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指南】≥75岁老人应用阿司匹林应慎重,《柳叶刀》研究显示会大幅升高上消化道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至今临床应用已超过 100 年,除解热镇痛外,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血管病风险,降低肿瘤发生风险。近年还有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在预防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方面也卓有成效。随着科学的进步,阿司匹林的其他独特功能正在被不断地发现,该药作为一款“百年老药”正焕发出新的生机。然而,近期发表于《柳叶刀》的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在老年人群中大幅升高了上消化道出血风险。(Lancet.6月13日在线版)
该研究纳入3166 例患者,这些患者曾有卒中或心脏病发作史并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是阿司匹林)。随访10年。
结果显示,应用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用于 75 岁以上老年人群与显著升高的重大和潜在致命性胃部出血风险相关。在每日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需要住院治疗的出血事件的年发生率,65岁以下患者为1.5%,但在75~84岁患者中大幅升至3.5%,而在85岁或以上群体中更是高达5%。
此外,致残或致死性出血风险也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在65岁以下群体中低于 0.5%,在75~84岁患者群体中升高至1.5%,在85岁或以上群体中接近2.5%。
研究者认为,在长期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质子泵抑制剂(PPI)可将上消化道出血降低70%~90%。然而目前 PPI并未成为这类患者的常规用药,在该项研究中,仅有约1/3的患者同时应用 PPI。因此,尽管在卒中或心脏病发作后短期应用阿司匹林具有明显的益处,但针对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75岁以上老年人,应用PPI以降低出血的风险。
据悉,在美国或欧洲75岁以上老年群体中,有高达 60% 的老年人每日应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防止心脏病发作或卒中。阿司匹林终身治疗被推荐用于二级预防,但这一建议是根据主要在 75 岁以下人群中开展的临床研究结果。
研究者表示,虽然有一些证据表明,长期服用PPI可能有一些小的风险,但这项研究表明,在年龄较大的老年群体中,未服用 PPI的患者群体中出血风险很高且后果很严重。因此,针对这一群体,同时服用 PPI的益处大于其风险。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2-172025
八家学协会共同发布心脏置入式电子设备合理应用标准,用好心电设备 守护心律健康
-
new《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正式发布
2023-04-09 -
03-132023
2023年春季成人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
【编者按】 自 2023 年春季以来,流行性感冒发病在我国各地呈上升趋势,本病属于中医“疫病”“时行感冒”范畴,中医药在减轻、消除流感症状、缩短病程方面疗效显著,为有效防治当前春
-
newCACA技术指南精读巡讲
2023-02-13
-
CACA技术指南精读巡讲
2023-02-13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发布
2019-07-26 -
简单路径 打通高血压指南实施最后一公里
2019-02-21 -
全程管理 让艾滋病患者在有效治疗下长期、有质量生存
2018-12-23 -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解读
2018-11-13
-
2023年春季成人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
2023-03-13 -
《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正式发布
2023-04-09 -
【指南与共识】女性慢性心力衰竭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2022-08-02 -
CACA技术指南精读巡讲
2023-02-13 -
良性前列腺增生指南权威解读:重视全病程管理,让指南走向基层服务临床!
2022-06-25 -
重磅!9部全国肿瘤放疗质控指南在深发布(附指南下载地址)
2021-12-27 -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解读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