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临床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临床指南/详情

上工治未病 干预糖尿病前期

时间:2017-06-23 10:06:55来源:未知作者:梁晓春 阅读: 160828

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1.6%,糖尿病前期达到50%。欲降低2型糖尿病患病率,必须对糖尿病前期进行干预,使其向正常糖耐量转化。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IFG指空腹血糖介于6.1~7.0 mmol/L。IGT是指葡萄糖负荷后2 h血浆血糖介于7.8~11.1 mmol/L。在临床上IGT较IFG更为常见。


生活方式干预是根本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2型糖尿病患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项研究证明,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及糖尿病前期者进行早期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病率。


1986年潘孝仁等对大庆地区IGT者进行了6年的前瞻性干预治疗。结果表明,饮食治疗组、运动组和饮食治疗+运动组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分别下降了31%、46%和42%。


而后2008年《柳叶刀》杂志又报道了“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20年后续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高危人群如果不加干预,20年间有92%会发展成糖尿病,但接受为期仅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在20年后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了43%;心脑血管死亡率下降17%;严重的微血管病变降低了47%。


随后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DPS)以及美国糖尿病预防项目(DPS)均已证实,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能延缓IGT降低患者发展为糖尿病风险。近年发表的芬兰研究也显示,生活方式干预在干预停止后3年仍有效,与大庆研究结果相符。


上述三项研究成为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的里程碑。新近发布的《2017年AACE/ACE 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指南》中对生活方式干预和肥胖管理进行了更新,强调了糖尿病前期的生活方式干预及减重治疗的重要性。   


西药干预不失为一途径


目前为止,FDA没有批准任何药物用于糖尿病前期或预防2型糖尿病,但是对于中长期的生活方式干预,且效果不理想或依从性差者,药物干预也不失为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DPP研究中观察到二甲双胍可使糖耐量降低患者糖尿病的发生延迟2.8年。在欧洲多中心阿卡波糖预防糖尿病研究(STOP-NIDDM)中, 经过3年阿卡波糖药物干预能使IGT人群中发生2型糖尿病的相对危险下降36%。由中日友好医院等6家中心,为期3年,入选321例IGT干预研究证实,糖尿病年发病率,对照组为11. 6%,饮食+运动组8. 2%,阿卡波糖组(50 mg,tid)和二甲双胍组(0. 25 g,tid)年发病率明显下降(分别为2. 0%和4. 1%)。


中药干预屡获证据 


近年来中医及中西药结合研究者在预防糖尿病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冯凭等报道,将278例IGT患者随机双盲分为金芪降糖片(黄芪、黄连、双花组成)组和安慰剂组。2年后结果表明金芪降糖片组和安慰剂组的平均糖尿病年转化率为分别为4.05和12.69%。糖尿病的转化风险降低了64.2%。


连凤梅等发表在JCEM的临床试验证实,天芪降糖胶囊(由黄芪、天花粉、女贞子、石斛、人参、地骨皮、黄连、山茱萸、墨旱莲、五倍子组成)可显著降低IGT患者向2型糖尿病转化。其将42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干预12个月,完成试验者天芪降糖组198例和安慰剂组191例。结果证明,天芪降糖胶囊比安慰剂降低IGT向糖尿病转换的风险为32.1%。


其他中药如中汇糖脉康、北京协和医院的益气养阴活血胶囊等干预IGT的文献还有很多,但多数疗程短,例数少,有待今后研究。


综上,2型糖尿病流行日益严峻,中医注重整体调节,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的优势,有望在糖尿病的预防方面有所作为。


未病先防  加强大众对糖尿病预防知识的普及,重塑健康的生活方式。

既病防变  早期发现糖尿病前期,积极干预,使其向正常糖耐量转化,远离糖尿病。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