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种好“责任田” 守好“主阵地”| 临夏州全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时间:2022-02-17 13:15:22来源:未知作者: 阅读: 48708

近年来,在临夏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甘肃省卫健委的精心指导下,临夏州卫健委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以增强群众获得感为落脚点,靠实服务责任,深化便民措施,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城乡居民健康管理取得较好成效。2021年,临夏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据评价排名全省第三。

一、强化机制建设,种好“责任田”。州卫健委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列入卫生健康工作重点内容,作为提升群众健康素养的重要抓手,召开委党组专题会、约谈会、推进会、观摩会等,精心安排部署,制定印发了《全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异常数据排查暨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关于持续推进甘肃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有关数据整改工作的通知》、《临夏州2021-202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夯实提升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加强技术规范指导,进一步明确项目内容、实施范围、项目要求、工作标准,形成了人人有担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机制。

二、强化基础保障,改善“硬条件”。一是夯实基层服务基础。改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条件,先后新建、改扩建村卫生室999家,配备合格村医1201名。实施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提升工程,在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齐医疗设备,全州共计配备DR106台,彩超116台,全自动生化仪116台,心电图机123台。二是实施健康帮扶项目。投资30229万元实施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建设项目,改扩建32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55个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宿舍,441个村卫生室改造达标,为118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基本医疗设备,更新配备686个村卫生室医疗设备。投资2935万元实施巡回医疗车急救车配备项目,配备12辆巡回医疗车,94 辆急救车。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全面消除了医疗卫生机构空白点,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医疗服务能力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合格村医、乡镇卫生院设备和远程诊疗“从弱到强”的历史突破。

三、强化项目服务,牵住“牛鼻子”。一是提高居民健康档案质量。做实做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城乡居民“应管尽管”,老年人“应检尽检”,重点人群“应访尽访”,个人基本信息“应补尽补”,确保各项数据真实有效。年初对各类重点人群进行集中体检建档,对居民健康档案错误和不实数据“应清尽清”,清理重复档案11.39万份,更新和补填身份证号17.83万条,补建健康档案26.32万份,补填联系电话87.56万条,补填小区门牌号119.38万条,使居民健康档案更加完整规范,有效提高了居民健康档案质量。二是优化项目服务模式。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长效机制,组建签约团队1162个,签约200.98万人,签约率95.26%,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重点人群健康随访服务、日常诊疗、义诊活动、公共卫生服务日等工作,基本实现了对辖区常住人口“应签尽签”,对重点人群“应服尽服”,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从90.87%(191.72万份)提高到99.26%(218.04万份),老年人体检率从45.82%(94511人)提升到86.51%(171197人),高血压患者随访率从70.01%(72204人)提升到99.77%(127221人);糖尿病患者随访率从67.96%(20085人)提升到99.55%(38085人);重精患者随访率从93.93%(7864人)提升到99.97%(9359人);肺结核患者随访率从52.97%(482人)提升到99.82%(540人),孕产妇有效服务占比从40.54%(21347人)提升到93.22%(35973人),0-6岁儿童随访率从52.20%(97751人)提升到95.64%(212686人)。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等人群开展个性化健康服务,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健康随访咨询,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达到了93.6%。三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针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实际,从逐步增加诊疗设备和药品配备、人员培训、推广适宜技术等方面入手,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镇卫生院诊疗病种在50种以上。各乡镇卫生院通过为老年人做B超、心电图、大生化、血常规、尿常规等,持续提升设备使用率。66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打造公共卫生工作“示范乡镇”16个。村卫生室药品配备120种以上(其中乡村振兴示范村药品配备160种以上),设立慢特病药物专柜,基本配齐了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设备。基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了6-10项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医理疗服务,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初步诊断和急救处置能力。

四、强化学习培训,守好“主阵地”。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州县专业指导机构每季度开展1次项目培训、指导和督查,每次覆盖所有县市和30%以上的乡镇;州上成立业务指导组,通过举办巡回培训班、定期培训班、利用集中培训、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模拟演练、现场指导等方式,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累计举办各类培训35期3600人次。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以及州内自主培训的方式,强化人才培训。2年来,通过省内外进修、全科医生转岗、西医学中医、县级医院骨干医师、中医适宜技术、中医师承教育等各类项目,累计完成培训31593人次,有效提升了医技人员专业技术和医疗人员服务能力。二是加强学习借鉴。州卫健委组织全州公共卫生业务骨干45人,赴嘉峪关、酒泉、张掖等地开展交流观摩,借鉴学习先进经验。组织州县公共卫生业务骨干到康乐县观摩学习“12347”公共卫生工作创新经验和做法。同时,积极开展互检互查活动,通过州内互查、县内互查、乡内互查等不同形式,对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进行互查。三是加强人才引进。认真贯彻落实《临夏州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2020年以来,卫生健康系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22名,其中州级71名、县级186名、乡镇卫生院45名;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卫生类工作人员439名,其中州级29名、县级205名、乡镇卫生院205名;招聘26名特岗全科医生,招录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30名,为乡镇卫生院补充卫生人才,不断提升了医务人员整体水平。

五、强化监督管理,打通“肠梗阻”。一是建立督导会商机制。成立八个督导组,结合健康帮扶和疫情防控,对公共卫生工作定期进行专项督查,累计开展了16轮督导检查和专项督办。及时召开协调会、会商会,与相关单位、基层代表共同研究讨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基层的同志一块研究,一块推进,解决盲目指挥的问题。二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和资金管理相关制度,严格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做到了专账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规范使用。三是建立定期通报机制。充分利用督导考核的“指挥棒”,采取倒排日期抓进度,统筹兼顾抓质量,督查督办抓监管的方法推进工作,每日对重点推进指标进行通报,每周对主要数据进展进行通报,每月对公共卫生工作进行通报,年底严格兑现奖惩,确保各项公共卫生服务落到实处、惠及民生。


责任编辑:杜焕朝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