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会议活动/详情

CIT:中国冠脉介入的领航者

时间:2017-07-19 09:51:25来源:未知作者:董杰 宋箐 阅读: 185195

blob.png

“各国要交融合作,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EuoPCR主席William Wijns教授表示。

十五载峥嵘岁月,谱中国冠脉介入华章!3月30日至4月2日,2017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在京召开。自2003年举办第一届大会以来,时至今日,CIT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而介入技术也已问世40年。

回顾这15年的发展,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感慨万分:15年来,CIT的会议规模越来越大,学术水平越来越高;15年来,CIT在国内外专家学者、学术组织的支持下,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由原来聚焦心脏介入领域,逐步扩展至影像、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等领域。CIT大会15年的发展也是我国心脏介入领域发展的缩影。

第一个10年,CIT的主题为实践和规范,自2013年来,有了第二个10年的新主题:合作、创新、转化。

最新临床研究公布是每年CIT的“重头戏”,今年共有13项来自TCT、ACC、CIT的最新公布临床研究、45场示教演示实况转播(阜外医院在全球首次直播应用“预装瓣膜”技术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机器人辅助介入治疗的亚洲首次直播等)、基层专场等。

手术转播

两大创新手术直播登上CIT大会

本届CIT大会上演了两大创新技术——预装瓣膜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机器人辅助介入治疗的直播。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完成了机器人辅助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亚洲首次直播。在徐波主任的倡导下,阜外医院引入了美国CorPath GRX机器人辅助冠脉介入系统,这也是在美国以外第一次安装该系统。

blob.pngblob.png

图1阜外医院在亚洲首次直播机器人辅助介入治疗                                                                                    图2阜外医院在全球首次直播应用“预装瓣膜”技术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徐波主任介绍,在传统的冠脉介入治疗中,医生长时间暴露于放射线下,还有可能由于不能精细地观察冠脉影像和控制器械位置,使操作时间延长,或增加支架的置入量,而由机器人辅助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则能克服上述缺点。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介绍,本次CIT会上的TAVR示教演示,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直播应用预装干性瓣膜,这是TAVR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TAVR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手术转播中应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国际上首款预装干性瓣膜Venibri。Venibri作为新一代瓣膜在概念和技术上都是巨大的创新。其应用将会使TAVR更加简便,对于推动TAVR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lob.png

CIT最新揭晓临床试验

Xinsorb支架治疗

简单冠脉病变安全可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公布了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随机对照试验的最新进展,Xinsorb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生物可吸收支架。结果表明,Xinsorb支架用于治疗简单冠脉病变安全可行,能有效抑制内膜增生,维持置入部位管腔通畅。

研究开始于2014年10月,计划在17个中心纳入400例患者,随机分为置入Xinsorb或Tivoli支架。本次报告公布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67例受试者数据。主要终点为手术1年后复查冠脉造影时的晚期管腔丢失(LLL)。

1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组间参考血管直径、最小管腔直径及直径狭窄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Xinsorb组和Tivoli组手术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7.4%和10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1年随访时OCT检测结果显示,两组间靶病变管腔面积无统计学差异。

临床结局方面,与Tivoli相比,Xinsorb有减少患者不良事件、靶病变失败、缺血引起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的趋势,但由于样本量较小,影响未达显著统计学差异。Xinsorb组有1例发生晚期支架血栓事件。

据悉,完整试验结果将于今年5月正式公布。

blob.png

国产NeoVas可降解支架

不劣于依维莫司洗脱金属支架

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公布了“评价Neo Vas完全可降解聚合物基体药物洗脱支架系统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1年随访结果。

结果显示,与依维莫司洗脱金属支架(CoCr-EES)相比,国产NeoVas的主要终点及临床结局均具有非劣效性,OCT结果更佳(支架覆盖率、贴壁率及愈合指数均更高),血流储备分数结果、运动能力及心绞痛发生率等均无差异。

研究纳入560例行择期PCI的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NeoVas组和CoCr-EES组。于2016年12月完成1年临床随访(随访率100%),其中近90%的患者完成1年冠脉造影随访,是一项质量较高的随机对照研究。主要终点为血管造影所示的节段内LLL。

随访1年时,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均无明显差异,包括靶血管重建失败(TLF)、患者不良事件、全因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卒中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

与CoCr-EES相比,NeoVas的节段内LLL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非劣效性;TLF、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亦无显著差异。

未来,需进一步长期随访来验证NeoVas支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