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临床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临床指南/详情

肺结核新的诊断标准解读

时间:2018-03-22 10:32:00来源:未知作者:冯燕梅 陈虹 阅读: 177479

1040万新发结核病例  56%出自5个国家

image.png

WHO发布了《2017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报告中指出,全球范围内估计有1040万例结核病新发病例,其中56%的新发病例出自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菲律宾和巴基斯坦5个国家。

全球仍面临巨大结核病负担,耐多药结核病仍是重大公共卫生危害,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因此,WHO提出,加快结核病防控行动和加大投入刻不容缓。

全新肺结核诊断、分类标准即将实施

我国作为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16年中国约有新发结核病患者89.5万,较2015年的91.8万仅下降了2.5%,提示结核防控仍是我国目前重大卫生难题之一。肺结核诊断标准(WS 288-2008)对肺结核患者的及时诊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近年来医疗卫生领域对肺结核认识不断加深,国际上对于肺结核范畴进行了调整,同时儿童结核问题日益突出,包括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在内的新的结核病诊断技术不断出现和应用,肺结核诊断标准(WS 288-2008)已不能适应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需要,因此国家卫计委于2017年11月发布了新一版《结核病分类》、《结核病诊断》等两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这两项标准将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原标准同时废止。

标准更新以临床治疗及防控为基础


WS288-2017《结核病分类》中最重要的变动是将既往以影像学为基础的结核病分类,更替为以临床治疗及防控为基础的分类方案;强调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活动性结核病、非活动性结核病等不同类型结核病的具体病历书写格式,有利于结核防控工作的开展与推进。

诊断标准变化的意义


新版诊断标准将肺结核诊断新技术如分子生物学技术及γ-干扰素释放实验写入其中,旨在减少结核病漏诊率并缩短诊断时间,从而有利于普通肺结核以及耐药结核病的快速筛查及诊断,为结核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保障。

既往气管支气管结核未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存在较多误诊、漏诊情况且未对气管支气管结核进行强制上报管理,从而导致结核传染风险增加;新版诊断标准将气管支气管结核纳入肺结核诊断中,纳入肺结核统一管理,利于气管支气管结核的防控管理。

近年来,非结核分支杆菌呈增多趋势,并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但目前大多数国家对非结核分支杆菌病不进行强制报告,无法对该类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及统一标准化治疗及管理,新版标准中增加了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诊断内容,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认识,从而提高警惕、及时诊断及处理。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