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报告|管向东教授:IDSA建议将脓毒症早期集束化治疗限制为感染性休克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黄玲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管向东教授表示,关于脓毒症(Sepsis)的定义与治疗认识经历了多次变迁。1992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重症监护医学学会召开了专家共识会议,提出脓毒症1.0共识:脓毒症被定义为对感染的全身反应,并且存在至少两个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指标的标准。2002 年,脓毒症 2.0共识出炉:保留 SIRS 概念,提出脓毒症分期想法,应用PIRO(易感性predisposition、损伤injury、反应response、器官功能障碍organ dysfunction)概念。2016年,脓毒症3.0共识:脓毒症被定义为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并提出了液体复苏等概念。
2018年,SSC 1h bundle出炉。其后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正式发表立场陈述文件,明确不认可2016新版SSC指南,并提出8项要点:1.区分脓毒症与非感染性综合征;2.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的1H启动时机,可行、有建设性。但SSC指南没有明确界定计算所谓“1h内启用”的起点和终点。3.“广谱治疗”与“联合治疗”目的不同等。
他指出,IDSA的核心建议是将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SEP-1)限制为感染性休克。对于非休克患者,允许临床医生自行决定对个别患者应用具体的建议。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处方的风险,简化数据提取,提高测量可靠性,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最有可能从即刻经验性广谱抗菌药物中受益的人群。2021年SSC对于以上问题都有了相应回应。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微生物与病原诊断|俞云松教授:未来病原学诊断技术发展方向就是更快、更精准
正确的病原学诊断是感染性疾病精准治疗的前提。
2022-07-25 -
new青年论坛|周华教授:mNGS技术在疑似感染肺部肿瘤诊断中的探索
mNGS可提升病原学诊断能力,对临床诊疗带来正向影响。而mNGS数据的深入挖掘,对非感染性疾病诊断的探索非常值得研究。
2022-07-22 -
new感染与免疫|佘丹阳教授:免疫缺陷宿主肺部感染病原学推断的三要素
免疫缺陷宿主肺部感染具有感染后致病原增殖速度快、宿主免疫反应低下或延迟、疾病进展迅速、侵袭性操作风险较大等特点,在安排病原学检测时,应遵循四个原则。
2022-07-19 -
new器官移植的感染管理|刘代红教授:抗感染治疗的成败是血液病治疗的关键
恶性血液病用药策略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感染特点。
2022-07-19
-
器官移植的感染管理|解立新教授:M-ROSE是床旁诊断利器
2022-07-19 -
微生物与病原诊断|俞云松教授:未来病原学诊断技术发展方向就是更快、更精准
2022-07-25 -
青年论坛|周华教授:mNGS技术在疑似感染肺部肿瘤诊断中的探索
2022-07-22 -
主题报告|管向东教授:IDSA建议将脓毒症早期集束化治疗限制为感染性休克
2022-07-13 -
感染与免疫|范红教授:超半数CAP患者是免疫受损宿主
2022-07-19 -
主题报告|陈良安教授:抽丝剥茧,探索呼吸微生态与感染性呼吸疾病的密切联系
2022-07-19 -
感染与免疫|佘丹阳教授:免疫缺陷宿主肺部感染病原学推断的三要素
202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