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信息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信息之窗/详情

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助力邵逸夫医院成功举办“区块链视角下的医疗价值重构”系列主题培训会

时间:2021-07-22 20:54:01来源:未知作者:医师报 阅读: 61277

7月8日,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指导,浙江省医院协会主办,浙江省医院协会互联网医院管理分会承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协办的浙江省智慧医院建设之“技术赋能”系列主题培训会(第三期)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成功举办。本期会议以“区块链视角下的医疗价值重构”为主题,邀请到了我国区块链领域著名专家、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院长蔡亮教授,及浙江省区块链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钱远之担任培训嘉宾,吸引了100多位医疗行业观众到线下参与培训,以及省内外3000余位观众在线上观看直播。

浙江省医院协会秘书长梁立强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总书记10·24重要讲话之后,掀起了全民学习区块链的热潮,如今区块链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之一,区块链不仅仅是一种新技术,更是一种共赢、共享、共治的思维模式和一种新的组织或制度设计,我们应当善于将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和制度设计,应用到医疗行业的实际业务场景中,结合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优势,构建出一个更加有利于各方互联合作、共享共治的医疗协作模式,进而打造一个更加便民惠民的智慧医疗体系。

图片

图为浙江省医院协会秘书长梁立强致辞

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院长蔡亮教授带来了以《区块链技术、应用与监管》为主题的主旨报告。


蔡亮教授介绍,区块链已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国家战略,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都相继出台了国家级区块链顶层规划。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将区块链列入“新基建”范围;今年3月,“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联盟链为重点发展区块链服务平台和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应用方案,完善监管机制。


蔡亮教授在报告中表示,区块链是一种新颖的信息记录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区块链有三种典型的组织形态:第一种是公有链,以比特币为代表,其特点是完全去中心化,没有任何准入机制,任何个体都可参与,并且账本是完全公开透明的,全球范围内都可访问。第二种是私有链,参与者一般是大型企业各内部实体,或政府各职能部门,其具有一定的中心化协调机制,通常应用于协调成本过高的业务,如机构内部的技术验证、存证和审计。第三种是联盟链,一般由企业联盟或者政府机构发起,其通常具有准入和权限控制机制,账本具备隐私保护功能。联盟链是目前最贴近企业和政府实际应用场景的组织形态,而且更加便于监管。

图片

 图为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院长蔡亮作主旨报告

“区块链技术在医疗健康行业应用前景广阔”,蔡亮教授表示,从2015年起,我国就已在区域信息化、医联体、疫苗追溯系统等领域开展基于区块链的试点和应用。“针对电子病历在跨机构间无法有效互认的问题,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机构电子病历可信安全共享与调阅,建立以患者授权为前提的调阅机制,保护患者隐私,为医院降低安全风险。某市卫健委已经启动基于区块链的跨地区电子病历调阅,试点在跨省域不同管理层级的医院间形成可信转诊数据互认。此外,当下卫健、医保、药监的监管信息暂未互联互通,短期内难以实现协同监管。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助推‘三医联动’,让电子处方、线上开药、配药、送药、签收药等流程都将被可信记录(不可篡改且可追溯),一张处方被标记已配送后,就不可再次配药,可以有效避免处方滥用问题。”


最后,蔡亮教授谈了自己的体会,“区块链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区块链的价值绝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和颠覆,更要看到分布式信任机制带来的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区块链技术能推进数据驱动的可信业务协同,在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增强医疗科研水平,提升医院管理等方面助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区块链技术应用部门,主动了解和拥抱监管很重要,这是区块链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图片

 图为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院长蔡亮作主旨报告

浙江省区块链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钱远之带来了以《区块链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应用场景》的主题报告,他介绍到,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步,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政策支持区块链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应用,医疗健康是重点应用领域。2020年1月卫健委《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指南》将区块链应用列为考核加分项。2020年10月卫健委《关于加强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意见》鼓励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医疗联合体、个人健康档案、电子处方、药品管理、医疗保险、智慧医院、疫苗管理、基因测序等方面的应用。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

图片

图为浙江省区块链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钱远之作主旨报告

钱远之表示,“医疗健康产业信息化建设在数字经济时代面临着五个痛点,一是医疗平台间、医疗健康设备间数据共享不充分,医疗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形成了‘数据孤岛’;二是医疗健康领域的产品难以实现全生命周期溯源;三是数据信息易被篡改、删改,医疗健康等关键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弱;四是中心化系统为医疗健康行业监管带来较大难度;五是数据确权困境、责任边界不清晰以及激励机制缺乏,导致各方参与医疗健康数据采集和维护的积极性不高。”


“区块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和应对的方案”,钱远之指出,区块链技术可以重塑医疗健康行业的数据互联互通系统,以逻辑上的数据共享共融取代物理上的数据共享,使各参与方实现数据可信共享,由此建立起一个医疗健康行业的数字生态。“从某个角度上说,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建设信息共享平台,代价是最小的,因为它并非采用大规模而集中的建设方式,而是采用分布式融合的方式。”


钱远之认为,“我们可以将区块链技术作为新一代数据共享交换基础设施,以锚定数据规范为内核,以价值评估激励为外延,以数据可用不可见技术为支撑,穿透式监管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解决数据共享中的痛点难题,助力数据可信开放,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为加快培育医疗数据要素市场提供强力支撑。”


最后,钱远之分享了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案例,如医院数据流管控系统、临床文书司法存证、医疗数据可信协同、电子病历可信协同、多中心科研合作、处方流转与“三医联动”协同监管、互联网医疗治理与监管、医联体应用等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互联网及人工智能办公室主任林辉博士主持了当天的会议。林辉博士总结到,“通过两位嘉宾的报告,我们了解到区块链的颠覆性技术以及强大的生命力,也了解到了基于区块链的治理架构,能够实现数据可信,可以帮助医疗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重构信任体系。”

图片

图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互联网及人工智能办公室主任林辉博士主持会议

“当前我国医患矛盾较为突出,但其实医患矛盾并不简单只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其本质是整个社会信任体系之困”,林辉博士说到,“智慧医疗的未来一定是极简医疗,相信未来医疗行业的数据在生产环节都将基于无线传感器智能获取,然后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自动地处理和加工,并在医生的诊断过程中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为医生提供参考,其后由医生决定参考与否,若医生选择参考建议,手术机器人将自动实施或者人机协同完成手术治疗,这就是未来的智慧医疗闭环。在这个闭环过程中,相信区块链技术从数据的生产,到共享、传输、处理等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都能使得所有的数据都是精准的、真实的、可以被信任的,从而去解决现有信任体系存在的信任不足、数据共享安全无法保障等问题。这无论是技术层面上,还是应用和监管层面上的场景实现再造,都是对行业信任体系的重大创新,而想要实现这一切,还需要医患及各方共同努力!”


林辉博士表示,“我们在区块链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不能为了用区块链而用区块链,要做到‘两个融合’。第一个融合是要与医疗信息化进行融合,区块链技术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一定是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在一起,才会出现更多的新场景和新应用,而区块链技术则可以在这些全新的应用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信任搭建作用。第二个融合是要与医疗实际场景业务融合,尊重行业的特点,实实在在地解决行业痛点,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