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抗疫日志|坚守“疫”线 虽累又暖

时间:2022-08-15 17:47:24来源:未知作者:柳宇昊 阅读: 103163

2022年7月7日晚,甘肃省兰州市新增1例新冠本土确诊病例,城市又一次被迫按下“暂停键”。“要到一线去,要为抗疫做点事情,不然怎么对得起我的工作和职责!”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1.jpg

7月13日,我所在的小区终于解除封控,我立刻返回了工作岗位,参与到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斗”当中。与大街小巷的安静不同,此时的单位异常忙碌,我和前期已经投入到抗疫工作中的同事们,分为十个工作组,从社会面管控监督医疗机构、核酸采集点、核酸检测机构四个层面同时开展疫情防控监督检查。接到任务的同事们,没有迟疑,没有犹豫,简单准备后迅速投入到工作中。看着他们,我的内心仿佛也被注入了一种力量。

2.jpg

我被编入社会面管控第十组,和同事们一起,负责对西固区社会面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我们把西固区分为四个区域,每天完成其中一个区域的督查。坐车容易错过某些不起眼的场所,因此,我们经常步行走街串巷。7月13日-16日连续阴天,几乎每天都会下雨,我们经常冒雨走在街上,挨个小区、挨个门脸、挨个点位去督查。我特别关注各类场所的消杀情况,发现有的社区使用的消毒剂已经过期,就要求工作人员当场更换;发现有的社区使用消毒剂配比不规范,就立即讲解培训正确的配比和使用方法;有时讲完一次,有的工作人员还是不太清楚,就再讲第二次、第三次,直到他们能够规范使用。

7月17日,省中心安排我们工作组去安宁区万里医院、兰州市二院、兰州市骨伤科医院等3家“非绿码”医院督查。刚开始走进医院,因为想到有感染的风险,我有些害怕,但忙碌的工作就让我很快忘记了紧张。我和同事们分别模拟普通患者和“非绿码”患者,从医院门口预检分诊点开始,完整的“预演”了一遍就诊流程。边模拟边找出各医院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设置、院感防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晚上回到闭环酒店后,我脑子里还在一遍遍的回想几家医院的就诊流程,梳理今天发现的问题,努力找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让患者在疫情期间也能够享受到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

3.jpg

7月18日-21日,我们开始对医护人员住宿的闭环酒店进行督查,真应了那句话,“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疫情防控这场战役面前,我们执法人员就是疫情防控的“砖”,可以在每一个需要我们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这天,从上水巷附近的一家闭环酒店检查完出来,门口便利店老板递给我们一人一瓶矿泉水,让我们务必收下,给他钱却不肯收,他说:“你们真是辛苦,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啊!”一句朴实的问候,让我倍感温暖,而那瓶矿泉水,也是我喝过的最好喝的水,那一刻,我对“责任”“荣誉”“职业”这些词都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7月22日至8月1日,我们组的督查内容再次调整为社会面管控督查,我和同事们又开始走街串巷。我们把中高风险区、老旧小区、上轮督查发现问题的区域作为重点,再次细致督查。有的社区我们去了多次,跟值班的下沉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公安民警都成了“熟人”,看到我们,他们会热情的招呼“来啦?”每当此刻,我都能感到一种惺惺相惜、荣辱与共的革命感情。在疫情面前,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但只要我们精诚团结,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经过全社会、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兰州市的疫情得到了平稳控制,看着每天下降的新增病例数,我倍感欣慰,因为,这里面包含着我们的努力和汗水,付出和期许。

 

4.jpg


有同事问我,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想,首先应该是“累”,连续工作20多天,白天检查,晚上“回头看”,时刻关注防控政策的调整,整个人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的状态。

其次是“暖”。这种暖,来自于社会各界对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我们发现的问题很快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很快落实整改。这些改变持续给予市民同心抗疫,战胜疫情的信心。看到疫情防控形势清零扫尾,内心的喜悦和满足无已言表。

三是“荣誉感”。疫情三年,在每一次应急保障的任务面前,我们省卫生健康监督保障中心这支优秀执法队伍都是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这样的拼搏精神和工作作风不断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努力提升自己,面对疫情防控等应急处置能力逐步提高。

如今,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正在恢复,我们学习工作也还在继续。前路漫漫,道阻且长。我想,只要不停奔跑,就会到达理想的远方。


责任编辑:杜焕朝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