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8·19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 你我同行 | 万小平:“上海大摇篮”的善良医院新里程
如果分别以年份和规模为x、y轴,画出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发展的曲线图,就会发现,这条曲线的斜率在2013年后陡然增加。8年间,这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实现了从一个院区,到东、西两院;从10亩地、1.2万平方米,到80亩地、13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从不足600名员工,到1600余名员工的跨越。
年分娩量3万左右,连续多年位列上海首位、全国前列;2019年门诊量逾184万人次,位列上海市专科医院排名第一;2020年立项33项国家自然科普基金,立项数(连续)4年排名全国妇产科学科之首;连续3年在中国医院排行榜(专科综合)和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妇产科学榜排名双前十;连续4年位列全国医院互联网影响力(妇产科)排行榜第二……谈起医院近年来的“成绩单”,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万小平教授如数家珍。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 万小平教授
三领域协调发展 为患者责无旁贷
看到“妇婴保健院”这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名词,很多人会“望文生义”,以为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以下简称“一妇婴”)是一家产院。诚然,作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曾任主委单位,一妇婴是媒体与上海市民口中的“上海大摇篮”。但万小平指出,一家具有二级学科的妇产科专科医院,应在妇科、产科、生殖医学三大领域协调发展。
近年来,一妇婴辅助生殖医学科在辅助生殖治疗、试管婴儿技术等领域成绩抢眼。2017年,科室在世界上首次发现ZP2、ZP3双杂合突变导致受精障碍的致病机制,经过分子靶向治疗,患者成功受孕分娩,成果在世界顶级期刊《Science》等杂志发表。2018年,获批开展PGD技术,一妇婴成为上海市获批开展所有辅助生殖技术的医院之一。2020年,IVF取卵周期数近6000个。
万小平(左一)为上海市母胎医学与妇科肿瘤研究所揭牌
而作为上海“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一妇婴妇科在妇科肿瘤这一亚专业上得到了迅猛发展。他表示,近年来,妇科三大恶性肿瘤——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其中,近50%的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患者术后因各种高危因素需进行放疗。“浦东地区有540万人口,而三级甲等妇产科专科医院只有一妇婴一家,满足浦东地区妇科肿瘤患者的就医需求,我们责无旁贷。”
2020年12月,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支持下,一妇婴东院妇科肿瘤临床诊疗中心及科教综合楼项目启动;2021年3月8日,一妇婴放射治疗科正式运行,并在全国妇产科医院中率先安装运营了最新一代医用直线加速器、高剂量率三维后装治疗仪和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先进设备,是上海市首家具备完整放疗体系的妇产科专科医院,也标志着医院形成了完整的、一站式妇科肿瘤治疗链。
万小平在操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万小平表示,医院放射治疗科正式运行后,能够为女性恶性肿瘤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精准治疗和全程化管理。“患者不仅不再需要前往其他医院排队等候放射治疗,减少了舟车劳顿和心理上的焦虑,还可以接受由一妇婴首诊团队主导的全链条优质诊疗服务,首诊医生负责制也被进一步落实。”
四海广发“英雄帖”坚守“仁心”成善良
“医院间的竞争与发展就像一场棋局,对弈的赢家一定是目光长远、一步步规划未来的棋手。”在万小平眼中,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就是“对未来投资”。他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医院汇集和培养了包括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青、国家优青、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在内的优秀人才,并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很多医院囿于疫情防控等因素不敢引进人才,但一妇婴却趁机把‘口袋’打开,将一批优秀的人才纳入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万小平介绍,他在2021年的院长办公会上再次制定了“大手笔”的人才引进计划,在医疗、护理、医技、科研及管理岗位广发 “英雄帖”,并将重点放在了引进医学检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专业人才上:“建立高通量测序公共平台,哪怕再招10名、20名员工,也要把它做起来!”
万小平(中)与科研团队合影
一批批杰出人才怀揣梦想,从五湖四海来到一妇婴,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文化碰撞。如何将团队磨合的成本降到最低?万小平用了两个字:“善良”。
“医生用善良之心对待患者,树立‘红线思维’;老师用善良之心培养学生,教学相长;研究者用善良之心开展临床研究,使患者获益;管理者用善良之心对待员工,解决员工实际困难。”2017年,万小平首次提出“打造360度关爱妇女儿童的善良医院”的理念,并将善良医院建设全面融入医疗、教学、科研和患者服务工作。他表示,善良是医疗的本质,也是每一位医者的初心,作为院长,他希望医院的善良被社会看见、体验和获得。
善良医院的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成果。2020年1月10日,一妇婴在“2019年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患者满意度调查”调查中位列三级公立专科医院第一,连续两年位居该榜单榜首。万小平说:善良也是一种品牌。“善良医院、仁心医者”就是一妇婴的文化标签。
网络治“流程难走”云端让“名医到家”
“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是人民群众就医的“痛点”,也是医改针对的方向。近年来,国家多项相关政策相继出台,推动医保制度持续改革优化,上海地区“看病贵”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看病难”仍是人民就医的痛点问题。
万小平认为,“看病难”的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流程难走”,二是“名医难觅”。而互联网医院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万小平介绍,作为互联网医疗的先行者,早在2008年,一妇婴就在“网红院长”段涛教授的带领下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线上问诊、直播课程等方式,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医院更与知名互联网诊疗平台深度合作,将诊疗流程从线下搬到线上,也将名医从诊室请到了云端。
万小平(左三)参加“大咖说健康”栏目录制
不少医院管理者对医生开展互联网诊疗的态度比较保守,甚至持反对态度。但万小平却敏锐地发现,互联网医院对于医生的养成具有三大优势:一是辐射范围大、覆盖人群广;二是口碑机制的引入能够迅速改善医生的服务态度;三是精准的标签利于医生吸引患者,不仅能提高医生的专业化水平,更有利于其开展临床科研。“这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当然要鼓励!”
“互联网时代,医生不仅可以用手机工作,还可以借‘流量’实现个人发展,甚至助力医院发展。”一妇婴生殖免疫科主任鲍时华在三十出头博士毕业后来到一妇婴工作。作为新进医院的年轻医生,起初她接诊的患者不多。而距离一妇婴只有2.3公里的一家知名三甲综合医院,有鲍时华的导师,他们的学科成熟,病人众多。转机出现在2008年,鲍时华把自己的口碑从线下拓展到了线上。她利用业余时间耐心细致地回答病人关心的问题,渐渐赢得了大家的一致信赖。到了后来,只要她一出现在线上,病人纷纷欢呼:“我们的白雪公主来了!”2014-2017年,鲍时华及其团队在线上服务的患者数量与她的团队在一妇婴接诊的患者数量呈线性正相关,患者越来越多。由于全国各地前来求医的病人剧增,医院在2015年专门成立了以鲍时华为核心的生殖免疫科,给她配备了另外6名医生助手,同时建立了生殖免疫实验室。
万小平表示,为提高医生们的“线上本领”,自己还专门联系了某知名互联网诊疗平台的工作人员对医生进行培训,“等大家都成长了,我计划将互联网诊疗纳入医院的绩效体系,来个‘一步到位’!”
耐得住“清贫寂寞”为患者争创一流
“做院长,要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万小平说。清贫是指在始终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度节制;寂寞是指要靠制度而非靠人情管理,要始终与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尽量减少非职业的感情。
2021年是万小平从医的第40个年头,也是他成为一妇婴医院管理者的第8个年头。作为卵巢癌“三明治”治疗模式的发明者,以及因子宫内膜癌基础与临床研究连续获得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妇科肿瘤专家,他对临床的激情与对患者的热爱溢于言表。
万小平(左一)在查房
采访中,万小平很少谈及个人,但谈起自己心中的小目标,他会不假思索地说:“作为医生和医院管理者,心里要永远装着患者,时刻从患者角度考虑,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我的目标就是带领一妇婴,按照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对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要求不断迈进,用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设备,打造国家一流的妇产科医院、一流的妇产科学科和一流的妇科肿瘤诊疗中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1996年,钟华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被分配至盛名在外的上海市胸科医院,成为了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在我国肿瘤领域顶级专家徐昌文教授、廖美琳教授、韩宝惠教授的引领下,呼吸内科配
2022-08-22 -
new上海嘉会国际医院:聚国际化之力 破高端医疗服务藩篱
身负青囊,剑指远方。
2021-08-24 -
new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创新团队:坚持创新 为人民健康而战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是由吴孟超院士创建,肿瘤学专家王红阳院士领衔,以肝胆疾病诊疗与肿瘤转化研究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三级甲等综合性研究型医院。这一国家级创新团队在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肝胆肿瘤早诊和精准治疗,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术后抗复发治疗和复杂胆道疾病手术治疗等方面人才汇聚,引领前沿,彰显了高水平疾病救治能力。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国家创新争先奖章,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标志性成果。
2021-08-20 -
new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团队:360度关爱妇女儿童健康 打造“双一流”善良医院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创建于1947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研究型三甲妇产科专科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首批爱婴医院。现有东西两个院区,开放床位800余张。产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妇科是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所承担的上海市母胎医学重点实验室将建成全国一流的母胎医学科研平台。年分娩量多年来位列上海首位、全国前列,上海每5-6个新生儿就有1个出生在一妇婴,被市民亲切称为“上海大摇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4年位列全国妇产科学科首位;连续3年位列中国医院排行
2021-08-20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2-08-22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陆舜:潜心创新疗法,造福“肺”凡人生
2021-08-19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徐虹:从起点把控罕见病
2021-08-19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专列海报故事|吴志英:在源头上开展我们自己的创新
2021-08-19 -
张念志:传承国粹 守正创新 耀世中医
2021-08-19
-
上海嘉会国际医院:聚国际化之力 破高端医疗服务藩篱
2021-08-24 -
方邦江教授:上医医国 中医医人
2021-07-21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2-08-22 -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创新团队:坚持创新 为人民健康而战
2021-08-20 -
陈晓春:“老来糊涂”不正常,老年痴呆症能防控可避免
2021-08-19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团队:保护“肾”命,“医”路同行
2021-08-19 -
张念志:传承国粹 守正创新 耀世中医
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