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冠脉CTA,这些常见知识点你需要了解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冠脉CTA是诊断冠状动脉最常见的检查方法。它的优势在于无创、费用低、操作简便,不仅仅能显示管腔的狭窄,还能显示斑块的大小、形态,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很高。
1、什么是冠脉CTA?
冠状动脉CTA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利用多层螺旋CT通过快速多层扫描和图象重建技术生成冠状动脉的图象,对冠脉病变部位及狭窄程度进行诊断。
2、冠脉CTA检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检查前需要保持空腹6-8小时,提前20分钟到现场,平复心情,避免因着急赶路引起你的心跳加快。做冠脉CTA检查心率控制是很关键的,心跳过快会影响图像质量,图像变得模糊。通常情况下心率要控制在每分钟70次以下。所以心跳过快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达到理想心率再检查。
3、哪些病人适合做冠脉CTA?
①易患冠状动脉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有冠脉疾病家族史及吸烟等危险因素者;
②运动心电图检查出现异常者,出现不明原因胸痛、心前区不适者;
③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不愿意或不适宜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DSA)的患者;
④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及搭桥术后定期复查的患者。
4、如何解读冠脉CTA的诊断报告?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分为6个等级。
正常:无斑块,无狭窄
轻微:有斑块,狭窄<25%、
轻度:有斑块,狭窄25%至49%
中度:有斑块,狭窄50%至69%
重度:有斑块,狭窄70%至99%
闭塞:100%狭窄
对于轻中度狭窄患者,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保守治疗;而对于重度狭窄患者,需要进行DSA检查,必要时需行支架植入手术。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哪几种类型?
依据CT值的不同,一般对粥样斑块分为: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放射科医师常用“非钙化斑块”代表脂质斑块及纤维斑块;同时具有脂质纤维和钙化成分的斑块,称为“混合斑块”。
脂样斑块CT值<50HU;纤维斑块CT值介于70HU-100HU之间;钙化斑块CT值>130HU。一般来说,斑块内CT值越低,斑块就越不稳定
6、什么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有哪些临床意义?
CT可以对冠状动脉钙化进行定量测定,即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钙化积分对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十分重要。CT上未发现冠脉钙化说明在未来2-5年发生冠脉事件的可能性很低;CT上冠脉钙化评分高说明在未来2-5年内发生冠脉事件的危险性较高。
7、什么是冠状动脉心肌桥?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正常的冠脉走行在心肌表面,心外膜下的脂肪间隙内,当冠状动脉潜入到心肌内走行,在它的表面有一层心肌覆盖,覆盖在这段冠状动脉上的心肌像小桥一样,跨过血管,所以叫心肌桥。由于,血管外面有心肌覆盖,这样在心肌收缩时,就会收紧,挤压血管,引起一种机械性外压性的狭窄,从而出现远端血流减少,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类似于冠心病的症状。
心肌桥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引起心肌梗死、房室阻滞、室性心律失常、晕厥以及猝死等。
8、冠状动脉CTA准不准?
冠状动脉造影是冠脉诊断的金标准。那么,冠脉CTA结果准不准呢?一般来说,冠状动脉CTA的敏感性很高,可达95%,可以理解为只要冠状动脉有问题,95%的病变都能被检测出来。冠状动脉CTA的特异性稍差,仅有64%-97%之间,也就是说,冠脉CTA可能将健康人误诊为患有冠状动脉疾病。
9、冠状动脉CTA有哪些局限性?
冠状动脉CTA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钙化严重的冠状动脉可能会对造影剂的显示产生干扰,从而可能影响图像质量和检查的准确性。植入金属物质,如支架等,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局部的图像造成一定的金属干扰。此外,心律不齐也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冠状动脉CTA是针对冠状动脉疾病非常好的检查方法,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临床医生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做出准确的诊断。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12-052024
骨质疏松与维生素 D 缺乏之间的关系
-
12-052024
了解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测
-
12-052024
血脂检查关乎心脏健康
-
12-052024
麻醉 : 手术室的隐形守护者
-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专题
2021-09-23 -
2020IDSC专题
2021-09-23 -
超重或肥胖 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低
2017-06-14 -
小剂量降压药物联用更安全有效
2017-06-14 -
深夜吃饭增加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
2017-06-14
-
做冠脉CTA,这些常见知识点你需要了解
2023-09-25 -
增强CT到底增强了什么?
2023-09-25 -
“情绪胃”应该如何用药
2021-10-26 -
动态血糖为何与指尖血糖数值不一样?
2024-09-12 -
补液治疗的一二三
2021-09-16 -
医院电梯是生命通道,请不要肆意乱按电梯按钮
2023-07-04 -
应对踩踏:防“一米”间距 护“三姿”体位 救“肚子”复苏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