例呈现增高的趋势,但是患者手术死亡率(约2%)和术后住院天数(6~7 d)却没有明显的变化。
各医疗单位CABG的手术质量由STS通过定期公开的质量报告的形式予以反馈和公布。报告中针对术前、术中、术后和出院等环节的关键步骤和指标进行评价,并对各单位进行星级排名,对各单位医疗质量起到反馈和监督的作用。
Puskas教授还对微创CABG:多站式杂交手术研究和发展现况进行了介绍。他认为,多站式杂交手术方案制定更为高效合理,同时可以保证患者在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之前接受CABG,外科手术和内科PCI均可以在设施更为全面的手术室完成。此外,后续进行PCI治疗的同时可以对左前降左乳内动脉(LIMA)桥通畅情况进行更为准确的检查。
但多站式杂交手术仍然存在诸如患者需多次手术,效费比低,外科术后不能及时明确左前降支LIMA桥通畅情况,以及二期PCI手术不能按计划完成等缺陷需要进行改进。总体而言,杂交手术以及机器人手术等新型微创冠脉血运重建技术代表了冠心病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其效果仍需更为深入严格的研究予以明确。
新德里Sir Ganga Ram Hospital心脏外科系创始人和主席O.D.Yadava教授:
印度CABG难度和复杂程度均较高
O.D.Yadava教授目前是新德里国立心脏病研究所的CEO官兼首席心脏外科医生,是印度最负盛名的心外科医师之一。本次会议中,Yadava教授介绍了印度CABG现状与进展。作为国际上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冠心病患者存在患病率高、梗死率高,心功能较差等问题,冠心病防治压力巨大,同时由于冠脉解剖的差异,印度CABG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均较高。针对上述问题,包括Yadava教授在内的印度心外科医师在CABG全动脉化、杂交再血管化、心脏团队等新技术和理念方面做出了重要探索和巨大贡献。
质量评估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郑哲教授
心外科手术质控体系已建成
阜外医院外科管委会主任郑哲教授指出,在过去数十年期间,中国的心血管外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超过800家心脏中心,年心脏手术量超过20万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之间,CABG手术水平仍然参差不齐,手术质量不均一的问题,郑哲教授领导建立了中国首个心外科手术质量控制体系——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系统(CCSR),该注册系统覆盖了全国30个省市的89家心脏中心,实现了从数据收集、数据监察、数据存储到数据分析的结构化数据更新。
基于CCSR的数据,郑哲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医疗质量评价研究、临床结局评价研究、真实世界医疗质量描述等研究,提出了我国首个冠心病外科手术风险模型(SinoSCORE),构建了冠心病外科手术质量控制体系,多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心血管疾病领域高影响力期刊并被国际权威指南引用。
郑哲表示,同时,通过发布年度数据报告,向注册登记研究各协作中心反馈临床结果和数据质量,有效降低了协作医院院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根据统计,自2011年后,我国冠心病CABG术的风险校正死亡率已降低到与美国持平。
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Joseph Sabik教授
术中监测桥血管可获益
Joseph Sabik教授指出,CABG效果与桥血管通畅率直接相关,早期桥血管衰竭发生率可高达12%,桥血管衰竭可使患者30 d死亡率提高,因此术中监测桥血管并进行改善可使患者获益。
第一,术中造影从而评估桥血管,冠脉造影是金标准,易于读取,对吻合口、冠脉、桥血管均提供直观信息。然而,术中造影因其侵入性特点,需要专业设备、杂交手术间从而限制其普及应用。
第二,实时血流监测,这种方法简单快捷、成本低,但对解剖学方面提供信息不足,依赖血液动力学。
第三,血管外超声,除了实时血流监测的优点外,血管外超声还能提供吻合口、桥血管信息,且这中方法无辐射。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手术
大会共同主席John Puskas教授
缺血性二尖瓣治疗有待研究
John Puskas教授介绍,针对严重二尖瓣反流的患者,早期研究结果报道二尖瓣修复手术和二尖瓣置换手术结果孰优孰劣仍不明确。对此,CTSN开展的研究显示,两种治疗方案在左心室重构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二尖瓣修复患者二尖瓣反流复发率高,心衰和心血管原因再入院风险大,且生活质量评分相对较差;二尖瓣置换手术可以更为确切地纠正二尖瓣反流。此外,与单纯CABG术相比,CABG合并二尖瓣修复并没有显著改善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结局。
根据以上结果,Puskas教授认为,针对大多数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建议首选二尖瓣置换手术治疗;对于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则更推荐单纯CABG治疗。
最终治疗方案制定需要考虑患者实际情况,特别是心衰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针对缺血性二尖瓣患者的治疗,未来仍需要远期临床研究结论予以明确。
冠脉旁路移植术
国立首尔大学医院心胸外科主任金起峰教授
静脉桥通畅率获肯
静脉桥的应用目前尚缺乏桥血管通畅率及预后的证据,针对这一问题,金起峰教授团队进行了一系列观察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年随访时,静脉-左乳内动脉桥与动脉-左乳内动脉桥的桥通畅率无显著差异,5年随访时,两组预后无显著差异。
基于前期研究结果,金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SAVE RITA研究。该研究旨在对比静脉-左乳内动脉Y型桥与右乳内动脉-左乳内动脉Y型桥的桥血管通畅率和预后。术后5年的造影随访结果显示,静脉桥与右乳内动脉桥的通畅率无显著差异。8年的中期随访结果显示,两组临床预后未见显著差异。该研究肯定了Y型桥中静脉桥的应用,提供了该领域近年来最重要的证据。
针对这一结果,金教授认为 “不接触”静脉桥获取技术是保证静脉桥通畅率的重要因素。该技术具有一系列优势,包括保证了桥血管血运;避免桥血管损伤、扭曲;缓冲桥血管内压力等。金教授团队近期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与微创静脉获取技术相比,“不接触”静脉桥获取技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1年时桥血管通畅率。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Sunnybrook医学中心Stephen Fremes教授
二次冠脉搭桥 心脏团队至关重要
Stephen Fremes教授指出,CABG外科手术中,桥血管的选择,一直都是该领域的热点和核心话题。Fremes教授认为,两根动脉桥血管,优于一根桥血管;第二根动脉桥血管的选择,并没有那么重要,桡动脉和乳内动脉预后相当。正因为目前这些研究证据,都是基于观察性研究,因而仍然最终推荐心脏团队来进行治疗决策。
Fremes教授还就二次CABG术,最新研究证据、桥血管的选择、心肌保护和手术技巧展开了深入的阐述。他指出,随着CABG术患者寿命的延长,越来越多的CABG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二次外科手术。但是,多项观察性研究证据表明,对于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
与会专家赞同Fremes教授认为静脉桥血管不能代替动脉桥,对于经验丰富的团队,可考虑不停跳搭桥,以使有较多基础疾病的患者收益。最后,各位专家一致认为,心脏团队在再次CABG患者的治疗方案中具有重要作用。
埃默里大学医学院Michael Halkos教授
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大展身手
Michael Halkos教授表示,随着CABG的发展,外科医生除需尽量降低围手术期风险和保证手术效果之外,还需要兼顾患者的需求——快速的术后恢复和较小的切口,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因此进入了心脏外科医师的视野。
他介绍,现在在埃默里大学医学院心血管中心行机器人辅助CABG的患者,50%以上为单纯前降支病变,在余下的行杂交手术的患者中,70%为双支病变,30%为三支病变。截至2016年7月,单中心共完成了671例机器人辅助手术,FitzGibbon A通畅率可达97%,30 d死亡率仅为0.7%。
Halkos教授认为,根据此单中心结果及一些其他中心的证据,可得出结论:对于部分多支病变患者,机器人辅助下LIMA-前降支CABG和介入支架置入治疗的杂交手术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策略。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直播预告丨携手2025 NNDU,汇聚前沿智慧,共探慢病代谢健康新未来
4月26日早8:00,敬请关注
2025-04-25 -
03-202025
直播预告 | 2025中青年医师慢病管理临床诊疗优质达标项目(第二期)
-
11-202024
征文通知 | 第一届天总-比利时国际重症医学大会暨2024国际脓毒症基础与临床研究学术论坛、2024天津市围术期重症学术年会即将召开
-
11-202024
第一届天总-比利时国际重症医学大会暨2024国际脓毒症基础与临床研究学术论坛暨2024天津市围术期重症学术年会Workshop即将开启
本次大会将开设重症血液净化、ECMO评估与管理、超声评估与穿刺治疗、多模态脑功能监测、气道可视化技术、人工智能助力科研等6场Workshop培训班
-
直播预告丨携手2025 NNDU,汇聚前沿智慧,共探慢病代谢健康新未来
2025-04-25 -
直播预告丨2023“一呼一吸 中青年菁英论坛”系列直播(第五十六场)重磅来袭
2023-12-28 -
直播预告丨2023“一呼一吸 中青年菁英论坛”系列直播(第五十三场)来了
2023-12-25 -
直播预告丨2023“一呼一吸 中青年菁英论坛”系列直播(第五十一场)来了
2023-12-18 -
直播预告丨2023“一呼一吸 中青年菁英论坛”系列直播(第四十九场)来了
2023-12-13
-
直播预告|回归优质睡眠,畅享阳光生活!陆林院士携睡眠健康领域众专家,助力健康睡眠
2023-03-13 -
直播预告|“心关爱 九州行”2023起航!陆林院士携各领域专家,共筑心身屏障,携手健康未来!
2023-02-16 -
直播预告|“守护新肾力 全民肾健康”2023世界肾脏病日聚焦“狼疮肾”
2023-03-06 -
门诊药房剥离医院可行吗?
2017-08-06 -
注册通知 | 2023年6月8-11日,上海,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肾脏病学专委会第二届年会
2023-05-22 -
会议预告|第九届珠江肝胆专科医疗联盟高峰论坛即将召开
2022-09-21 -
早产儿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治新进展教育项目在全国开展
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