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筑牢卒中防线,安徽省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成立

时间:2025-08-19 08:17:24来源:医师报作者:姜柯 李军军 阅读: 772

       为加快推进安徽省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纵深推进脑卒中防治工作,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和安徽省卫生健康委指导下,8月17日,安徽省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在合肥成立,这标志着安徽省脑卒中防治工作迈入“ 全域联动、系统推进 ”的新阶段。

c552fb18-a616-48fe-bb8e-9351301e8cdd.png

       脑卒中( 俗称“ 中风 ” )作为我国居民首位死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不容忽视。《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 》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有患者达1800万,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幸存者中,约75%留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言语、认知等功能障碍,还有40%患者为重度残疾。目前,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起了“ 政府主导、医防融合、多方联动 ”的脑卒中治理架构。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旨在进一步提高脑卒中防治管理和科研水平,持续推进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在成立大会上详细解读了2025年国家百万减残工程重点任务。针对安徽省卒中防治工作,吉训明肯定了既往工作成绩,同时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体系建设、管理模式、技术创新等方面大胆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徽经验”;二是持续提升县域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卒中识别和初步救治能力,切实解决基层群众“ 看病难、救治晚 ”的问题。

       作为中东部地区人口大省,安徽省脑卒中防治正面临老龄化加剧与脑卒中发病年轻化趋势叠加的双重挑战。吉训明院士强调,要加强基层中风识别能力建设,让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等都能接受主动教育和筛查,做到“ 管住嘴、迈开腿、控体重 ”,以指标达标为健康标准,而非以有无症状为依据,从源头降低发病率。

       作为安徽省唯一的“ 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 ”“ 中国卒中中心培训基地 ”以及“ 安徽省脑卒中诊疗质控中心 ”挂靠单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减残委指导和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带领下,近年来中国科大附一院牵头成立了“ 安徽省卒中专科联盟 ”,覆盖我省16个地市50个县域;建成130家卒中中心,实现地市全覆盖,县域覆盖率达 90%以上;卒中急救地图接入166家医院,覆盖15个市和46个县区,初步搭建起守护安徽卒中患者的生命救治网络。

       安徽省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是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发起成立。新任的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大附一院南区党委委员、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群森表示,下一步,专家委员会将会团结专委会同道,协同安徽省脑卒中诊疗质控中心制定相关质量控制标准,进一步完善全省卒中救治体系;依托中国科大附一院多年的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建设优势,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全面技术指导,推进脑卒中“ 全域同质化 ”防治;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对脑卒中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最终构建覆盖预防-诊疗-康复全链条的卒中防治体系,持续降低致残率,以卒中防治的“ 安徽实践 ”为健康安徽建设和国家百万减残工程贡献“ 安徽智慧 ”。

 

责任编辑:李辉
本文为医师报/医师网经作者同意转载文章,任何机构和个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