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医学教育/科普/详情

关于帕金森,除了“抖”你还知道啥?

时间:2022-04-08 11:36:23来源:未知作者:王璐


说起帕金森病,好像人尽皆知,但若深究起来,又是知之甚少。然而在临床上,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对这种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放松警惕,积极改进诊断流程、钻研治疗手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患病老人越来越多。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现在,帕金森病有何难题亟待解决?未来,帕金森病治疗又将走向哪里?让我们与专家对话,共同讨论帕金森病病的现在与未来。


认识不足易影响确诊


截至2016年,我国帕金森病人数已达到362万,而在这之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帕金森病患者得到了确诊和治疗,大部分患者尚未被确诊或接受系统治疗。目前,对症治疗药物可以很好改善患者的症状,而提高和维持较好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活得好。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首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系主任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宣武医院神经科陈彪教授介绍,造成诊断准确率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有两方面。1.患者及家属对帕金森病症状不够重视。除了“抖”这一症状外,人们对帕金森病知之甚少。临床一般将帕金森病症状分为运动与非运动相关的两类,前者主要包括慢(行动缓慢笨拙)、抖(肢体抖动)、僵(肢体的僵硬)、倒(走路跌倒),这就是它的4个运动症状;后者则包括焦虑抑郁、便秘、夜间惊叫及拳打脚踢、便秘、抑郁和焦虑。陈彪教授表示,由于帕金森病早期症状往往被误认为是老年人的正常衰老现象、颈腰椎病、肩周炎、中风等,且患者普遍有头痛医头的就医习惯,导致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就诊率较低、误诊率较高。


2.基层医生对疾病认识不足。帕金森病诊断主要是医师依靠详尽的病史、完整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来下诊断,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等,所以医师对帕金森病认识的水平也是准确诊断治疗的关键因素。其中病史的询问尤其要全面仔细,包括起病时间、症状分布部位及对称性,症状出现的次序以及具体类型。因此,帕金森病的临床确诊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来讲有一定难度,若遇到初诊诊断不清、存在上述症状、且怀疑是帕金森病的患者,可建议进一步就诊上级医院以明确诊断,并开始治疗。在此,陈彪教授强调道,运动症状虽是帕金森病的经典表现,但也要留意到,临床不乏非运动症状先于运动症状之前出现的帕金森病患者。这就提醒临床要注重帕金森病几大高危因素的筛查:有无家族史;既往有无煤气中毒、脑外伤等病史;是否已经出现了便秘、焦虑、抑郁、嗅觉减退,以及晚上睡觉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等情况。

 

难以根治应注重全周期管理


陈彪教授介绍,目前临床尚无完全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一般是通过包括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其中药物治疗是主要方式。


随着疾病进展和左旋多巴的长期使用,由于疾病的进展,大多数患者会产生包括症状波动和异动症在内的运动并发症。若药物效果不理想,患者还可以考虑手术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术通过在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电极,释放高频电信号,抑制因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而过度兴奋的神经元的电冲动,降低其过度兴奋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和手术治疗并不矛盾,手术主要能解决运动方面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出现症状波动和异动症,因而药物和手术两个治疗手段并不矛盾。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醒我们,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用药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控制症状,而是要考虑到疾病的全周期管理,延长患者的健康预期寿命,这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陈彪教授总结道。而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理念的更新,以及疾病认知水平的提升,帕金森病病的治疗手段在向着日渐完善的方向努力,除了对干细胞治疗、基因疗法等新兴治疗方法,临床也在加强诊疗内容和流程的细化。


对非运动症状提高重视。近年来,我国对非运动症状治疗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针对睡眠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精神及认知障碍四大主要非运动症状,临床均进行了研究和相关探索。以认知障碍为例,其作为帕金森病较为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在新诊断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发病率达 30%,若病情进展至帕金森病痴呆,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大力推动多学科诊疗。在治疗原则方面,强调多学科诊疗模式在帕金森病病治疗中的作用,提出建立涵盖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心理、神经康复以及全科医学科在内的多学科诊疗中心是帕金森病未来治疗模式的推荐,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基础上提出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心理疏导、运动康复、照料护理等对帕金森病患者多方面的治疗方式,系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为不断提升我国帕金森病的诊疗及防治水平,陈彪教授作为理事长的中国帕金森联盟搭建了我国帕金森病研究和诊治的大平台体系,实现了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一体化服务通道。


数字医疗助力基层医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互联网医疗体系也在逐渐成型。临床可以将传感器佩戴在患者身上或放置在患者家中,分析患者家庭日常生活中相关症状、生活状态以及对药物反应的变化,来对患者在自身的环境中进行评估,实现连续管理;启动在线交流平台,这不仅使患者易于获得专业的指导和照料等,还可以为基层医疗保健人员提供专业培训。

 

中西医结合提高临床疗效


目前中医药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中发挥的延缓病情进展以及中晚期中西医结合疗法发挥“增效减毒”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学界的认可。


“从中医学角度考虑,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制剂等药物缓解症状,且用量逐渐增加,药物副作用影响脾胃功能,再者帕金森病往往慢性起病,老年尤多,素体脾胃虚弱,二者兼具,更伤脾胃。”广东省中医院神经科雒晓东教授介绍道,“此外,帕金森病的震颤症状在中医里被称为肝风内动,其往往归因于精血亏虚、血不养筋,所以对帕金森患者来说,滋养肝肾也是重要内容。”


雒晓东向记者表示,中医对改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有显著疗效:大黄粉贴敷神阙穴可以改善50%帕金森病患者的便秘问题;艾灸灸气海、关元穴对帕金森病所诱发的排尿障碍有所帮助;针灸可以改善睡眠;对于关节僵硬笨拙乃至疼痛等问题,可以考虑刮痧。


“目前,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无法完全治愈帕金森,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帕金森病专科医师希望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以提升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雒晓东表示。

 

各方发力促生活质量提升


帕金森病程漫长,在疾病进展的过程中,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受多重因素影响有明显下降,帕友们的“身心困境”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陈彪教授表示,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患者家属及患者自身、临床乃至社会各级共同努力。


首先,患者本人应当摒弃对病情的焦虑情绪,主动参与到疾病诊疗中,积极关注自身健康。任何疾病的治疗效果都不单纯是医生个人医术就能左右的,这往往与患者本身的配合度、依从性密切相关。因此患者应主动参与到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注意锻炼、合理用药、保持足够的睡眠等。


其次,临床应树立新的管理思维,要以健康为中心,以人为中心,利用分级诊疗、互联网医疗等措施,解决原来“大夫围着疾病转,而不是围着患者转”的错误思维。


最后,需要改变目前的医疗模式,把病人从医院里面解放出来,将“医院的围墙拆掉”,实现让合适的大夫去治合适的病人,使患者得到全面、综合和连续的管理。

 


责任编辑:王璐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