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深耕“ 一学二讲三报告 ” 党建机制 领航区域医疗新高地

时间:2025-07-02 14:59:10来源:医师报作者: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宣传科 阅读: 643

       这是一组凝聚着医者仁心与患者信赖的温暖数据。

       自2024年以来,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已收到患者感谢信389封、锦旗883面。

       这些红黄丝线绣就的“荣誉”,不仅承载着医患双向奔赴的深情,更反映出医院以“红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医疗高地的创新实践成效。

       何以铸就“医路暖心”的口碑?答案藏在“一学二讲三报告”的党建密码里。

       2024年起,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党委创新打造“一学二讲三报告”党建工作机制,让党建工作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发展基因的红色引擎,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所谓“一学二讲三报告”,即“一学”中央相关重要会议精神;“二讲”微型党课和微型业务课;“三报告”党风廉政、意识形态、医德医风履职尽责情况,医疗教学科研等重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院管干部、重点关注对象、重点岗位人员、“关键少数”等廉洁从政、廉洁行医情况。

       “一学铸魂,把牢发展方向;二讲赋能,激发创新活力;三报告问效,压实责任担当。”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党委办公室负责人表示,通过“一学二讲三报告”党建机制,推动了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促进了医院在医疗技术突破、服务模式创新、社会责任践行等多方面突围,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健康生活的需求,赢得了群众的口碑。

7fc822a8eacc4313f585c3d026fcc53b.png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总院

筑牢廉洁防线 智慧监管促内涵式发展

       走进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医生工作站,大屏幕上药品开立、耗材使用、检查检验等数据实时跳动,一旦出现超剂量用药、大额处方等异常,系统立即闪动红色预警——这是“五全五重”智能监管平台的日常场景。这个被医护人员称为“电子眼”的系统,正以数字技术重构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的医疗监督模式。

9b19f4fe-1864-4414-90b9-1596203a75ce.png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自主设计、研发的“五全五重”智能监管平台

        “纪律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需要创新,医院的廉政风险点较多,较为隐蔽,传统的监督模式比较被动,搭建智慧监管平台,可以让监督变得主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纪检室负责人表示,在深入实践“一学二讲三报告”的党建机制中,院党委全面筑牢从严治党的政治基础,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于去年上线了“五全五重”智能监管平台,实现了对医疗、医药、医保、医耗、医采五个重点领域的行为全链条、数据全周期、业务全覆盖、监督全天候、管理全过程监督。

       “ 系统不是要‘找茬’,而是要‘护航’。”信息数据部负责人说,传统监督只能事后算账,现在平台则实现了事前预防。自平台上线以来,系统累计触发预警360余次,处置率达100%,推动运行更加规范、诊疗行为更加合理、监督更加高效,群众就医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患者满意度稳居98分高位。

高举党建旗帜 医教研康养突围进阶

       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正在不断催生医学奇迹。

       4月24日上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成功开展首例肝癌介入隔离治疗技术。这一突破性技术不仅为肿瘤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希望,更标志着医院在肿瘤精准治疗高端领域迈向了新的里程碑。

d8f40c1e2dd53984f23297b0b2004dbb.png

首例肝癌介入隔离治疗技术成功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介绍,50岁的刘明( 化名)是一名原发性肝癌患者,右肝有一枚拳头大小的巨大肿瘤。由于患者肿瘤体积较大,肿瘤严重压迫肝中静脉,常规手术无法根治性切除,大剂量化疗对病人伤害较大,且效果缓慢。

       针对患者后续治疗,在广东省器官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何晓顺团队的技术引领下,由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医务部牵头,组建了由肝胆胰脾外科、肝病科、麻醉手术中心、检验科、输血科、介入导管室、药学部、设备保障部以及何晓顺团队组成的技术支撑团队,经过院内外数次多学科讨论、反复论证,手术流程的细致规划,再到各类应急预案的周全设计,让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无数次的推演与完善,力求将风险降到最低,最终选择器官介入隔离治疗术。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该项医疗技术,为首台肝癌介入隔离治疗技术。除此以外,医院还开展了首例创伤小、恢复快的单臂单孔机器人手术,并与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合作共建国际健康医学院,成为全市首批国家紧缺人才—药师岗位培训基地,在医、教上接连突破。

10eb4d60b2cb9977139c4decfe53b992.png

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发表论文

       在医学科研上,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更是实现了重要突破。

       由该院副院长印明柱教授牵头完成的《国际中线癌(NUT)诊疗专家共识》成功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为全球中线癌提供了全面且规范的诊疗方案,成为中线癌规范化诊治的里程碑。在此前,印明柱团队还以疾病大数据平台为核心,构建了涵盖临床试验、电子病历、生物医学图像及多组学的跨学科研究体系,重点开展肿瘤微环境机制解析与AI算法研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包括《Nature》在内的多个国际顶级期刊。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团队正在对自主研发的BET抑制剂NHWD-870进行二期临床试验。在肿瘤早筛技术方面,印明柱团队与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伦茨·克劳斯展开跨界合作,将测量阿秒级(一百亿亿分之一秒)光脉冲的前沿物理技术引入肿瘤早筛,推动国际首个肿瘤早期诊断多模态平台建设。

       “没有‘一学二讲三报告’的党建工作机制,就没有这一次次的突破。”印明柱翻开研究中心联合党支部活动记录本,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个月“一学二讲三报告”的内容,而其中关于新技术、新研究、新成果的讨论格外激烈。他说,在每月的“二讲”活动现场,总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种“政治+业务”的双轮驱动模式,让学习教育既有“党味”又接“地气”,也由此诞生了许多技术和科研创新成果,铸就了医院的硬实力。

践行为民初心 暖心托举民生幸福

       “我住在这里非常满意,饭菜比较好吃,照顾也专业细致。”5月20日,位于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百安院区的养护中心正式运营,首批入住的94岁老人徐之伟在体验到专业的医疗康养服务后赞不绝口。

fc0839bbdf2ad8d70b0153d3b05968a5.png

百安养护中心

       作为区域首家由三甲医院设置的养护机构,这个养护中心最大特色在于创新采用“三甲医院专业技术支撑、医疗区养护区深度融合”的养老模式,构建起覆盖“预防—诊疗—康复—养护”全链条的服务体系,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集健康管理、医疗、康复、养老、照护、临终关怀“六位一体”的服务,有效打破了传统养老与医疗分离的壁垒。

        在服务上,专业医护团队、专业养护团队为每个老人量身定制个性化健康管理和照护方案,涵盖健康体检、中医药保健、疾病诊治、慢病管理等丰富内容。同时,医护人员每日早晚定时巡查,护理员提供24小时全程贴心照护,全方位维护老年人身体机能稳定,让入住老年人既能享受温馨居养,又能获得专业、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房,大病直通院”,为老年人托起幸福晚年。

       今年3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正式启用西部首家公立医院体重管理俱乐部,推出全程体重管理服务,为市民朋友提供陪伴式关怀服务,助力健康生活。

       自俱乐部运营以来,已为236名患者提供了诊疗和咨询服务,组织了443名会员开展体重健康活动,得到了一致好评。

      “‘一学二讲三报告’让党员干部职工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增强服务卫生健康事业的行动力。”该院医务部党支部书记表示,在开展惠民服务中,以支部为堡垒、党员为先锋,采取跨学科、跨部门方式打破常规,组建集结多类技术人才的专业服务部门,让惠民温暖服务托起稳稳的民生幸福。

       与此同时,该院通过“三报告”问效,压实服务群众责任。

       “ 每月的支部会上,‘三报告’就是一次特殊的‘政治体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介绍,这种“晒成绩、亮家底、查短板”的机制,促进形成比学赶超、担当作为的氛围,让“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提升患者体验 服务连续便捷舒适

       “ 医院做好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践行‘以患者为中心’,将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落在实处、见于细节。”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党委书记张先祥一语道出了党建引领的重要性,为医院服务升级锚定了航向。在“一学二讲三报告”机制引领下,医院以党建破难题,聚焦核心领域精准发力,让患者真切感受到变革带来的便捷与温度。

       面对患者常因科室细分而“不知挂哪科”、复杂疾病需辗转多科的痛点,医院党委全力推动资源整合。党员骨干在“二讲”平台上碰撞思想、融合业务,带头打破传统学科和专业设置壁垒,打造了消化科/胃病中心、甲状腺中心等临床专病中心。在这里,多学科协作成为常态:83岁的姚老太因胃底巨大肿物合并冠心病,传统手术风险极高,消化科/胃病中心内外科党员专家紧密协作,成功实施内镜下微创切除;熊先生胃底巨大肿瘤紧邻贲门,单纯外科手术需切除贲门影响生活,消化科/胃病中心外科副主任章伟与内镜专家于双联手,创新运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技术,精准切除肿瘤并完整保留贲门功能;甲状腺肿瘤患者甘先生,在甲状腺中心内无需转科转床,由内科无缝衔接外科完成了机器人手术。这种“空间整合+流程再造”,为患者提供了高效精准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彻底化解了“入口难”与“奔波苦”。

       针对反复排队缴费、沟通时间仓促、优质资源难及等痛点,医院党委把握数字化浪潮,将智慧服务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关键落点。信息数据部在全市率先推出“先诊疗后付费”信用就医服务,市民杨女士体验后称赞:“省去一遍遍缴费流程。”该服务将付费环节从至少3次压缩至最多1次,就诊时间整体缩短约30%,创新的“亲情付”功能更让市民跨越“数字鸿沟”,共享便捷,并获评市级优秀案例。同时,医院深耕互联网医院建设,构建起覆盖“区域医疗中心-区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连锁药店”的五级远程医疗协作网。此外,医院以“智能导诊”破解了挂号迷茫,“AI预问诊”让市民面诊前即可梳理病情并将报告直传医生,节约基础沟通时间,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则为医生提供强大智能辅助,提升诊疗精准度。

        这份以患者体验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实践,也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2025年,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成功跻身艾力彼“2024届医院竞争力标杆医院100强”,位列第98位,实现了从省单医院100强第14位向全国顶级标杆医院的稳步攀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核心科室的深度整合、就医流程的智慧赋能,这两大领域的变革清晰折射出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以党建“红色引擎”驱动“以患者为中心”理念落地生根全过程。医院各党支部通过“三报告”机制问效,将患者满意度作为检验标尺,持续提升着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品质,以实干实绩谱写着新时代公立医院服务人民健康事业的华彩篇章。


责任编辑:李辉
本文为医师报/医师网经作者同意转载文章,任何机构和个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