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中医中药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中医中药/详情

益气养阴法:糖尿病治疗一大法宝

时间:2017-07-14 14:45:24来源:未知作者:李显筑 阅读: 131348

blob.png

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分型中重要的一类,主要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临床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益气养阴法是中医针对气阴两虚病证而设定的补益法,即通过补益人体的气阴,以消除气阴不足证候,或扶正以祛邪,促使疾病向愈的治法。本期特邀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李显筑教授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杨晓晖教授阐述如何用益气养阴法来征服糖尿病并发症。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标本兼治:

益气养阴   通络止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在运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的同时,辨证使用中医药可有效控制病情,显著提高疗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在经历糖尿病“阴虚血滞,气虚浊痰”的病期后,发生经络阻滞而出现的并发症,以肢体麻木疼痛为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重在益气养阴,通络止痛。

益气滋阴治本虚

截断病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长期气阴两虚后出现的病变,通过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运用益气养阴中药来通经络之气,滋涩滞之络以治本,截断病源。

常用药物黄芪、人参、当归、麦冬、玄参、葛根、生地等,其中黄芪用量要大,一般50~100g,重用黄芪使气行血亦行、血行络得通,通络邪可去。

为何加入养血药物呢?阴虚日久岂有血不虚之理,故加入生地、当归养血滋阴治疗血虚血滞,作用直接。阴血亏虚,难以速生,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漫长的原因之一,因此养血滋阴要有耐心,不可一蹴而就。

活血行气治标实    祛除病邪

阴虚血滞、气虚浊流导致瘀血停滞,瘀血是阻滞经络的主要病邪。瘀血与气滞往往相伴而行,故临床上理气活血兼用,常用活血行气药物如郁金、当归、延胡索、香附、枳实、桃仁、红花、花蕊石等。

中医治病邪,当给病邪留一去路,瘀血的最恰当去路是水道,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加入利尿药物,如泽泻,使瘀血从小便排除。

通络止痛解疾苦    通则不痛

糖尿病患病日久阴虚血滞,气虚浊流,经络阻滞,营卫之气虚,故肢体或麻木或疼痛,经络涩滞不通日久,病久入络,治疗当用通络之品,水蛭、地龙、鸡血藤、络石藤为常用药物。水蛭用粉剂,每天3~5 g冲服。鸡血藤、络石藤用量要大,30~45 g。

皮肉筋骨分深浅    防止传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从部位深浅划分有病在皮、病在肉、皮在络、病在筋、病在骨的不同。病在皮肉,及时治疗,预后较好。病在络脉,容易传变,应截断扭转。病在筋骨病情深重,疼痛剧烈,彻夜难眠。病在筋骨,可见阳虚寒凝,辨证使用温阳散寒之品,如附子肉桂之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本虚标实之证,故治宜扶正祛邪。正虚主要为气阴两虚,标实主要为瘀血,或兼见痰浊。治疗重心为通络,通络方法一为治疗血行迟缓,血行涩滞,二为活血化瘀保通畅。临床上一为搜剔通络加入虫类,藤类通络之品,二为加入止痛之品,如延胡索用量35~50 g。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疗效优势,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临床研究课题。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