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半句空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启示
12月10日,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办。此前12月7日,屠呦呦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用中文作了题为《青蒿素的发现 中国传统医学献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讲。
正如屠呦呦在演讲中提到,“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诺贝尔奖的竞争是国际科技最高水平的竞争,哪一个科学家、哪一项科学成就能够获此殊荣,很难准确预言,似乎有一定的偶然性。中国的第一个本土产生的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花落医药卫生领域,而且与中医药有密切关系,是偶然的吗?
偶然性中实际上也包含着必然性。中医药学积累了几千年丰富的探索经验,包含了深邃的哲学智慧,经受了上千年的实践检验。为当今生命科学和医学创新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中医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
中医在过去的岁月里,为中国人的医疗保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东汉末期,医学家华佗(约145-208)就用“麻沸散” 进行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
清初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综述了痘浆、旱苗、痘衣等多种预防接种方法,是对人工特异性免疫法一项重大贡献。到1796年,英国人詹纳(E.Jenner)受其启示,试种牛痘成功。
屠呦呦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举国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注意到,在屠呦呦的演讲中,她特别感谢了青蒿素研究中全国各个协作单位的同行们。的确,这项成就包含了许多人的默默贡献,社会不应该忘记他们。屠呦呦主动把样品提供出来,和大家合作,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摒弃门户之见和不必要的纷争,为同一个目标齐心努力,这是青蒿素获奖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我们要弘扬的正能量。
这也说明,当我们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重大需求,踏踏实实解决国家、社会和人民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科技创新为民的价值导向和根本宗旨时,所做的研究才更有实际意义。
此外,多学科交叉,中西药学并举,运用现代科技挖掘中医药学宝库,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多年来,科技界一直很期盼、也很焦虑,为什么我们出不了诺贝尔奖?什么样的工作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教授的获奖使得我们松了一口气,可以用比较从容、宽松的心态,来想一想这个问题。本人认为,一是不能盲目跟风、热衷赶时髦、追热点;要有独辟蹊径、敢于创新的勇气;二是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有坚持不懈、聚精会神、锲而不舍、潜心研究的精神。
正如有诗所言:“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中国中药协会微循环用药专委会换届,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前行
2025-05-14 -
new益气固本·通窍新生 | 1.1类创新中药上市,变应性鼻炎患者迎来治疗新选择
2025-05-14 -
new粤宁协作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启动 为宁夏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5-05-08 -
05-082025
泰安市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2025年学术会议举行
-
龙南市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6 -
“医呼百应 专家下基层” 中西医结合护航慢病防治
2025-04-19 -
兴国县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1 -
“针”心“针”意除囊肿,锦旗感恩表深情
2025-04-14 -
APASL 2025北京盛会即将启幕,大会主席魏来教授带您看亮点
2025-03-25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