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门巴’扎西德勒” “留守医护”陪患者过春节

时间:2021-02-09 14:40:02来源:未知作者:张丽姝 阅读: 67241

春节前夕,在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儿科区域诊疗中心,专程从青海赶来陪孩子过年的藏族脑瘫患儿次旦(化名)的父亲,手里捏着核酸检测报告,快步走进医生办公室,感激地向他们道了声:“门巴,扎西德勒(医生,祝您吉祥如意)!”

今年春节,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儿科区域诊疗中心近百名医护人员选择留守,与26名藏族、回族患者及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一起过春节。

 

西安“门巴”让患者把医院当成家

“回家800多公里,不想耽误孩子治疗,康复一天就能进步一点,不敢停下来。”次旦妈妈说道。次旦现在1岁2个月,8个月大时因全身软瘫、不会翻身、不会爬被当地医院诊断为“精神运动发育迟滞”。

身为护士的次旦妈妈深知“早治疗、早康复”的道理,诊断次日就带次旦来到了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这一治疗,就是半年。经过中西医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次旦逐渐掌握了四点爬、独坐和体位转换,精神状态及认知能力都有了明显改善,体重已接近29斤。白白胖胖、见人就笑的次旦就像病区里的“小明星”,妈妈的坚持与次旦的进步时常激励着其他病友家庭。

为维持康复成果,次旦父母商量着决定在西安过年。医护人员得知后,告知过年期间会有值班医生留守,保障所有治疗项目正常开展。同时,护士们积极协助次旦父亲进行核酸检测、办理“陪人证”。这些举动,都让次旦一家非常感激。次旦妈妈对医护人员表示到:“我小时候过的是藏历新年,现在小次旦很幸福,能在西安过春节。少数民族也是祖国大家庭的一部分,今年一起过春节,我们就是一家人。”

在隔壁病房,来自榆林市儿童福利院的2名孤残儿童榆杰(化名)、榆硕(化名)兄弟俩,因为在1月底作了外科矫形手术,根据治疗方案,春节期间要留在医院继续完成术后康复。“护士妈妈”们主动排班,决定轮流照顾孩子们,让他们在病房里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留守医护年复一年为生命“守岁”

在儿科区域诊疗中心,除了次旦、榆杰兄弟俩,还有许多脑瘫、孤独症、智力低下等患儿在医院过年。为了让更多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春节期间,很多医护人员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或许错过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却用尽职尽责的坚守,收获了患者的康复,也收获了医者内心的成就和满足。

今年大年三十的儿科值班医生是樊亚妮,她是儿子口中的“除夕夜专业户”。“参加工作13年,每年春节都参与值班,其实医生这个岗位就是救死扶伤,春节和平时也没啥区别。”樊亚妮说,坐诊、治疗、发医嘱……过年期间,虽然住院的患儿数量比平时有所减少,但工作强度仍没有降低。

“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陪家人好好吃一顿团圆饭,不过家人都很理解。晚上我们会抽空视频,隔屏拜年也是团圆!”樊亚妮说,在医院,儿科是最累最忙科室之一,作为一名医生,为患者服务是职责所在。虽然工作辛苦,但只要能减少患者的病痛,看到孩子们康复后家长如释重负的笑脸,在同为母亲的她看来,那就是医生最有成就感的瞬间。

医院儿科区域诊疗中心主任樵成说:“春节期间,有部分外省患者不能按时返回,同时还有部分门诊患者需要继续康复,我们安排了医生、护士、康复师骨干力量坚守岗位,保证患者的康复治疗。”


责任编辑:杜焕朝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