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白内障不用怕,动个小手术就可以拿掉“屏障”
“得了白内障如果不及时做手术根治,任其发展,会产生一系列继发性变化,最常见的就是青光眼。错过最佳时机再想去做白内障手术,没用了。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挽回视力的手术,而是拯救眼球的手术。”12月6日,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院长赵广愚在白内障知识大讲堂上强调。
据悉,该大讲堂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主办,得到了强生全视的大力支持。赵广愚等来自华南地区白内障领域的专家,在大讲堂上为大众普及了白内障防治的相关实用知识、分享了治疗手段的新发展,吸引了近24万人在线观看与互动。
“很多人对眼部手术有一种天然的畏惧或排斥心理,但大家要认识到,白内障在眼内只会越来越糟,无法通过药物等手术之外的任何办法治愈。”赵广愚说。
白内障的进展不可逆 必须尽早进行手术
白内障是全球排名首位的致盲性眼病,手术是目前唯一科学治疗白内障的方式。但很多人由于害怕眼部的手术,宁愿滴眼药水,敷眼贴,直至眼睛几乎失明了,才去做手术。
“白内障是由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引发的,变性是单向的,没有回头路可走。”赵广愚举例说,就像生鸡蛋煮熟后,透明的蛋清变成了蛋白,却没有任何办法再将熟鸡蛋变回生鸡蛋。“这个过程是不可逆。”
若得不到及时治疗,白内障不仅会导致失明,还会带来一系列如青光眼等其它疾病。“青光眼对视力的损害是致命性的,不及时进行治疗矫正,视力就会受到无可挽回的损失,最终导致失明。那个时候再做白内障手术就没有用了。在临床上我们见过很多这样的患者,十分可惜。”赵广愚痛心地说,“所以,患了白内障一定要尽早手术,早做早好。”
近年,国内外开展的新型白内障手术——超声乳化术,即使用超声频率震荡方法将晶状体核粉碎使其呈乳糜状后吸出,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手术,因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而备受推崇。“白内障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目前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院长赵广愚表示,“不同人工晶体的选择也能满足患者个性化的视觉需求,包括单焦、多焦,以及连续视程等,例如对动态视力需求较高的患者,则可以考虑连续视程人工晶体。”
年龄并非白内障手术的障碍
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我国60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白内障患病人数正呈逐年增长趋势。而由于对白内障的相关知识匮乏,有些老人失明后,并不知道这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
“他以为人老了自然就是看不见,只能呆在家里。家人在院子里拉一根绳,老人每天拉着绳出去晒晒太阳,再拉着绳回来。”赵广愚说,这是他在乡村义诊时经常会碰到的景象。
事实上,年龄并非白内障手术的障碍。赵广愚曾为一位103岁的高龄老人成功施行了白内障手术,让这位五世同堂的老人重享天伦之乐。
据介绍,这位百岁老人的眼部情况比较复杂,手术的视野暴露区域相对较小,晶状体也处于一种非常坚硬的状态,通过跟老人及其家人反复沟通,赵广愚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几套手术方案,对术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都做了预案。
手术非常顺利,老人的视力恢复到了0.5。亲眼见到了玄孙后,他开心极了:“过年我要包个大大的红包给他!”
“手术成功后,老人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生活也大多能够自理了,无形中也减轻了家人的压力。”赵广愚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有白内障的几率会随之增加。“但我们要考虑的不是年龄,而是其全身的状况,对于手术的接受、耐受程度。”
年轻人也会得白内障
白内障的发病年龄近年来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有些患者发病时还不到30岁。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比较多的是眼部外伤引起的白内障。”赵广愚说,“还有一些年轻人是因为全身免疫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导致的,但也有一些人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甚至有的年轻人没有家族史,没受过外伤,一侧眼睛是好的,另一侧却发生了晶体混浊。这可能跟用眼习惯有一定关系。”
随着白内障的筛查普及面越来越广,这些视力不理想的年轻人接受了相关检查,潜在的患者就“浮出了水面”。
赵广愚指出,除了尽早去医院检查外,建议大家日常从三个方面进行预防。第一,不要长时间看东西。阳光强烈的时候,如去登山、海滩等地方,记得佩戴有紫外线屏蔽功能的墨镜。第二,当眼部有不适或疾病时要及时治疗,很多白内障都是其他眼病引起的,比如青光眼,葡萄膜炎等眼病,还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也会导致白内障提早发生。第三,保护好眼睛,尽量不要使眼睛受到外力伤害。
糖尿病人更要控制好血糖
去年2月,赵广愚曾为“献血达人”同时也是“老糖友”的马昌华进行了双眼白内障手术,术后第二天,59岁的马昌华的视力就恢复到了1.0。
“马昌华是糖尿病患者,但血糖控制得好,在手术的允许范畴之内。”赵广愚说,白内障手术对于全身状况的要求不像大外科手术那样严格,即使有轻微的血糖升高,只要不超过10毫摩尔/升,即不超过正常值的1.5倍,平时能够保持血糖的平稳,就完全可以接受手术。
赵广愚提醒糖尿病患者,平时一定要把血糖控制在正常值以下,不能让血糖长期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血糖的稳定性。“糖尿病人血液中的含糖量比较高,血液流遍全身时,对各个脏器的都会有一定的损害,尤其是对眼部。”赵广愚说,“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白内障患者合并有严重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发现还有办法控制,一旦到了晚期,就难以挽回,即使做完白内障手术也难以恢复正常视力。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白内障人群众多,近年国内虽然手术量上升得非常快,但是跟西方发达国家比,还是远远不足。据强生全视此前发布的《全球眼健康调研报告》,尽管有65%的中国大众表示熟悉白内障,但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仅有6%的受访者表示如果自己确诊白内障后极有可能接受手术治疗。对手术安全性、术后效果的担忧、疾病知识的匮乏、对手术本身的恐惧等是阻碍患者接受白内障手术主要原因。
“实际上还是有大量的白内障患者还没有进行手术治疗,积累了大量的潜在的白内障病例。”赵广愚说:“因此,白内障科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超六成初诊患者对白内障疾病了解不足|中国白内障认知与诊疗现状调研报告发布
“眼部健康在人体健康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的眼睛就像一部高级相机,保护好镜头才能捕捉世界的绚烂。 平时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建议大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健康检查。” ——姚克 2
2021-06-06 -
new2020“视界连接你我”白内障知识大讲堂首站在福州启动
今天,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主办, 强生全视大力支持的2020“视界连接你我”白内障知识大讲堂首站在福州启动。 活动邀请了来自华南地区白内障领域的专家,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为大众
2021-04-16 -
new清晰光明何处寻——大咖讲解白内障的科学防治
今年的6月6日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人们不得不长期居家,并在长时间的在线上展开远程工作、学习,疫情不仅给人们的生活习惯带来了改变,也让人们前所未有的关
2021-04-16 -
new疫情后时代眼科市场激增,强生全视推出全球眼健康调研报告
疫情期间“更费眼”,因为居家办公和远程学习导致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间变长 一场新冠疫情,让国人更加关注眼健康。 根据最新的调研,“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居家办公和远程学习导致电子屏
2021-04-16
-
超六成初诊患者对白内障疾病了解不足|中国白内障认知与诊疗现状调研报告发布
2021-06-06 -
得了白内障不用怕,动个小手术就可以拿掉“屏障”
2021-04-16 -
疫情后时代眼科市场激增,强生全视推出全球眼健康调研报告
2021-04-16 -
清晰光明何处寻——大咖讲解白内障的科学防治
2021-04-16 -
专访:手术是目前科学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方式
2021-04-15 -
2020“视界连接你我”白内障知识大讲堂首站在福州启动
2021-04-16 -
疫情后国人愈加关注眼健康 居全球领先水平
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