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协会直通车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协会直通车/详情

新成立6学组 微无创专委会已呈“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时间:2019-07-13 07:38:45来源:未知作者:陈惠 宗俊琳

blob.png

大会 现场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陈惠 宗俊琳)7月12日,在2019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召开前夕,6个新学组加入到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中,至此,微无创专委会成为有着25个学组的“大家庭”。


blob.png

凌斌 教授

凌斌教授:“我们是有组织的队伍!”

微无创专委会自2014年在重庆成立,5年过去,逐渐发展壮大。主任委员凌斌教授认为,这源于微无创的理念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不同专业的专家踊跃加入到微无创的大家庭,说明微无创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各专业专家的加入也推动了微无创事业的发展。”

“这是一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队伍,在中国医师协会搭建的平台上,不同学科在一起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凌斌教授进一步指出,新的学组成立后应思考如何开展学术交流,如何把握住当前医学发展的机遇,加强科学研究,加强产学研建设,在不同领域里发出微无创的声音,推动学科发展。

“希望新学组尽快熟悉、适应专委会工作,融入这个大家庭并有所建树。”凌斌教授说。


blob.png

高峰 顾问

高峰顾问:新学组要在四个方面发挥作用

中国医师协会高峰顾问和凌斌教授为新成立学组成员颁发证书。高峰顾问指出,在中国医师协会91个二级机构中,微无创专委会起步晚,但是25个学组分布广泛,发展迅速,已呈现“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

他希望新成立的学组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开展培训,包括基层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等,致力于提高基层医疗水平,这是中国医师协会的首要任务;二是发展会员,只有专家没有医师会员不能称之为行业组织,通过发展会员,扩大学组影响力,学组同时做好会员的服务工作;三是做好行业管理,制定标准、专家共识、规范制度、完善体系,这是学组、乃至专委会成熟的重要标志;四是成为基层医师尤其是乡村医师的有力后盾。

此次学组成立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副总干事梁海燕主持。

新成立六个学组:

在学组成立会上,中国医师协会会员部薛婧婧宣读了中国医师协会关于六个学组成立的批复函。这六个学组分别为:

妇产科出血性疾病全称管理学组 组长为重庆新桥医院杨鹰教授,副组长李兵教授、程玉芬教授、郭建新教授、王绍光教授;

机器人及适宜技术学组 组长为甘肃省人民医院王海琳教授,副组长孟元光教授、蔡丽萍教授、纪妹教授、张颐教授;

手术安全及质量控制学组 组长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陈春林教授,副组长王武亮教授、陈必良教授、康山教授、王世军教授、倪观太教授;

数字医学与临床应用解剖学组 组长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萍教授,副组长韩璐教授、郝敏教授、纪妹教授、张颐教授担任副组长;

生育力保护学组 组长为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任琛琛教授,副组长齐玉萍教授、冒韵东教授、梁静教授、陆安伟教授、杨立教授;

外科单孔学组 组长为福建省肿瘤医院臧卫东教授,副组长吴黎敏教授、周雷教授、杨力教授、张庆彤教授、燕速教授、蒋飞照教授。

新成立六学组组长感言:

blob.png

妇产科出血性疾病全程管理学组组长、副组长合影

妇产科出血性疾病全程管理学组组长杨鹰:之前,我们申报了一个名为“妇产科介入”的学组,尽管组员们都是妇产科各个方面的专家,但相对集中在血管介入方面。现在的“妇产科出血性疾病全程管理”学组,涵盖面则大得多。

由此,我心生感恩。感谢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委会,感谢小组当中来自全国的专家,多年来的工作的支持。而更为深刻的感受是,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大家对我们有高标准的要求,高标准的期待。特别是今天晚上正式宣读学组名称的时候,我尤为忐忑。但我相信,只要有专家们在,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学组未来的工作一定不负众望。

blob.png

机器人及适宜技术专业学组组长、副组长合影

机器人及适宜技术专业学组组长王海琳:今天,站在这里,我非常激动。当初,我们成立这个学组的初衷非常简单,机器人以及其他的适宜技术,应该是我们所有的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所需要的硬实力。没想到,协会给大家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鼓舞大家一起来建设机器人及适宜技术专业学组。

如今,虽说学组由我们在这里来组织,但其实,学组当中的这些大咖专家都是我国机器人手术等技术非常好的优秀医者,忐忑之余,我更加坚定了信念——在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业委员会凌斌主委的带领下,一定要将学组建设好,为专家服务好,将技术开展好,发扬好,为广大患者服务好,给大家带来福音。

blob.png

手术安全及质量控制学组组长、副组长合影

手术安全及质量控制学组组长陈春林: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做妇科精准解剖巡讲中国行,上周已经走到第18站。其实,我们最初只是想从解剖的角度去推广手术,但现在在这个学组的引领下,我们讨论觉得应该从解剖的角度预防并发症。

我经常和大家谈到,每场巡讲大概300人,只有10%的人理解并实施了,即一个人10%,30个人一年少损伤一条塑料管,那就是30条。现在,有了学组的引领,更觉得中国医师协会是医师之家,巡讲更为名正言顺。相信未来,在总会的领导下,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做好。

blob.png

数字医学与临床应用解剖学组组长、副组长合影

数字医学与临床应用解剖学组组长刘萍:也许,大家会觉得迷惑,数字医学与临床应用解剖明明是两个领域,怎么拉到了一起?当年,陈春林教授带着我以妇产科介入治疗走到中国妇产科的舞台上,我们看到南方医科大学闻名于世界的血管柱形技术,它能建一个血管的模型,由此接触到数字医学。于是,我们开始探索数字医学,利用CT和核磁共振这样一个数据,将二维数据变成三维数据,来构建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任何一个组织的三维立体的细微的结构。

与此同时,陈春林教授还开始将宫颈癌的微创治疗作为科室主攻的方向,其中选择了保留神经这样的数字,而保留神经的数字必定涉及到盆腔里面最复杂的结构,因此进入解剖领域。十几年来,一路走来,两个方向同时发展时,我们发现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数字医学的立体的三维的模型展示平时很难接触到的内容,通过教学方式展示给大家。

之后,这条路子越走越宽!而数字医学与临床应用解剖的结合就是贯彻了微无创理念。临床医生掌握了这些治疗的技巧,治疗的原理,能减少伤害,减少创伤,达到微创效果。我想,未来我们在凌斌主委的带领下,相关工作一定会在努力中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blob.png

生育力保护学组组长、副组长合影

生育力保护学组组长任琛琛: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面对着很多育龄期女性,她们因为社会压力、工作压力以及各种各样疾病而导致生育力下降,甚至丧失生育力,使我们也倍感痛心。作为女性,特别是妇产科工作人员和妇幼工作人员,我们深深感受到生育力的状态对女性的重要性。生育力保护学组的成立,作为一个新的成员加入到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业委员会的大家庭中,我觉得也是为我们女性的生育力保护做出了一份贡献。

在这个特别的盛夏时节,我想郑重地在这里做出承诺,我们学组将遵守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业委员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章程,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科普宣传以及推广各种新的技术,进行基层医师的各种培训,为女性的生育力保护做出我们应尽的贡献。

blob.png

外科单孔学组组长、副组长合影

外科单孔学组组长臧卫东:我很荣幸,受到杨民副会长、高峰主任以及凌斌教授的抬爱和信任,受命带领年轻的中青年在胃肠领域的微创手术方面进行深化的探索,体现出微无创医学的精神。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组织,作为第一届外科单孔学组组长,我们要使出全身的力气和专业的技术,将学组的科研包括数据以及手术方法进行统一和协调,服务好学科以及广大患者。

责任编辑:陈惠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