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从死亡边缘到重获新生:甘肃省中心医院多学科协作书写生命奇迹

时间:2025-02-28 12:21:58来源:甘肃省中心医院作者:马 婕 阅读: 168097

2_proc.jpg

       2025年2月25日,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急诊科内上演了感人的一幕。38岁的马先生,在经历了生死一线的挣扎后,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激动地说:“感谢张磊主任和所有医护人员,是你们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心将我从死神手中夺回,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真心感谢你们!”这背后,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的救援行动。

       生死时速:与时间赛跑的抢救

       时间回溯到2025年1月20日14时31分,38岁的马先生在院外突发心脏骤停,情况万分危急。14时56分,120急救车将其紧急送入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急诊科。时间就是生命,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抢救,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并呼吸机辅助呼吸。经过紧张而有序的救治,患者终于恢复了窦性心律,但是心脏跳动却极度微弱,在抢救同时询问病史得知四年前心电图提示左心室高电压和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近一个月来出现水肿、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等症状。床旁超声检查进一步显示:左心显著增大、左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有扩张型心肌病。

       多学科协作:为生命点燃希望

       EICU(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心内科、心外科的专家团队,评估后考虑患者患有严重的基础心脏病,心衰已达纽约分级IV级,且心脏骤停时间较长,救治难度极大,预后不佳。但专家团队并未放弃,最终决定在抢救室由心外科为患者启动V-A 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为患者博取一线生机。

3_proc.jpg

       ECMO顺利启动后,心血管内科专家协助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排除了冠心病的可能性。此后,在EICU的精心救治下,患者于1月22日神志逐渐清醒,并经过一周的ECMO治疗,患者于1月26日顺利撤除ECMO。由于患者心功能仍然较差(EF 20%),ECMO撤机后仍需较大剂量血管活性及正性肌力药物(去甲肾上腺素1.2ug/kg/min),期间多次出现心律失常,同时肾功能衰竭无尿,病情依然复杂凶险。

       以患者为中心:精细化治疗与康复

       在EICU医护团队精心治疗下,患者于ECMO下机后12天循环状态逐渐稳定,成功减除血管活性药物、脱离呼吸机和CRRT机。患者的生命虽然得到了挽救,但因之前疾病的严重,导致患者身体极度衰弱。此时,康复医学科及时介入,协助患者开展肢体活动、心肺训练、心理关怀等床边康复锻炼。通过多学科紧密协作,充分发挥各领域专业优势,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

5_proc.jpg

       一个多月的救治过程中,重症首席专家刘健院长多次开展查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先后经历了心源性休克、肺水肿、急性肾损伤、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贫血、衰弱等一系列并发症的挑战,最终成功克服了这些难关,于2月11日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目前,马先生病情平稳,精神状态良好,达到出院标准。他的家人也送来锦旗,向医护人员表达感激。马先生的康复出院,不仅是对医护团队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更是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生动体现。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医院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_proc.jpg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理念,进一步优化多学科协作模式,形成高效协同的救治体系,不断提升复杂危重病例的救治水平,书写更多生命奇迹的篇章。

 


责任编辑:杜焕朝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