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免疫专场
当前位置:首页/ 第四届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学术年会暨第十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免疫专场/详情

免疫治疗:掌握“保效”与“保命”的分界线

时间:2021-06-24 12:10:26来源:未知作者:王宝成 阅读: 127762

免疫治疗在中国已展开临床应用已经有3年多,在最初的阶段,大家更多的是关注免疫治疗是否对患者有效,有哪些适应症可以使用免疫治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良反应的出现,大家开始关注免疫治疗的安全性和毒性反应的管理。对于患者来讲疗效与安全性是同等重要的,医生能够逐步认识到这点,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表明我国医生对免疫治疗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全面和成熟。

按分类标准进行毒性管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引起的毒性反应,几乎可以发生在每一个组织和器官,而且程度各不相同。但从原则上分析,可以分类为常见与少见毒性反应,轻度、中毒及严重毒性反应,可逆与不可逆的毒性反应等。这样的“粗线条”分类、分级,便于临床医生把握毒性反应的处理方向,处理好“保效”与“保命”的分界线。

对于具体的毒性反应分级,指南中有详细的标准。总体而言,轻度的、可逆的毒性反应,比如皮肤、消化道、肝功能、内分泌、骨关节肌肉组织等,一般无需停止治疗或短暂停止治疗,并以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处理即可恢复,而且等恢复后还可以重启免疫治疗。这种情况占绝大多数。此时的原则应当是“保效”;而对于虽然少见,但毒性严重,甚至致命的反应,比如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就要格外谨慎和重视。根据临床发生的案例,指南推荐即使是二级的心脏毒性反应,要求立即停止免疫治疗,三级及以上则要求永久停用,禁止重启。这也就体现了“保命”的理念。当然,这种严重、不可逆的毒性反应,发生率很低,仅有在1%左右。

开展MDT团队应对不良反应

值得关注的毒性反应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虽然严重程度低,但发生率较高的反应。比如有些种类的PD-1单抗,引起的“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发生率很高(70%),虽然绝大多数是轻度或中度的,而且至今尚未出现致命性的病例,但临床上处理不好,可能会引起出血、感染等,给患者造成痛苦和不便。另一种就是严重的不可逆的毒性反应。这类毒性反应发生迅速,需及时识别并果断处理。停用ICI及冲击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往往不能奏效,需要进行多种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及多学科综合诊治。

新指南增加了“常用免疫抑制剂的用法、用量和适应症”这一附录。三级医院展开抗肿瘤免疫治疗,应当组建和培训处理相关毒性反应的MDT团队,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这部分也是指南更新的重要内容。

此外,指南对附录中的毒性反应控制后的免疫治疗重启部分,也做了修改和强调,值得各位关注。

指南要点更新

此次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2021)》更新,汇集了CSCO免疫治疗专委会和药物安全管理专委会的几十位专家共同修订的。在《指南》(2019年版)的基础上,对十五个章节及三个附录进行了修改,新增了“胰腺毒性”一章。其中对“心脏毒性”等发生率虽低,但严重程度高且不可逆的毒性反应着重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内容涵盖特殊人群筛查与基线检查、皮肤毒性、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肝脏毒性、胃肠毒性、胰腺毒性、肺毒性、类风湿性/骨骼肌毒性、输注反应、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肾脏毒性、心脏毒性、眼毒性、毒性监测等。

image.png

责任编辑:李慧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 new罕见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好似一把“双刃剑”,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的同时也有可能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irAE)。其中皮肤、肝脏以及胃肠相关irAE 最为常见。除了这些常见irAE外,还存在一些

    2021-06-24
  • new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处理的现状与困境

    免疫治疗目前指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通过恢复机体免疫平衡来发挥自身抗肿瘤作用。与化疗比较,免疫治疗改善了患者总生存,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治疗手段。然而,免疫治疗的药物仍然

    2021-06-24
  • new免疫治疗:掌握“保效”与“保命”的分界线

    免疫治疗在中国已展开临床应用已经有3年多,在最初的阶段,大家更多的是关注免疫治疗是否对患者有效,有哪些适应症可以使用免疫治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良反应的出现,大家开始

    202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