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儿童雾化用药三问三答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 是目前治疗慢性气道炎症常用、有效的药物。随着临床治疗上的广泛应用,已证实ICS吸入疗法具有起效快、疗效 高、不良反应小、无创伤、无痛苦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已经被国内外作为防治支气管炎症和哮喘的首选疗法。但是,仍然有些医务人员对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优势认识不足,存在疑问。现就这些疑问讨论如下。
问题一:ICS雾化吸入属于局部用药,达到肺实质和肺间质而发挥作用吗?
答:ICS雾化吸入的药物是以气溶胶的形式输出,并随呼吸进入体内,气溶胶具有巨大的接触面,有利于药物与气道表面黏膜上皮细胞接触而发挥药效。当然这种雾化方式,不是传统的超声雾化,而是射流雾化——以压缩泵或氧气驱动的雾化器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雾化吸入器具,其原理是高速运动的压缩气体通过狭小开口后突然减压,在局部产生负压将药液吸出并形成药雾微粒,其中大的药雾微粒通过挡板回落至贮药池,小的药雾微粒则随气流输出。这种给药方式,有三个特点:
1. 雾化流速适中,0.4ml—0.6ml/min;适合人体的正常吸呼比;
2. 雾粒密度,0.5—5微米的颗粒密度能达到80%左右;。吸入给药的目的是将药物送达并黏附在病变部位,呼吸道的末端内径极小,如果雾化颗粒大于5微米,难以通过末端细支气管,颗粒再大就会黏附口、鼻、咽腔;如果颗粒小于0.5微米,则在吸入后容易被呼出。
3. 这种广泛分布于0.5—5微米之间的雾化颗粒,利于吸入药物分布于气道病灶,局部药物浓度愈高。可以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局部作用强,起效迅速。
4. 这种雾化吸入给药方式,是最不需要患儿刻意配合的吸人疗法,适用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同时,一般雾化吸入治疗的药量仅为全身用药量的几十分之一,由此可避免或减少全身给药(如糖皮质激素)可能产生的潜在的不良反应。目前雾化吸入ICS在儿科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支气管哮喘、气流阻塞性疾病、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毛细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有喘息症状者)、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其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管插管术等)。
问题二:为什么说ICS雾化吸入疗效好,副作用小?
答:ICS 的作用机制分为经典途径(基因途径)和非经典途径(非基因途径)。经典途径是全身用药后,激素与细胞浆内的激素受体(简称浆受体)结合,并转运进入细胞核后影响核酸的转录而缓慢地发挥抗炎作用;而非经典途径是局部用药,激素与细胞膜激素受体(简称膜受体)结合,在数分钟内就能生效。当然,细胞膜激素受体的数量仅占受体总量的 10%~25% 左右,而且它的解离常数远高于浆受体的解离常数。因此,雾化吸入正式保证了ICS局部高浓度(相对于全身用药而言),才有效启动数量少/亲合力弱的膜受体快速通道,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ICS进入血循环的剂量以及被肝脏灭活的比例,是决定其是否具有明显全身不良反应关键。ICS 的代谢特点就是在肝脏的灭活比例高,能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其中倍氯米松的肝灭活率为 60%~70%,而布地奈德和氟替卡松都超过 90%,因此 ICS 在雾化时肺部沉积率高,肝脏灭活率高,即在局部发挥作用而全身的副作用小。 特别是布地奈德,是化学结构中惟一具有 21 位羟基的化合物,增加分子的水溶性,进入气道上皮细胞后发生独特的「酯化反应」,并存储在细胞内,相当于在细胞内建立了一个「布地奈德蓄水池」,明显延长其在气道的滞留时间,增加对气道的选择性,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因此目前临床最常用。
问题三:ICS雾化吸入疗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在不同儿科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婴幼儿喘息、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管插管术中和术后等的治疗中,还需要对 ICS 雾化吸入的剂量、频次和疗程作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化。
2.由于雾化吸入ICS发挥作用快,不仅可作为长期维持治疗,也可在哮喘等气道阻塞性疾病急性发作时使用,但注意与速效支气管舒张剂联合应用以快速缓解哮喘发作。
3.若患儿有明显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 < 92%,则应及时给氧,雾化吸人治疗应以氧气作为驱动动力。如经第 1 小时起始治疗未达到明显缓解,应尽早加用全身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危及生命哮喘急性发作必须起始治疗时即尽早使用全身用糖皮质激素。
4. 每次吸入治疗后,应及时漱口。一方面减轻由于吸入治疗造成的声嘶和咽部不适感,另一方面还可预防口腔真菌感染。
4.长期吸入ICS,可能会掩盖一些已经感染的症状,或诱发感染,因此对患有活动期或静止期的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感染时,应该结合抗感染治疗。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11-052024
孕期营养,吃对了吗? - 准妈妈的饮食宝典
-
11-052024
无牙颌种植:重拾咀嚼的快乐
-
11-052024
脑梗死患者中医护理知识,带您了解一下
-
11-052024
溺水急救,分秒必赢!
-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专题
2021-09-23 -
2020IDSC专题
2021-09-23 -
超重或肥胖 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低
2017-06-14 -
小剂量降压药物联用更安全有效
2017-06-14 -
深夜吃饭增加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
2017-06-14
-
做冠脉CTA,这些常见知识点你需要了解
2023-09-25 -
增强CT到底增强了什么?
2023-09-25 -
“情绪胃”应该如何用药
2021-10-26 -
补液治疗的一二三
2021-09-16 -
医院电梯是生命通道,请不要肆意乱按电梯按钮
2023-07-04 -
应对踩踏:防“一米”间距 护“三姿”体位 救“肚子”复苏
2022-11-01 -
关于帕金森,除了“抖”你还知道啥?
202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