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临床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临床指南/详情

全程管理 让艾滋病患者长期有质量生存

时间:2018-12-27 14:50:57来源:未知作者: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 吕玮 阅读: 136350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和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于今年10月共同发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并于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

本指南对2015年版指南进行了多方面的更新,包括流行病学、病原学、抗病毒治疗、机会性感染、HIV母婴阻断、暴露后预防等,更增加了HIV全程管理的全新HIV/AIDS诊治管理新理念。此指南发布代表中国抗艾事业的新里程碑,为全国艾滋病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工作标准和指引。

image.png

指南更新要点

1、及早发现  重视核酸检测

诊断抗体确证试验无HIV特异性条带产生,报告HIV- 1/2抗体阴性;出现条带但不满足诊断条件的报告不确定,可进行核酸检测或2~4周后随访,据核酸检测或随访结果判断。HIV感染补充试验,用于急性期/窗口期诊断、晚期患者诊断、HIV感染诊断和<18月龄婴幼儿HIV感染诊断。

2、强调抗病毒时机  “发现即治疗”

指南明确指出抗病毒治疗时机和国际接轨,“发现即治疗”。不再强调对无症状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500个/μl才启动治疗。出现下列情况者需加快启动治疗:妊娠、诊断为艾滋病、急性机会性感染、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HIV相关肾脏疾病、急性期感染、合并活动性HBV或HCV感染。

3、推荐适宜国情方案  增加药物选择

新指南抗病毒治疗目标进一步强调抑制HIV的重要性,要“最大程度地”抑制病毒复制,使病毒载量降低至检测下限并减少病毒变异,重建或改善免疫功能。

根据国情,推荐初治为2种NRTI类骨干药物联合第三类药物联合治疗。药物名录首次增加全球第一个获准上市的长效融合抑制剂,酌情删减部分淘汰药物。

4、细化特殊感染人群的抗病毒治疗

新指南对不同人群给予更详尽的治疗推荐。儿童初治失败的处理方案中增加了基于整合酶抑制剂DTG方案。新指南指出:所有感染HIV的孕妇不论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多少或临床分期如何,均应终生接受ART。排除了EFV妊娠早期使用禁忌。

对于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联合用药时,新指南推荐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不变,增加基于整合酶抑制剂的ART方案作为可选方案。

新指南首次增加了肾功能不全患者和妊娠期女性的治疗具体建议。首次对于HIV感染者接种乙肝疫苗提出了建议。明确指出“HIV/HCV合并感染患者ART的治疗方案可参考单纯HIV感染者”。抗HCV治疗方案,2018版推荐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方案,并注意评估药物间相互作用。

5、首次加入了PreP暴露前预防

新指南首次加入了PreP暴露前预防(PrEP)的定义,即当面临很高的HIV感染风险时,每天服用药物以降低被感染的概率的措施行为。

PrEP可降低高危人群感染HIV的风险。成人中,对于不持续使用安全套,可能感染HIV的高危人群应进行暴露前预防。

6、率先提出艾滋病全病程管理理念

新指南在国际国内率先提出HIV感染的全程管理,定义是指HIV感染者在确诊后多学科合作团队为其提供的一种全程综合诊治和服务关怀管理模式。具体涵盖诊断和检测、启动个体化治疗评估、长期随访检测、机会性感染治疗、心理评测等。让艾滋病患者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下长期、有质量有尊严地活着。

image.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