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肺癌脑转移共识出炉
2月18日,肺癌多学科协作组(MDT)专家委员会成立,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建华教授对《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进行了详细解读,他表示:“这是中国首部肺癌脑转移专家共识,内容从诊断、治疗到随访都有所覆盖。希望广大医生可以多提意见,让共识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共识的组织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表示:“该共识经历了很长的筹备期,联合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的多学科、几十位专家共同撰写修改。脑转移是肺癌常见转移部位,出台这样一部共识是我一直想做的事,希望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脑转移的诊疗水平,改善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
【流行病学】
脑转移性肿瘤包括脑实质转移(BM)和脑膜转移(LM)。脑膜转移较脑实质转移少见,但预后更差。
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上升,诊疗技术不断发展,使患者生存期延长,肺癌脑转移的发生和诊断率也逐年升高。肺癌脑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黑色素瘤、乳腺癌、肾癌及结直肠癌,20%~65%的肺癌患者在病程中会发生脑转移,是脑转移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
组织学类型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存在差异,美国SEER数据库显示,在非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肺腺癌、鳞癌及大细胞癌发生脑转移的风险分别为11%、6%及12%。小细胞肺癌(SCLC)首次就诊时脑转移发生率为10%,诊疗过程中为40%~50%,存活2年以上的患者脑转移达60%~80%,是影响SCLC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辅助检查】
1.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
2. 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
3.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
4. 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
5. 血清肿瘤标志物
6. 分子病理检测
专家解读
脑部MRI在一定程度上仍旧是诊断肺癌脑转移的金标准。MRI较其他手段更加敏感,可以分析转移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有助于指导诊断和治疗。
CT是很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可以与MRI互相弥补。对于没有条件做MRI的患者(如体内有金属材料),可以用增强CT代替。
PET-CT虽然可以发现全身的转移病灶,,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对于较小的脑转移灶可能漏诊。常规脑部MRI可以发现微小的脑转移灶,使检查更加准确。
对于脑膜转移的患者,有时MRI检查也无法确诊,进行脑脊液穿刺检查,对于发现肿瘤细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分子病理检测可以明确基因状态,对于靶向治疗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治疗原则】
(1)NSCLC脑转移的治疗
(2)SCLC脑转移的治疗
【手术】
(1)活检术:以下3种情况下,脑部转移灶活检有助于明确病理、分子或基因类型,指导下一步治疗。
1)肺原发灶隐匿或虽原发灶明确但取材困难;
2)肺原发灶病理明确,但脑部病变不典型或难于鉴别;
3)明确是肿瘤坏死抑或复发,评估前期放、化疗效果。
(2)手术切除:脑转移瘤患者是否适合手术切除,需考虑肿瘤个数、大小和部位、组织学类型、患者的全身状况等,以上因素要单独考量,但手术选择还应整合所有因素、综合权衡。值得注意的是,脑转移的患者都是晚期,手术选择应该谨慎。
【放射治疗】
(1)WBRT适应证
1)NSCLC 脑转移患者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失败后的挽救治疗;
2)多于 3 个病灶的 NSCLC 脑转移患者的初始治疗,联合 SRS 局部加量;
3)NSCLC 脑转移患者颅内转移灶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
4)对广泛脑膜转移的肺癌患者综合应用 WBRT 与椎管内化疗,对有脊膜转移的肺癌患者可行全脑全脊髓放疗;
5)广泛期 SCLC 伴有脑转移的患者,无论是否有症状,也无论转移病灶多少,均可行 WBRT,SCLC 发生脑转移时 WBRT 通常是首选治疗手段,主要原因是多发脑转移的发生概率高;
6)SCLC 患者之前接受过脑预防照射(PCI)者,之后出现多发脑转移时,可慎重再次选择 WBRT。
(2)SRT适应证
1)单发直径 4~5 cm 以下的转移瘤(SCLC 除外)的初程治疗;
2)≤ 4 个转移灶的初程治疗;
3)WBRT 失败后的挽救治疗;
4)颅内转移灶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
5)既往接受 SRS 治疗的患者疗效持续时间超过 6 个月,且影像学认为肿瘤复发而不是坏死,可再次考虑 SRS;
6)局限的脑膜转移灶 WBRT 基础上的局部加量治疗。
专家解读
对于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初程 SRT 后需进行密切随访,一般 2~3 个月复查一次,监测颅内新发病灶的发生,并且应对患者进行颅内远转风险分层。
对于大体积病灶(通常为 >3 cm),单次的 SRS 难以达到良好的局部控制,且治疗毒性明显提高,因此建议采用 FSRT。
如今,放疗技术较以前有较大发展。然而,放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杀死肿瘤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神经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比如,WBRT 可导致神经认知功能损伤,患者会出现短期及晚期记忆力下降。因此,医生需要统筹兼顾,注意保护重要功能区,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为目的,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内科治疗】
(1)NSCLC 脑转移的化疗
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对NSCLC脑转移患者的颅内病灶也有控制作用,研究显示其对脑转移病 灶的有效率为41.9%,。培美曲塞可成为 NSCLC脑转移患者一个有效的治疗选择。。替莫唑胺对于控制 NSCLC 脑转移的治疗安全、有效,但由于样本量较少,尚需大规模的Ⅲ期研究进一步证实。
(2)SCLC 脑转移的化疗
含铂的足叶乙甙或伊立替康二药方案是 SCLC 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建议对于广泛期 SCLC 伴有无症状的脑转移患者的一线治疗采用全身化疗,在全身化疗结束后或脑转移进展时再考虑 WBRT。
(3)鞘内注射
鞘内注射化疗可提高脑脊液内药物浓度,从而杀伤肿瘤细胞,是 NSCLC 脑膜转移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脑实质转移,目前尚无明确支持证据。
(4)分子靶向治疗
1)EGFR-TKIs
对于 EGFR 基因敏感突变的 NSCLC 脑转移患者,EGFR-TKIs 治疗可获得较好的客观缓解率,可作为首选药物。尤其第三代 EGFR-TK I奥希替尼在脑组织中分布较一代和二代EGFR-TKI更高,对于一线EGFR-TKI治疗后进展并伴有EGFR T790M突变的NSCLC脑转移患者,奥希替尼对颅内病灶有更好的疗效。
2)ALK 抑制剂
与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相比,克唑替尼对 ALK 融合基因阳性的 NSCLC 脑转移患者颅内转移瘤控制率更高。对于克唑替尼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可选择的新型 ALK 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
(5)抗血管生成药物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于非鳞 NSCLC 脑转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随访治疗】
后续的随访非常重要。一旦发生脑转移,患者生存机会骤减,他们需要频繁的后期随访。按照诊断特异性分级预后系统(DS-GPA)系统分为4个指标,肺癌脑转移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卡氏评分 (KPS)、颅外转移和脑转移数目,评分越低、预后越差。该评分系统可指导日后的综合治疗,带给患者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2-172025
八家学协会共同发布心脏置入式电子设备合理应用标准,用好心电设备 守护心律健康
-
new《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正式发布
2023-04-09 -
03-132023
2023年春季成人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
【编者按】 自 2023 年春季以来,流行性感冒发病在我国各地呈上升趋势,本病属于中医“疫病”“时行感冒”范畴,中医药在减轻、消除流感症状、缩短病程方面疗效显著,为有效防治当前春
-
newCACA技术指南精读巡讲
2023-02-13
-
CACA技术指南精读巡讲
2023-02-13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发布
2019-07-26 -
简单路径 打通高血压指南实施最后一公里
2019-02-21 -
全程管理 让艾滋病患者在有效治疗下长期、有质量生存
2018-12-23 -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解读
2018-11-13
-
2023年春季成人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
2023-03-13 -
《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正式发布
2023-04-09 -
【指南与共识】女性慢性心力衰竭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2022-08-02 -
CACA技术指南精读巡讲
2023-02-13 -
良性前列腺增生指南权威解读:重视全病程管理,让指南走向基层服务临床!
2022-06-25 -
重磅!9部全国肿瘤放疗质控指南在深发布(附指南下载地址)
2021-12-27 -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解读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